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视网膜可检测帕金森病

班牙阿利坎特大学研究员首次在视网膜上检测到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阿尔法-突触核蛋白。

(马德里29日讯)西班牙研究员首次在视网膜上,检测到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的阿尔法-突触核蛋白。

这项发现有望应用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阿尔法-突触核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这种蛋白质在人类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发生错误折叠后易在脑中堆积,导致脑细胞死亡或者阻碍脑细胞发挥正常作用。

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表示,研究团与美国同行合作,检测已故帕金森病患者捐赠的视网膜,并对比他们的临床数据和病理解剖结果。

他们发现,这些人的视网膜上同样存在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特征性标志物,即由阿尔法-突触核蛋白堆积形成的凝团状路易小体。

研究负责人昆卡说:“在视网膜上发现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是一项突破性进展,或许可助我们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进行早期检测。”

昆卡指出,还需进一步验证这项技术能否应用于活体视网膜。“除帕金森病外,还可尝试用于阿兹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反应

 

保健

糖尿性黄斑水肿恐致盲

文|刘启杰(眼科专科医生)

患糖尿病年期愈长,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就愈高。有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性黄斑水肿”,严重可影响视力甚至致盲。

在糖尿性黄斑水肿初期阶段,通常没有特别病征。长期高血糖会破坏身体的微血管,让微血管渗漏。若眼底周边微血管渗漏,可能不容易察觉,一旦破坏视网膜中央黄斑区的微血管,便有可能引致糖尿性黄斑水肿。

视力模糊末期见白影

当患者出现病征时,和其他黄斑病变近似,例如视力模糊、影像失真、直线变扭曲、眼睛中央出现黑影等情况,这表示中央视力受损,对整体视力带来很大影响。

另外要注意,若糖尿性黄斑水肿到了严重程度,就不会再有黑影和直线变曲线的情况,而是出现白影及视力非常模糊,这时已是末期症状。

当然,看到白影不一定是患上糖尿性黄斑水肿,其他眼科问题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也可能有类似病征,建议及早求医。

激光凝固渗漏缺口

过往治疗糖尿性黄斑水肿并不容易,2007年以前,主要以激光治疗。

激光优点是可以在不伤及眼球表面情况下,经瞳孔直达视网膜,像烧焊般把黄斑区微血管的渗漏缺口凝固,纾缓渗漏。但激光属高能量,而黄斑区是一个神经线密集的地方,当激光纾缓黄斑水肿之后,有可能留下疤痕,这些疤痕会影响部分神经线。若日后黄斑水肿复发,激光治疗会再留下疤痕,因此激光治疗的缺点是不能重复太多次。

除了激光,另一种治疗方法是类固醇注射。

糖尿性黄斑水肿受多种原因影响,除了血管渗漏外,很多时黄斑区也有炎症,借助类固醇的消炎作用可减轻黄斑水肿。但使用类固醇,有可能引起多种副作用,包括白内障和青光眼等。

双抗治疗稳定血管

2007年后,出现俗称“黄斑针”注射式药物,现时称为单抗治疗,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抗治疗与激光和类固醇治疗属于不同治疗,副作用较小,大大改善糖尿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根据临床经验,单抗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纾缓作用,但复发机率相对较高。

幸而,注射式药物不停改进,单抗治疗发展至新一代双抗治疗,除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时用上抑制血管生成素-2的药物。

抑制血管生成素-2药物有消炎作用,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同时使用后,疗效维持较长,更有效稳定血管,并减少渗漏及炎症等,达到控制糖尿性黄斑水肿的指标。

双抗治疗初阶段需要每月注射1针,往后视乎患者情况,每针相隔时间可延长8至16星期,副作用主要是注射位置红肿等常见治疗反应,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机率相对较低。

最重要的是,一旦确诊糖尿病,要积极控制血糖,防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黄斑区出现小水疱,这时治疗会比较容易。相反,当水肿去到后期时,双眼视力模糊,即使针药有助改善视力,也可能需要长期补针以维持疗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