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第二财长:加强韧性深化合作 东盟经济整合应对关税挑战

(吉隆坡7日讯)美国关税大棒,有危也有机。

第二财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指出,美国日前宣布的新关税政策,预计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和营商环境,不但影响经济增长,也为东盟带来挑战与机遇。

他说,这显示东盟各国有必要加强韧性、深化合作,并加快推动区域经济整合。

阿米尔韩查今日在主题为“释放机遇,推进东盟气候倡议”的东盟投资者圆桌会议上说:“我们虽仍重视国际贸易,但更紧密的区域合作,才能打造更稳健、更能自给自足的共同体。”

东盟GDP料超全球水平

他指出,东盟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今年区内GDP预料将增长4.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此外,他补充,“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日益严峻,东盟国家频繁面临洪水、干旱、台风等灾害,每年带来数十亿损失。如果不及时应对,东盟到2100年可能因气候问题损失多达11%的GDP。”

这场圆桌会议是为期4天的第12届东盟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AFMGM)系列会议之一,今日正式展开。会议由马来西亚主办,今早先举行“东盟副财长会议”及“东盟副行长会议”,各国官员正敲定文件,为本周会议做准备,聚焦区域金融整合议题。

国行行长吁投资者

力挺东盟气候行动

国家银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呼吁投资者加大对东盟气候行动的支持,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并确保区域经济的永续发展。

他说,当前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确保该区域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永续性。 他表示,必须加大力度增强气候韧性,这不仅是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更是为了通过持续的气候投资,把握未来的潜在机会。

他续说,东盟虽在永续金融方面取得进展,如推行东盟绿色债券标准(AGBS)和东盟永续金融分类法(ATSF),但私人领域在气候相关项目的投资仍不足。

他举例,若亚洲机构投资者将5%资金投向气候活动,每年可增加80亿至100亿美元(约355亿至444亿令吉)资金。

他强调,目前需更多投资于高影响力项目,如可再生能源、低碳基础设施和永续农业。

其中,东盟电力互联电网(ASEAN Power Grid)是关键项目之一,预计到2040年需投资7640亿美元(约3兆3879亿令吉),有望推动区域能源一体化和绿色经济增长。

他也提到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在高排放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建议利用东南亚废弃油气田作为碳储存设施。

面对高成本、缺乏风险缓释机制等挑战,他呼吁探讨更具创新性的融资模式。

同时,他还指回教金融具有巨大潜力,东南亚目前拥有8590亿美元(约3兆8092亿令吉)回教金融资产,绿色回教债券可为环保和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他认为,应通过公共、私人和慈善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气候目标的实现,打造更具韧性和永续的东盟。

马股拥强大机构支持

全球大股灾波澜不惊

阿米尔韩查表示,尽管全球股市经历巨大波动,但大马股市展现出相对更强的韧性,这主要归因于我国拥有强大的机构支持,使市场整体表现更为稳定。

他说,过去一周全球金融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不过市场原本就处于高度波动阶段,因此人们不应惊慌,反而应视为发掘长期投资机会的契机。

“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者或可考虑重新进场,把握时机进行长期布局。”

他面对媒体询问今日亚洲多国股市暴跌,政府是否会通过雇员公积金(EPF)或朝圣基金介入支持时,作出上述回应。

阿米尔韩查指出,大马的机构投资者具备强劲流动性,当前正是他们调整投资组合、为未来部署的良机。

“我认为,这正是金融市场运作的常态。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专注于如何建设强大的制度性机构。”

针对美国最新宣布的关税措施,阿米尔韩查指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明确表示,政府将花时间深入分析后再作出应对。

“政府已成立由首相领导的特别委员会,以评估影响,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会与东盟伙伴合作,探讨如何提升区域系统的韧性。”

与美国保持接触

他强调,大马必须意识到与美国保持接触和交流的重要性,以便争取更好的结果,因此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将主导相关谈判和应对策略。

“目前美国只宣布了第一轮关税措施。我们正通过国家银行等机构分析数据,进一步评估可能影响。”

出席者包括联邦直辖区部长拿督斯里扎丽哈、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国行副行长阿兹南阿都阿兹、财政部副秘书长(管理)南兹曼苏。

美关税措施有待观察

或调整今年GDP预估

阿米尔韩查表示,关税措施的最终结果仍有待观察,政府对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预估,可能会因应情况进行调整。

“在结果明朗前,我们不应仓促行事或贸然作出决策。对大马而言,我们必须务实面对,这是全球性的挑战,但冷静理性应对,将为国家铺出前行之路。”

被问及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率是否仍可达5%目标时,他表示,政府仍在评估结果,若面对更具挑战性的局势,也将如其他国家一样,对增长预测作出适当调整。

“目前政府正与美国及区域伙伴展开多项讨论,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及可共同推动的方案。一切明朗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上调或下调增长目标。”

专注市场稳定来管理汇率

针对政府是否会透过令吉贬值来应对美国关税, 阿米尔韩查强调,大马作为开放型经济体,更应专注于确保市场稳定,通过此方式来管理汇率波动。

他重申,国家银行的核心任务是维持汇率稳定,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认为,这是国行一直以来的重点方向,未来也将继续朝此目标努力。”“过去我们也曾经历汇率波动,但最终都能回到一个稳定且可预测的水平。唯有如此,贸易活动才能持续增长。”

询及早前市场曾预测令吉兑美元可回到3令吉水平,他坦言,我们必须务实一点,本身不认为有人曾真正预测过令吉会回到3令吉区间。

 

 
 

 

反应

 

财经新闻

朱光耀:大马身为东盟主席国 可推动东亚金融合作机制

(吉隆坡17日讯)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说,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主席国及东盟加三(中日韩)的联合主席国,可推动建立东亚区域的金融合作机制,为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做好坚固防火墙,保护共同利益和发展,使区域更加繁荣。

资金万事俱备

他说,去年,东盟加三的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决定要建立资金快速拨付机制,从资金准备方面看,已经万事俱备,现在就是最关键的时刻,把泰国清迈协议从倡议的形式变成具体的国际金融机构的安排。

朱光耀今日出席“展望未来:2025吉隆坡对话”时说,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盟包括大马都遭受重大的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韩国和日本也受到影响。

“在这种危机冲击之下痛定思痛,东盟和中日韩决定克服当时面临的一些分歧,特别是中日之间,当时在经济,在政策沟通不差的情况下,我们认识到在危机情况下,地区必须团结。”

他指出,在此情况下,东盟和中日韩决定讨论如何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建立自身的防火墙,特别是解决流动性危机。

“1999年,当时我是中国财政部国际司的司长,具体参与了推动建立清迈协议的这个整个技术进程。

“当时有困难,但是大家是比较明确,我们为了我们区域的合作,为了我们各自的金融安全,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机制,而且当时十加三的这个团队都认识到,基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就是结构性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如何解决流动性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外汇资金短缺的问题。”

他指出,大家达成共识,就是结构性问题要靠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结构改革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就要靠建立区域性的金融合作机制,建立防火墙来抵御外来冲击。

“所以,在十加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我们十加三的财政部长正式达成了清迈协议。”

他说,清迈协议最初的互换资金是800亿美元,如今已增至2400亿美元,而贷款条件同国际货币基金脱钩的比例也从最初的10%提升到现在的40%。

“与此同时,2016年东盟和中日韩建立了十加三的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设在新加坡,并且升格为国际组织,所以从宏观政策、监测和资金的预备,包括对成员国进行技术援助方面,这个条件都具备了。”

2025年吉隆坡对话会: “展望未来”主题是《马中关系:源远流长,互信为本,共创未来》,由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联办。

出席者包括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及总秘书拿督张盛闻、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主席拿督杨燕美医生、署理主席陈锦传、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胡正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饶兆斌。

胡正跃盼中马合作提质升级

曾在2001至2004年担任中国驻马大使的胡正跃说,希望中国和大马双边工业合作提质升级,大马能成为与中国共建面向世界的高新园区的桥头堡。

“东盟各国尤其是马来西亚都各有所长。双方具备在新兴高科技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必要条件。要鼓励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多出力多合作,高科技企业广泛参与,让科技创新引领新时期产业合作。”

胡正跃发表“中马及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望”讲题时说,大马作为本年度系列峰会主席国,可以发挥关键年份的关键作用。

“中马合作不仅要做好西马地区已有合作,同时还要着眼东马地区的巨大潜力,更要面向整个中南半岛,通过中国连接欧亚大陆。

“互联互通工程庞大,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与统筹。现在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已有较扎实基础,一系列重大项目正在积极酝酿推进,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魏家祥:提供经济安全

魏家祥说,在当今地缘政治分裂、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马中关系展现出难得的清晰度与可预见性。

“对于马来西亚而言,这段伙伴关系不仅提供经济安全,也有助于多元化出口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产业转型。

“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国家发展规划逐步对接,我们有信心,双方将继续携手,成为本区域和平与进步的重要支点。”

也是交通部前部长的魏家祥说,马中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互补。中国是全球创新与制造业的领导者,而大马则在区域供应链中扮演着战略性角色。

“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本地中小企业通过与中方在电子商务、绿色科技、物流和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受益。

“我们必须继续扶持与扩大这类合作,确保双边关系的成果真正落地,为基层社区带来就业机会与经济繁荣。”

饶兆斌:可重提东亚经济共同体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饶兆斌博士说,现在是适当时间重提大马在1990年代提出的东亚经济共同体(EAEC),作为东盟加三(中日韩)的下一个阶段整合。

东亚经济共同体是由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1997年提议的区域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东亚和东南亚的大多数国家。

他指出,在发生1998年金融风暴时,中国维持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盟稳定市场,因此,东盟对中国有信心,在面对难题时,中国可以帮助稳定东盟。

他说,东盟各国没有预测到美国的新关税政策,在此新的互动下,美国智库担忧美国的政策把东盟推向亲中国阵营。

“这可以是或者不是。东盟主张维持中立,需要寻找稳定的伙伴,中国是东亚的主要国家,履行多边贸易主义。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说,美国把市场准入当成武器来使用。贸易堡垒的阻挡,可以让出口国痛苦一个时候,要想法设法去吸纳出口产品。中国是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竞争者。”

陈文玲:马中贸易仍具空间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说,马中贸易还有很大的空间待打开,特此邀请大马企业积极参与广东、上海、北京举办的各个商务展会,以开拓中国的市场。

她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海世界博览会、北京国际会展、义乌小商品展览城等,提供各种各样商品,只有想不到的商品,没有买不到的商品。

她说,中国也有非常发达的网络平台、电商平台,协助网红通过流量,创造就业岗位。

“从传统转到网络,大量的马来西亚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入中国。中国非常注重东盟市场,积极加大对东盟的贸易出口,也积极协助东盟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她说,目前美国发动贸易战,造成中国出口到东盟的份额增加,出口到美国的份额逐渐减少。如果美国的贸易战持久,可能造成美国以后买不到中国的货品。

适逢习近平访马具重大象征

魏家祥说,本次对话正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之际,这是一项具有重大象征与战略意义的行程。

“这充分展现了中方对马中关系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双方迈入新的阶段:互信更深、合作更广。

“从东海岸铁路(ECRL)等基础设施项目,到绿色经济、数字创新等未来导向领域,此次访问再次肯定了马中双方致力于构建高质量、高互信伙伴关系的共同愿景。”

魏家祥说,在过去的50年里,马中关系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且多元的伙伴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建立在稳定与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在当前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段历久弥坚的关系,已成为区域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他说,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前,数百年来两国人民间的迁徙、贸易和文化往来,早已为马中之间打下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这种情感纽带超越地缘政治的范畴,体现在我们的语言、饮食、习俗、节庆,乃至家庭生活中。这种长期累积的信任储备,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石,不仅存在于政府层面,更深植于人民之间。”

他说,除了人文纽带,文化与教育更是推动双方长期理解与友谊的生命线。

“如今,我们看到马中之间的教育合作不断拓展,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到马来西亚求学,双边的高等教育学府也在学术交流中建立紧密联系。

“马来西亚是中国以外唯一拥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这赋予我们独特的文化外交与软实力优势。

“透过语言、艺术及学术交流,我们的青年正在成为双边文化的沟通桥梁,确保这段友谊在未来,不仅能够获得延续,而且还进一步深化。”

朱光耀说,借助中国主席习近平访马与马来西亚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3.0版的签署。

“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中国东盟已经完成了新的贸易升级版的贸易协定的实际谈判,现在是到了正式签署的时候了。

“期待着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主席国,也是今年东盟、中国、韩国、日本十加三的联合主席国,推动签署这一重要的历史协定。”

传统贸易仍是重中之重

胡正跃说,展望新时期,传统贸易仍是重中之重。

“不要小看中马2000亿美元(约8831亿令吉)和中国东盟一兆美元(4兆4157亿令吉)这么两组数字。这是中国东盟和中马经济合作基本盘,它涉及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

“新时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双方要继续挖掘潜力,创新形式,强化制度保障,努力确保10十1和中马双边贸易保持良好势头,不断攀登新高度。”

胡正跃说,旅游合作方兴未艾。随着两国互免签证协定的签暑,中马两国游客将以更大规模双向奔赴,互访人数必将创下历史新高。

“旅游既是人文交流,也是一种贸易形式。今后发展可能不仅看人数,还要看逗留时长和文化体验以及消费水平。”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