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美兰

误坠假警圈套 2男女被骗逾30万

(芙蓉25日讯)两名男女误坠假警圈套,被骗走逾30万令吉。

汝来警区主任阿都马烈在文告中表示,警方于昨日下午2时51分至6时24分之间,接获两名受害人的投报,男事主(66岁)为退休公务员,女事主(54岁)为家庭主妇。

他说,两名受害者被骗手法相同,男事主损失16万3000令吉,女事主则损失18万6000令吉。

他说,两人在今年3月初接到一通陌生来电,电话中冒充警察的诈骗分子声称两人涉及洗黑钱和毒品交易案件,并告知他们已被警方发出逮捕令。

“从3月7日至22日期间,两名事主共线上转账9次,总额为34万9086令吉,转入8个不同的银行账户。”

他说,汝来商业罪案调查组已根据刑事法典第420条文(欺骗及不诚实地引诱移交财物)展开调查,目前正追捕相关嫌犯。

他提醒公众,如接到可疑电话,应立即向有关当局核实,切勿向陌生人透露银行账户信息,以免受骗。

视频推荐:

 

 
 

 

反应

 

要闻

首季网络诈骗逾1.2万宗 损失高达5亿令吉

(吉隆坡18日讯)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局代总监拿督罗海米披露,今年1月至3月,全国在短短三个月内共发生1万2110宗网络诈骗案,造成高达5亿7370万令吉的损失,显示诈骗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阳光日报》报道,网络诈骗主要涵盖六种手法,分别为电子商务诈骗、电信诈骗、虚假贷款、电子金融诈骗、爱情诈骗及虚假投资。其中,以电子商务诈骗的增幅最为显著,案件从去年的2116宗增加至2535宗,增长了19.8%。罗海米指出,此类案件的激增,与越来越多消费者在开斋节前选择线上购物密切相关。

“与去年同期相比,网络诈骗案件共1万715宗,今年是比去年增加了1395宗或13%。”

在所有诈骗类型中,电信诈骗的案件最多,共有5214宗,其次是虚假投资2026宗、虚假贷款1404宗、电子金融诈骗711宗,以及爱情诈骗220宗。罗海米表示,这些诈骗类型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介于1.6%至17.1%之间。

“此类案件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们日渐普遍使用在线平台,尤其是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开斋节前线上购物。”

“资讯科技的迅速发展及人工智能的使用,也是造成诈骗案件激增的原因之一。”

罗海米指出,诈骗集团如今已开始利用技术手段,如伪造数字身分、钓鱼网站、自动对话机器人(chatbot)及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来误导和欺骗受害者。

“生成式人工智能也能制造出看似真实可信的内容,使受害者更难分辨真假信息,从而更容易中招。”

他指出,资讯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导致诈骗手法日益复杂、案件数量持续攀升的主因之一。诈骗集团如今不仅能伪造数字身份,还会利用钓鱼网站、自动对话机器人及深度伪造技术,制造看似真实的信息迷惑受害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更使诈骗内容具备高度仿真性,进一步降低民众的警觉心。

罗海米提醒民众,在进行任何线上金融交易前,务必核实对方背景或涉及单位的真实性。他也鼓励用户使用警方提供的“SemakMule”官网查验可疑账号,并浏览商业罪案调查局官方网站或相关机构网页,获取最新的防骗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