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教育部:非强制 校服没戴国旗徽章不会受罚

(八打灵再也28日讯)教育部今日澄清,学生佩戴国旗徽章的倡议旨在培养爱国精神,并非强制性措施,未佩戴的学生不会受到惩罚。

该部在发布的7道常见问答(FAQ)中指出,2025年第3号通令的目的,是确保佩戴国旗扣章的落实符合既定程序和指南。

教育部重申,佩戴国旗扣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豪感,也有助于培养纪律观念。因此,教育部将为2025/2026学年的所有学生免费提供2枚国旗扣章。

该措施将从今年4月21日起分阶段落实,教育部将派发“捌针式”国旗扣章,方便学生佩戴在各类校服上,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顺利获得扣章。

“有关扣章规格的详情,可参阅教育部旗下教育机构学生制服上,佩戴国旗扣章的指南,3/2025号通令中涵盖相关指南。

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国旗扣章的尺寸统一为长5厘米、宽2.5厘米,颜色必须符合指定色调。

此外,不同类型校服的佩戴位置也有明确指南。根据附录内容,学前教育校服、学校T恤、马来传统服饰校服、蓝裙校服、头巾,以及技职学院的企业制服,均需将国旗扣章佩戴在衣服右上方,与名字标签平行。

 

 
 

 

反应

 

言论

爱国之心看不见?/何燕羚

大家这个月都在“忙”着关心美国的关税大战,似乎开始“淡忘”了我们下周即将开跑的政策——学生佩戴国旗徽章。

身为母亲和媒体人,不管中美贸易关系多紧张,我并不会忘记4月21日这日子。自下周一起,所有隶属教育部的学校将分阶段推行学生佩戴国旗徽章的政策,旨在培养爱国情怀,并加强学生与国家之间的认同感。

初衷无疑是正面的,但政策一出,社会各界却有不同声音,特别是来自学生与家长的真实回馈,值得我们深思。我亲自“采访”家里10岁的孩子。 

我:你觉得佩戴这国旗徽章,你会更爱国吗?

他:不会。不管我有没有佩戴,我都不会乱丢垃圾,爱护这个国家,不用靠一个徽章。

存安全隐患

对这些正值成长阶段的孩子而言,爱国不是装饰在胸前的一块徽章,而是体现在生活点滴中的行为与认知。他们或许年纪尚小,却敏锐地指出,真正的爱国教育,必须超越表面形式。为何,我们的教育部却没看破这点呢?

同时,家长们也会多了一份担忧,国旗徽章采用金属扣针固定,对年幼或低年级学生而言,这类锋利物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孩子贪玩时不小心扎到自己或别人怎么办?”

“是否有更安全的替代方式?”

这都是家长群中所关注的。的确,爱国教育不该仅停留在象征性动作上。徽章虽小,但传递的意义却该有更深层的教育内容作支撑。如果缺乏配套教学、活动与内在引导,仅靠一枚徽章,恐怕难以真正达成“爱国”目标。

我们也不该一味批评政策形式化,而是应该呼吁在落实爱国教育时,更加重视“意义”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例如是否可考虑使用不具危险性的熨烫徽章,或将“佩戴国旗”的动作结合课堂讨论、主题活动或故事分享,从而让孩子真正理解国旗的意义与国家价值。

国旗,是认同的象征。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点燃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这不能只靠一枚徽章,而应通过教育的智慧与温度,慢慢灌溉,深植于心。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