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张万盛:教育方式影响深远
关注留守儿童心灵成长

祖母代孙子领取成绩,并通过老师了解孙子在校的求学进度。

(劳勿14日讯)面对生活压力,新巴力华小有超过30%的年轻家长都往大城市讨生活,把孩子留在家乡让老人看顾。

该校家协主席张万盛表示,学校约有411名学生,有近30%的孩子都在隔代教育环境中长大。



张万盛举例,如该校在前晚所举办的家长日,出席的父母占60%,其他为祖父母。

“留守儿童在新村地区已经越来越普及化,也形成许多孩子面对功课上的问题,一切都需要依赖校方或是校外补习。更重要的是,孩子也面对心灵上成长的考验。”

他提到,教育孩子的关键不是谁在看顾孩子,而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家长应多回乡

为此,他呼吁家长们尽可能抽空,多回归家庭陪伴孩子,并鼓励家长多与校方联系,以掌握对孩子的成长进度。



“这样可让双方在发现孩子出状况时,可以及时纠正。”

校长莫碧英(站者)向家长讲解学校的教学方针。

莫碧英:了解孩子表现家长老师多联系督促学习

新巴力华小校长莫碧英则鼓励家长多与老师联系,并且督促孩子学习。

她说,校方注重全人发展,希望孩子品学兼优,因此,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与教书育人的老师是相并重要的。

“我们欢迎家长多走入校园期,以更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和校方一起关心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们能在健康及和谐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她鼓励家长配合,让孩子多参与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农民工与留守儿童待解决

报道:平浩东

农民工是城市无名英雄,但城市户籍待落实,子女留守儿童问题待解决。

在中国农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农民工与留守儿童的问题。

去年底中国乡村常住人口约4亿7000多万,农民工近3亿之多。他们作为城市中的隐形劳动者,不少为生计背井离乡,走进繁华都市参与建设。第一、二代农民工常在建筑工地、重工业工厂和餐饮服务员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工时长、工作环境不理想甚至带有危险性,工资水平相对比较低。

一般而言,农民工流出大省以河南、江西、湖南、安徽为主,夹杂其他经济欠发达省份,流入地则以京津冀、沪宁杭和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农民工为中国的城建和生产,提供强大的劳动力支持,打下城市发展底色,堪称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无名英雄。最近第三代农民工的教育素质和工种范围已有改变,思维自由开放,城市化的深入使他们多从事网约车、外卖、快递和直播带货行业,以人力补充第二、第三产业。

最新数据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仅4780人民币(约3124令吉)。

农民工群体离乡别井的外出务工,也带来农村留守儿童和异地户籍入学的问题。根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900万人,他们多数是居于中部及西部省份,其中36万甚至无人监护。

由于家中农民工被迫在城市工作,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的支持,导致他们要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青春期不稳定的情绪因此缺乏引导,道德、法律意识可能变得有所欠缺,近日邯郸3少年的恶性霸凌杀人案件就是例证。

加快农民工落户城镇

另由于异地户籍上学政策至今仍有各种限制,留守儿童难以完全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

最近“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国务院总理李强特别提出“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而且各地政府部门日前也积极展开整治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扶助留守儿童的工作。

政府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继续完善农民工的薪资待遇,并且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和社会服务,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愿景。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