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电子钱包全新生活场景/南洋社论

理财规划师说,人有3个钱包,一个是“现金钱包”,那是物化的现金或资产;一个是能让口袋里能支配多少钱的“信用钱包”,信用越好,你就能调动越多资源;另一个是根据情境的变化,决定你感觉有钱或没钱的“心理钱包”。

要好好调配钱包,就是要算好你的3个钱包,要放大信用钱包,调整心理钱包,守住现金钱包。



现在,我们却多了一个“电子钱包”。

政府通过2020年财政预算案拨款4亿5000万令吉,推出人民电子现金计划,鼓励数字支付的应用,估计有1500万名符合资格的国民,每人都可获得30令吉电子现金。

此电子钱包的发放,一下子就掀起疯抢,还引起电子钱包营运商网络瘫痪,这是一个新的生活场景,一个无现金社会的开始。

有了电子钱包,在花钱时,我们还须调整心理预期及实际风险的控制,要学会融入一个无现金交易的生活状态。



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生活消费不用钱,都用手机支付,街头艺人还随身带着二维码收钱。

旧式的现金支付平均每次需时26秒,已经跟不上发展速度,今后会有愈多线下商铺嵌入无现金交易系统,让交易在数秒内完成付款。

无现金社会将节约社会资源,每生产15000张纸币要砍掉一棵生长20年的树,无现金的全新生活方式,能帮助实现《巴黎气候协议》预期在未来30年减降60%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

有了电子钱包,交易的形式不再依附在金矿实体或纸币,改变了货币存在的形式,也能减少纸币触摸过程的疾病传播。

无现金的生活场景会不断扩大,并与新型的数字经济与共享经济契合,也能杜绝假钞的蒙混,还能发挥反洗黑钱、反腐防骗的效用。

将来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物识别、云计算,还将彻底告别身分证、钥匙、钱包的状态。

虽然无现金社会的生活还是挺美的,但还是有人担忧个人隐私被侵害,以及可能还有电子诈骗的漏洞,甚至挤压老人群体的支付生存空间,对特殊群体构成歧视。

无论怎样,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技术的进步一定能防堵漏洞,也不会剥夺这个世界的温暖。

反应

 

言论

分摊保费能惠及保客?/南洋社论

为了应付医疗保险和回教保险大幅调涨的问题,国家银行在2024年12月提出两项临时措施,帮助因保费上涨而受到影响的投保人。

第一项是,各大保险公司将医疗理赔通货膨胀所产生的保费增加分摊至最少3年,让投保人每年保费涨幅最高只能是每年10%。第二项则是政府和回教保险公司及私人医院共同出资6000万令吉,加速健保改革,包括实施和推广诊断相关分析,公开常见医疗程序的费用,以增加透明度。

上述宣布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并不见保险公司有什么实质行动。保险公司有耐心,保客可没有耐心,因为进入1月份,大限已至,如果再没有发展,保客就要缴交调涨的保费了。

设定顶限而非冻涨

此时,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作出宣布,所有的保险公司必须在1月15日起,向保客提供分摊保费的措施和细节。保客如果收到保费涨价通知,可以自1月15日起,拨电保险公司要求分摊保费,公司必须照办。

什么是“分摊保费”?原来,分摊保费是保客可以要求延迟调涨的日期至2026年底,将本来要大幅调涨的保费分成3年或更多年执行,以确保每年的保险调涨不超过10%。

换句话说,国家银行只是暂时设定保险公司保费调涨的顶限,并不是冻结保费调涨。长远来看,保险公司务将达到它们所要调涨的水平。这是典型的“朝三暮四”现代版,只是将保费调涨的现实延后发生,减低冲击,和保客想象中的维持旧保费不变相差甚远。

保客成最大输家

国家银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之前强调,定期调整保险和回教保险的保费已经成为必要措施,以确保能够持续满足理赔不断上涨的要求。这让保客只能扮演“羔羊”的角色,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理赔运算得当,获得盈余,那么公司就无需涨价。

但是,假设公司计算错误,那么保客必须埋单(缴交更多保费)。面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保客,尤其是乖乖缴费,从来没有索赔的保客,成了最大的输家。

保险公司将理赔上涨的费用无止境的转嫁于保客,毫无面对亏损的风险,试问这对保客公平吗?保客要的是固定的保费(固定的风险成本),如果不能确定保费到底将上涨到什么地步,那么,保客可能认真考虑放弃购买医疗保险或者断保,转向更容易预测消费数额的政府医院求救。

国家银行在协调涨价问题,虽然已经做到将保费分摊,但是,在保客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时所给予的帮忙,如果只是单单延长保费调涨的执行日期,那是远远不够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