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贸易战保留弹药 中国今年首2月财政支出缓慢

(北京25日讯)中国政府似乎并不急于执行其全年预算,而是保留财政支出空间,以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带来的冲击。
根据彭博基于财政部周一发布数据的计算,今年1至2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达到5.65兆元人民币(约3.45兆令吉),同比增长2.9%。
这仅相当于政府全年支出计划的约13.38%,为自2022年以来最弱的年度开局表现。
澳纽银行高级策略师邢兆鹏表示,支出进度略有放缓,主要是因为当局需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存留财政实力,以确保经济持续复苏。
中国1至2月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都超过预期,为北京在进一步推出刺激措施之前争取了一些时间。
政策制定者此前一再表示,中央财政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来助力经济增长。一旦美国关税的影响蔓延至更多中国公司,未来几个月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额下降2.9%至5.02兆人民币(约3.07亿令吉),税收收入持续下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猛降15.7%。
支出与收入之间的缺口接近6220亿元人民币,为去年的两倍。这一差距通过发行大量债券得到弥补。2025年前两个月,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净融资额达到了2.4兆人民币(1.47兆令吉),创该期间历史新高。
部分融资所得原本计划用于偿还地方政府关联企业此前为资助基建项目所举借的“隐性债务”。
莫迪释出对华善意反击美国霸权 龙象共舞新突破

报道:黄杰
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播客上对华释放善意,中国积极回应,支持“龙象共舞”愿景,反击美国霸权。中印已在恢复两国直航航班、跨境河流合作及双边对话等领域取得突破。中国企业海尔、海信、OPPO、一加、Vivo加速扩大在印供应链,被禁的希音(Shein)重返印度,看好当地的长期市场。特朗普单边主义逼使莫迪仔细衡量“独自面对中国”的成本,逼使中印联手、一泯恩仇,反击美国霸权。
印度总理莫迪2月访美后的贸易谈判被反对派批评过于软弱,在巨大压力下,莫迪在美国的播客上对华示好,中国外交部积极回应,支持“龙象共舞”愿景。
亚洲周刊获悉,印度政府各部门正在就取消或减少对中国投资和贸易的限制进行讨论。
两国政府已在恢复两国直航航班、跨境河流合作及双边对话等领域取得突破。中国企业海尔、海信、OPPO、一加、Vivo加速扩大在印度的供应链,看好当地的长期市场。
被禁5年的希音(SHEIN)在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帮助下重返印度。印度舆论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恐吓政策已经把印度迫到墙角,升级对华经济关系,眼下是“有利时机”,可以对冲美国单边主义霸权。
虽然莫迪现身播客是在做公关秀,但特朗普的单边主义逼使莫迪仔细衡量“独自面对中国”的成本,反而促成中印联手。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两国外交目标一致,要携手合作反击美国霸权。
莫迪的播客发布翌日,中国重申支持中印“龙象共舞”的愿景,表示中印共同任务是加快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在外交上共同带头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携起手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南方发展。
开通印度赴西藏朝圣
中印直航航班中断近五5年,预计最快会先在5月至9月开通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朝圣,并于今年内恢复直航航班。
在中印关系趋和的消息下,印媒《经济时报》3月22日报道指,海尔、海信、OPPO、一加、Vivo等中企加速在印度建立供应链。海尔拟投资30亿卢比(约1.5亿令吉)在印度生产注塑件和印刷电路板,邀请当地零部件供应商在其基地附近建厂。海信已开始与印度当地制造商签署协议,开展在印度的生产线。
Vivo已与30多家印度供应商合作,所有在印度生产的智能手机主板均在当地组装。
OPPO计划明年将本地化增值比例翻倍至约40%,并聚焦提升印度半导体、显示屏的产业生态。

中印各自调整战略利益
中国与印度领导人在去年金砖国家的喀山会议上,打破5年来没有会面的冰封期,推动两国关系进入各自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调整。
去年12月两国同意恢复30多个双边对话机制、今年年初同意促进记者互访、恢复两国之间直航航班、推动于今年恢复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的通道、继续开展跨境河流合作、在今年4月1日的中印建交75周年之际展开媒体和智库交流、二轨对话等。
以往被称为“反华先锋”的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开始转变口风,2月时在南非向王毅表示,印度珍视来之不易的双边关系改善成果,强调当今世界面临分裂极化风险,中印需在二十国集团(G20)、上合组织、金砖组织等多边机制加强合作。3月初,苏杰生在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提出,希望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期望两国崛起的同时保持平衡,携手重构世界秩序。
不过,促成印度高层真正改变对华态度的关键因素却来自特朗普。
特朗普咄咄逼人
特朗普重返白宫并对印度采取强势态度,在关税、贸易、市场开放等领域都咄咄逼人,让莫迪的强人政治踢到铁板。
本来印度舆论期望,特朗普回朝有助推进印美自贸协议(FTA)谈判,但在莫迪2月访美后的双边贸易协议(BTA)第一阶段谈判中,特朗普以“对等关税”名义压榨印度,莫迪的表现被反对派批评过于软弱,过早承诺降低关税,损害印度农业和制造业利益,让莫迪承受巨大压力。
对于这次会谈的成果,中国国家发改委的研究员毛克疾指出,莫迪得到了短期之内的“面子”,而美国承诺的高技术合作项目并没有规定合作期限和兑现方式,这种安排对美国而言几乎不用支付现价成本。
相反,特朗普更加谋求“里子”,迫切要求印度承诺在能源、军火等领域的现货交易。
这一消一长背后,反映美国的战略收缩把印度置于区域内部的地缘政治风险,逼使莫迪仔细衡量“独自面对中国”的成本,成为了莫迪加速推进中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动力。

莫迪拒美介入边界争议
有趣的是,在2月的白宫会谈中,特朗普向莫迪主动请缨,询问是否需要美国介入中印边界争议,遭莫迪当面拒绝。
恐怕莫迪的心里也知道,盲目的反对中国只会让特朗普继续见缝插针,损害印度的国家利益。
在特朗普所谓“极限施压”与关税恐吓下,莫迪转身对华释出善意,两手准备,寻求战略平衡,同时也反击美国。
3月18日,印度执法当局对国内8个与美国富豪索罗斯创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 (OSF)及索罗斯经济发展基金 (SEDF)有关的地点进行搜查,指事件涉嫌金融不法行为,并称开放社会基金为当地一些违反法律的NGO提供资金。
印度外交部还要求美国提供过去10年来所有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项目的详细报告,华盛顿称这样做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拒绝。
莫迪对华释出善意,更深层原因是印度意识到中国产品是自身发展的刚需,因为即使在过去3年两国关系恶化期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工业用产品(有机化学品、塑料制品、机械、半导体、电子和电气设备)却上升了逾50%,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塑料产品从27亿增加了一倍之多、机械类从约133亿升了近70%。
外交上,在以色列因为加沙战争激怒中东国家之际,中国多次在中东充当“和解人”的角色,不断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并对印度的西部安全战略构成压力。
关系恶化不利印度
这让印度意识到,中印关系的持续恶化对印度百害而无一利。
经济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外资撤离印度,印度股市连续大跌,莫迪政府推动的“印度制造”战略遭遇极大挑战,这时又面临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因此不得不寻求多元化战略,改善对华关系,特别是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来提振经济。
莫迪精心策划公关秀
3月16日,莫迪现身MIT俄裔AI科学家莱克斯·弗里德曼的同名播客(Lex Fridman Podcast),期间谈及“中印共治亚洲”的美好愿景,希望中印两国能健康自然地交往,对华释出善意。
莫迪提到中印两大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连结,称过去几个世纪中印之间没有真正的冲突,双方一直在相互学习和理解对方,强调竞争不是坏事,任何邻国难免存在分歧,如一个家庭中的关系也并非完美,但重点是要确保分歧不会变为争端,并指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不仅有利双方,更对全球稳定和繁荣意义重大。
虽然中印媒体都高度关注莫迪的对华言论,但是不难看出,莫迪现身美国传播率最高的播客之一,背后的每个细节都是精心策划的公关秀。
莫迪明显是在仿效他的“挚友”特朗普去年现身Joe Rogan Experience(JRE)播客的竞选策略,以网民较易接受的方式重塑个人政治形象。
弗里德曼的播客虽远没JRE那么出名,订户人数仅有其四分之一,但也有470万;然而,JRE以极端坦率的风格知名,主持人时而狂喷脏话、离题狂飙阴谋论,马斯克亦曾在JRE上抽大麻,这种高强度表演恐怕是莫迪难以控制的。
相反,弗里德曼的风格主打“爱与和平”,宁愿略显天真也要坚持人间有爱。
最经典的例子是,当地缘政治大师米尔斯海默向弗里德曼详细讲解乌战的复杂历史后,弗里德曼反复对他质问,难道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坦率交流,将心比心,也不能达成和平的共识吗?这种强调人性善良的风格与莫迪的印度教非常契合,加上弗里德曼擅于后期制作,以AI语音克隆(AI voice cloning)的技术除去了莫迪印式英语的口音,为影片加上印地语等十多种语言的字幕,让莫迪可专注于畅谈玄奘(唐三藏的原型,当地人称他为云森)曾到访自己家乡沃德纳格尔并盛赞该地“人户殷盛,家室富饶”等趣闻,完成精采的公关演出。
美国的华裔听众甚至惊叹留言,指莫迪的灵性很高,自己一辈子被媒体误导了。
显露莫迪关怀众生
在约200分钟的节目中,莫迪成功摆脱了西方为他塑造的强人形象,显示出关怀众生的一面。
这是因为莫迪深知,去年选举中很多败选的选区存在巨大贫富悬殊,过往的强人形象已经成为负担,因此只能变调,向公众讲述自己虔诚地断食的身体经验、早年贫穷的励志生活、经历恐袭后的和平主张、对板球及足球等运动的热爱等充满情感价值的议题,以图扭转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
友华信号非一时口快
然而,即便莫迪是在作公关秀,他释放的友华信号也并非一时口快。
自去年喀山会议中印领导人“破冰”以来,中印两国已经同意恢复30多个双边对话机制、促进记者互访、恢复两国之间直航航班、继续开展跨境河流合作、展开媒体和智库交流、二轨对话等,这些都反映着外部环境的深刻改变。
美国前总统拜登的败选,让本已无甚进展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无疾而终,印太战略的对华包围网已经布满漏洞,加上印度4个邻国(孟加拉、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新领导人也比前任更加亲近北京,这一切逼使新德里的领导层承认,完全压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很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印度快报》3月24日报道称,随着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印度政策制定者现在更愿意升级双边的经济关系,而眼下是一个“有利时机”。
推进与印度共同利益
需要警惕的是,经历了两国民间交流被严重阻断,印度民间存在不少极为反华民粹声音,中印关系仍然未完全明朗。中国需要把握窗口期,透过外交突破推进与印度的共同利益,以互相协助对方消除各自的发展痛点为动力,在美国破坏国际秩序之际,与印度携手,建立符合中印共同利益权力格局。
佛祖和唐三藏的智慧,正呼唤一个更和谐更互惠的中印关系。
■下篇预告
解密印度对华鹰派战略
多向结盟追赶中国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