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只重外相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看透事情的表象,晓得分别真伪。(明吉法师提供)
文:明吉法师
从前,有一群修行人(甲、乙、丙及丁)要进行闭关,他们决定为了防止影响别人,大家都要遵守禁语的规定。到了晚上,他们在室内点起蜡烛,继续用功修行。
过了一会儿,窗外一阵清风掠过,把蜡烛吹熄了。甲不禁喊道:“蜡烛熄灭了!”,乙劝告说:“我们守禁语戒,不可以说话啊!”,丙对乙道:“你也说话啦!”,最后,丁忍不住哈哈大笑:“只有我没有说话。”。结果,大家都破了禁语戒。
其实,我们禁语的目的是减少心中的散心杂念,而不只是著重在说不说话的外相而已。如果我们双手掩耳,而内心却想窥听别人的话语;假如我们双手掩嘴,内心却不断涌现说话的欲望;又如我们双手掩眼,却不断浮现揣测对方的样貌,这也等于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
愚痴者只注重外相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看透事情的表象,晓得分别真伪,反之,一些愚痴者只注重外相,因此容易著相及追逐神通,并且因为这样的缘故,被附佛外道的显异惑众所吸引,远离了正信佛教。
附佛外道可以满口佛号,外表也可以装得道貌岸然,不过,纵使披著神圣慈悲的外衣,并不能改变他们别有企图的动机。他们利用佛法的经典、佛号、咒语以及慈悲善行来包装自己,然而,他们所说与佛教的教理不符,加上不良的动机,肯定对其跟随者有不好的影响。
因此,我们选择宗教信仰或跟随的师父,必须客观且长时间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佛法教理,对于喜欢显异惑众的人必须小心保留,以免上了附佛外道的当。
避免愚痴的行为

待人处事必须要有适当的礼数,不可以因为别人的宽容,而得寸进尺,以致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文/图:明吉法师
佛经上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愚者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煮了许多菜肴和他一起享用。由于,主人一时忘记在一盘青菜放盐巴调味,所以,他们吃到这道菜的味道不好。当主人发现问题后,立即拿了一点盐巴来拌菜,使到菜的味道变好。
因此,愚者以为把菜变成好味道的秘诀,就是在菜里下盐巴,于是,他高兴地宴请亲朋戚友来家里尝试他的厨艺。当客人到了后,他心想当天朋友只是加了一点的盐巴就使到菜肴变得好吃,因此为了让大家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他就多加了几汤匙的盐巴在菜里。结果,大家吃到因为盐分过多而又咸又苦的菜肴后,都吐出不吃。事到如今,他们才发现原来愚者误以越多的盐巴会带来越美好的味道,而忽略了适当使用来调味的分量。
我们待人处事也是如此,必须要有适当的礼数,合情合理的行为,不可以因为别人的宽容,而得寸进尺,以致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就如偶尔的开玩笑也要适可而止,千万要避免愚痴的行为,如把别人的残缺或憾事当作笑料,那样不但对别人造成伤害,惹下仇恨,也让别人对我们的印象不佳,败坏自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