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调查独立前后的马来文/吴和豪

作者:吴和豪

在当代课老师教中学历史时,我有教导学生作历史调查及地方研究,因为现在中学历史课程也有规定学生要学习作调查及写报告(Tugasan Kajian)。

我告诉学生们,进行历史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真相,事实求是,因为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他人所言,完全相信报纸、书本所记载的东西。

那天我就以“独立前的马来文及独立后的马来文是有相当大的分别”作为命题,之后我要求学生提问 。其中一位同学的提问是“独立前的马来文与独立后的马来文是否有相当大的分别?”,另外一位同学的提问是“独立后的马来文才是以罗马字母书学,这是否真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取得共识,就以“独立后马来文才以罗马字母书写”作为假设,继续讨论。

之后我给他们看四种文物,是我爸爸遗留给我的旧储蓄簿子、我姐姐留下给我的储蓄簿子、一张旧雳币一块钱炒票,以及一张现在的一块钱炒票。大家都发现到独立前使用的马来文是以爪夷文书写,而独立后的马来文是以罗马字母书写。

于是我问他们,单凭这两种比较,是否足以成立他们之前所作的假设?一位学生就提议通过上网比较独立以前的马来文报及独立后的马来文报。

初步的调查的结果显示,独立前的政府文件如炒票、储蓄簿子、通告,所用的马来文都是以爪夷文书写,而独立后的马来文则是以罗马字母书写。

然而,这不显示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完全对的。

其实,独立前的非主流马来左派精英当中有不少曾在印尼受教育,他们当中是否曾用罗马字体之马来文发表文章及出版书本,这是我们所应进一步调查的。

 

 
 

 

反应

 

灼见

【灼见】历史读去哪儿了?/方城

上几个星期,又有一位教师因为学生国语不行,再回呛学生,叫他“回中国”,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举凡对历史稍有理解的人都会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除了有些学生还懂得祖籍以外,其余的都视马来西亚为祖国了,哪有什么中国可以回啊?

国家独立以后,学校的课纲都挺重视历史这一门课,从开始的必修必考,到后来必须及格,无不彰显历史课的重要。

现在一名由国家培养出来的教师,竟然训斥学生“回中国”,他要不是出于种族歧视,就是根本没有读过历史,不是吗?

诚然,现今的确有许多中学生国文不太行,但这与“回不回中国”无关。说实在的,他们的华文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估计就算去了中国,也未必能被接纳。

这种“一科差,科科差”的后进生,比比皆是啊!学生的国文能力不强,大多与他们的学习意愿、家庭环境及背景有关,就算“回去中国”也于事无补。

为人师表应有教无类

说到底,教师如果思想狭隘,才会让本该纯洁无瑕的象牙塔不复往日风貌。

为人师表,若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无法实践有教无类的法则,那就枉为人师了!

我们看看那些就读华小的非华裔学生,教师对他们都是循循善诱,从没听说过因为难教而叫他们滚出学校之类。

华校举办中华文化活动时,还会特别设立“非华裔”组,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得奖,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有了自信心,学语文就会变得事半功倍。这种有教无类的精神,才是每一个为人师表者应当贯彻终生的。

倘若教师动辄驱逐学生回他们不可能回去的中国,只会让人觉得他情绪控制不当、骨子里歧视其他族群,不仅忘了自己学过的历史事实,还触碰了敏感课题。这绝不是教师该犯下的错!

总之,一旦为人师表,至少在校内时,必须谨言慎行;对于历史,更万万不可遗忘——毕竟教师是孩子们耳濡目染下的榜样!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