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贸易战云山雾罩 各国央行只能匍匐前进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颠覆了全球贸易和战后国际安全共识。现在他更打乱了各国央行的脚步。
白宫的政策反复无常、出尔反尔,让货币政策制定者偏离原定轨道,金融市场也下调全球范围内的降息预期。
麦格理策略师蒂埃里·维兹曼表示,各国央行行长既非宏观政策的灵魂人物,也无力保持政策的节奏。
他们现在只能被动应对,联邦立法机构、行政部门和外交圈的活动才是主角。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维持美国利率不变之际,强调前景的不确定性;一周后,特朗普预计将发布所谓的对等关税。
接着英国央行周四放弃了降息倾向,瑞典央行宣布宽松周期结束,提及国际背景复杂。
“预测利率走势极其困难,”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克拉斯诺克特表示。他指出,很难预测欧元区通胀是否会因关税和报复措施,及欧元区增加基建和国防支出而有所升降。
目前而言,对各国央行来说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暂停按兵不动。未来越是混沌不明,就越该驻足观望。
Allianz Trade高级经济学家马克西姆·达梅特表示,各国央行目前念兹在兹的焦点是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飙升,这可能大幅削弱经济活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和高通胀让各央行陷入一个棘手的境地。
强调国际风险
尽管经济状况几乎没有变化,英国央行的鸽派立场有所松动。
利率维持在4.5%不变,与预期一致,但只有一名成员投票支持降息,预期则是两到三位。
国内因素扮演了一定角色——英国工资增长停滞仍令人担忧——但英国央行选择强调国际风险。
英国央行会议记录中提及不确定性(或类似字眼)一词达15次,是六周前上次会议的两倍多。
世界各地都是这种氛围。瑞典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并表明宽松周期已结束,为今年瑞典克朗的涨势提供了支撑。Ballinger集团外汇市场分析师凯尔·查普曼表示,持续的食品通胀是一个主要因素,但该央行也提及“国外的不确定性异常之高”。
瑞士央行周四逆势降息,以缓解该国货币部分的上行压力,瑞士法郎被视为动荡时期的避风港。但它表明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来源:彭博社
特朗普关税战硝烟四起 大马出口势头难以为继

报道:李玟江
(吉隆坡18日讯)根据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大马3月份贸易表现亮眼,同时也连续15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但经济学家表示,关税战硝烟四起,今年全年的表现料遇阻力。
数据显示,我国3月进口下滑2.8%,至1125亿9000令吉;贸易顺差回升至247亿2000万令吉,是自2020年5月以来连续59个月保持顺差。
投贸部指出,出口增长主要受制造业产品需求增长带动,其中,电气和电子产品(E&E)的出口增长,创下月度出口额迄今为止最高记录,同比增长超过120亿令吉。
此外,农产品尤其是棕油类,以及机械设备和零件,也促进了出口增长。
按月来看,3月的贸易和出口均录得双位数增长,其中贸易增长11.6%,出口增长16.1%。至于进口方面,则增长6.6%。
首季表现创新高
首3个月来看,大马的贸易、出口和进口均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首季贸易额同比增长3.6%,至7157亿3000万令吉;出口增长4.4%,至3783亿6000万令吉;进口增长2.8%,至3373亿7000万令吉;贸易顺差录得双位数增长,达到20.1%,至410亿令吉。
展望未来,鉴于全球需求存不确定性,投资和国内需求的增长,可能会受到抑制,相信将会继续以谨慎态度行事。
投贸部表示,大马作为一个开放贸易小国,预计继续受到贸易冲击,因此,会连同其他部门密切关注全球趋势,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并维持贸易增长。
出口减少内需看跌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表示,首3个月的表现亮眼,主要是商家提前出货,加上客户也乘机囤积货物。
不过,他坦言,虽然关税问题可能会冲击现金流,但是商家也不傻,不会如想象般大量囤货,也不会急速重金入手购货。
这也意味着,大马全年贸易依旧会有巨大风险和阻力,且伴随着出口减少,可能会减少内需。
“出口减少,为何会减少内需?那是因为企业可能会变相裁员,而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勒紧腰带,以防万一,最终也会演变成选择性消费。”
出口商需拟长远策略
另外,资深经济学家白文春则表示,进出口出现波动乃意料之中,因此,企业需要想方设法应对,毕竟首季的贸易走高,恐难延续到未来季度。
他表示,如果美国调低大马关税,那是最好不过,而公司需要注重盈利表现以及调整成本。
“如果一家企业,50%都是出口至美国,那没办法了,企业必须多元化至其他市场。”
他指,大马重度依赖电气和电子产品出口,而有关出口主要面向美国及欧盟市场。
他补充,除非消费者信心提高,否则电子产品的销量可能继续下滑,而出口去中国,可能需要依赖当地政策提高内需,才有看头。
“不是说出口就出口,比如说想要出口手套去中国,中国的竞争反而更大,所以企业只能卖到其他地区,而农业产品、食品等,反而会是中国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