重新拉拢外资信心 北京释放5名美尽职调查公司职员

本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登场之际,传出2年前在北京被拘捕的美思明智5名职员均获释的消息。
(北京25日讯)美国企业尽职调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的5名北京办公室职员,在2年前遭中国警方拘捕后状况不明。
据外媒最新消息,这5人日前都已获释。美思明智证实了有关消息,公司发言人说:“我们对中国当局表达感激,我们的前同事现在可回家与亲人团聚。”
美思明智的北京办事处在2023年3月被中国相关部门突查,并拘留5名本地职员。北京市统计局当年8月宣布,美思明智“违法从事涉外统计调查活动”。当局“依法没收该公司人民币534万元(约326.5万令吉)非法所得”,同时必须缴交同金额的行政罚金,总金额约150万美元(约666万令吉)。
美思明智在全球设有12处办公室,雇用逾280名调查员。根据外媒2023年5月的一则报道,美思明智是因为参与调查新疆供应链是否使用强迫劳力,而遭北京政权出手报复。
中国在2023年突袭搜查多家外资尽职调查业者。除了美思明智,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上海办事处及国际专业谘询公司凯盛融英(Capvision)也遭突击搜查。当时不少分析师警告,北京政权此举恐引发寒蝉效应,让外资不敢扩大在中国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美思明智所有职员获释消息适逢本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登场。在年会开幕前,中国官员不断使出魅力攻势,频繁与外国企业执行长会谈,鼓励扩大投资中国。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24年外资在中国的投资金额(以人民币计算)比前一年大跌27.1%,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
新闻来源:太报(TaiSounds)
北京举办人机共跑马拉松 机器人冠军“技不如人”

(北京19日讯)世界上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于周六(4月19日)在北京举行,机器人“天工Ultra”领先于同类参赛者,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
尽管如此,“天工Ultra”最终仍远远落后于人类冠军——后者以1小时11分07秒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约有20台“长”有双脚的人形机器人与1万多名人类选手共同参加了这场全程21公里的比赛。
机器人赛道与人类赛道之间设有隔离屏障。
工程师“教练”可以在途中调整他们的高科技选手们,赛道上还设有专供机器人使用的补给站。不过,这些补给站提供的不是水和零食,而是电池和技术工具。
这场比赛更像是一场技术秀。在提振国内经济和与美国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参赛机器人必须符合一些资格标准——最关键的是拥有两条腿。不是所有机器人都能健步如飞,如中国国家电视台的报道所显示的那样,一些机器人在现场寸步难行,甚至还没抬腿就摔跤出局,另一些则步履蹒跚,工程师慢悠悠地跟在它们后面照料。

展示中国技术实力
那么,这场被中国媒体大力宣传的活动只是做做样子吗?
“这样的赛事确实能测试人形机器人的实际能力,”波恩大学的机器人学教授马伦·本内维茨(Maren Bennewitz)说,“不仅仅是硬件问题,软件也必须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适当反应,无论是地形还是周围对手。”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场比赛旨在是象征意义。“在我看来,北京的这次半程马拉松明显是一场公关活动,目的是展示中国的技术实力,”慕尼黑工业大学应用力学教授丹尼尔·里克森(Daniel Rixen)表示。
里克森指出,要让人形机器人完成半程马拉松存在许多难点:它们必须节能、高强度,并能在长距离中动态导航而不摔倒。精确的运动规划和平衡控制至关重要。
这场比赛也带有地缘政治的意味。它发生在中美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技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公司如Figure AI、特斯拉(Tesla)、敏捷机器人(Agility Robotics)和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正在竞相开发具有仿真动作和认知能力的先进AI。
而中国则决心显示自己是行业领跑者。“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建立了技术领先优势,”里克森表示,他认为中国本土产业发展迅速,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制造出最先进的机器人。
中国政府已将机器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人形机器人研发已被纳入工信部文件“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今年早些时候,中国AI公司DeepSeek因据称在生成式AI方面取得突破而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官员们承诺为面向未来的技术领域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包括支持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国家媒体经常突出报道机器人领域的进展,而相关技术也已在现实中应用。
在北京一个公园内,“长”得像狗的四足巡逻机器人(智慧机器犬)已开始协助警方执勤。它们配备多光谱摄像头和高精度传感器,官媒称其为北京打造智慧城市的最新成果。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