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略论马智礼“教学好玩”论/林国安

我国新任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日前发表视频谈话,表示将致力于教育制度改革,摈弃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填鸭式教育,让学习和教学变得好玩又愉快。

马智礼的谈话显然是针对当前“教师教学不愉快”和“学生学习不快乐”的现状而发。



先看教师教学如何不愉快。根据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2013年对世界34个国家(经济体)200余所初级中学10万7000名教师和校长进行“教与学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 TALIS )结果,虽然95%我国初中教师表示对工作感到满意,但从所承担职务分析,其工作时间量是超过TALIS 平均水平的。

我国初中教师每周平均工作45.1小时,高于TALIS 平均(38.3小时);我国初中教师每周批改作业(7.4小时)、处理行政作业(5.7小时)、参与学校管理(5小时)、指导课外活动(4.9小时)、进行家校沟通(2.4小时)的时间都显著高于国际均值。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初中教师平均70.8% 的课堂时间用于实际教学,低于TALIS 平均(78.7%),但用于维持课堂纪律和处理行政作业的时间分别为17.5%和11.5%,都超出TALIS 平均值(12.7%;8%)。我国教师课堂时间利用效率显然有待提高。

马智礼也已意识到须要改善教师职务和减轻教师工作负荷,包括减少班级学生人数,聘请助理教师协助教学,减免教师行政与管理业务,让教师教学愉快,专业成长,生活健康。这应该可以对症下药吧。

再看学生的不快乐学习。当前沉重的书包,几乎压弯年轻个体的脊梁;深奥难懂、永远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难展欢颜;为应试而“题海”搏斗,泯灭学生个性发展。



追求教育的真善美

归根究底,“异化”的教育制度,衍生“逃避学校”的教育“不适应者”,自我流失,沦为学习的“逃兵”。“传递中心”的课程制度,要求教师单向传授具有明确结论性的“制度化知识”,强调面向全体和一统性,缺乏适应个性差异的灵活机制,而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再通过记忆知识评定,不容质疑或独立思考。不能胜任这样学习任务的学生,学习自然“落伍”,衍生对课程文化的叛逆和学校文化的对抗,遑论“学习的快乐”!

学生是教育的重要资本,当代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以人为本”的学习者,促成“成功的个人生活”与“功能健全的社会”,岂能因学生学习的不快乐而沾污教育的神圣使命,滞后社会的发展 ?

马智礼倡导“让教学变得愉快又好玩”,自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玩玩乐乐,随心所欲,追求快感的获得。毕竟,“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教与学的成功与愉悦,是建立在艰苦探索与辛勤苦学的基础之上的;盲目“减负”,也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为让教师愉快教学、学生快乐学习,关键在于追求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真、善、美。

教育的“真”,说的是教育的科学性,即明确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合理配置;和谐师生人际关系与教学关系的构建,以有效发挥教育教学的价值功能。

教育的“善”,是指教育具有崇善性,体现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升华的价值需要。现代社会对教育之善的追求,在于促使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所有学生成为完善的人。其次是实现教育民主,让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自主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主体创造性获得激扬,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育者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利于缔造和谐友善的学习共同体。

教育的“美”,即教育的艺术性,具体表现为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艺术,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以情化育,感染学生,学生舒展个性特长,把学习当成创造美的过程。这样教与学的成果,就是一件艺术佳作,蕴含内在的欣赏价值,让师生心旷神怡,陶醉于深刻的审美体验,获得教育艺术的愉悦。

追求教育教学的真、善、美,关键在于教育自身的蜕变,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教育目的的圆满实现,教与学关系的妥善处理,教育艺术性的充分挖掘;让教育教学焕发创造的魅力,产生隽永的美感,展现内在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让教师教学愉快、学生学习快乐。

反应

 

言论

年度流行语与AI时代/林国安博士

12月2日,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权威期刊《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

12月7日,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立德树人、巴黎奥运会、全球南方、中国游、以旧换新、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新职业。”

在这期间,世界几部知名词典也先后评选出2024年度词语,包括:

《柯林斯词典》:brat(原意是顽童,被赋予新义:“具有自信、独立和享乐主义的人/态度”)。

《剑桥词典》:manifest(原意是清楚显示情感、态度或品质,也被赋予年度词语的新义:“积极想象,以完成目标的场景来给自己动力”)。

“2024牛津年度词语”:brain rot(脑腐化,特指一个人由于过度浏览那些无聊或低质量的网络内容而导致的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恶化或退化)。

《韦氏词典》:polarization(两极分化,表示在对立派别或群体之间引发强烈分歧)。

年度词语和流行语的评选,是语言学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披露,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获得;语料来源于本年度国内主流报纸、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转写语料,以及网络门户网站文本,语料规模达10余亿字次。

流行语折射时代特征

《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介绍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要保证广泛社会认可度,覆盖面要广,能全面反映过去一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面貌的变化以及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此外,也要兼顾语言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注意词语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有创新且符合语言规律和社会文明规范,能否为汉语言文字发展起到规范引导作用;注意考虑流行语如何反映时代发展特点,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

考察上述2024年度流行语和词语,其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十分鲜明的。

现大量AI相关新词语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引领的高新科技发展迅猛,正推进社会与产业革命,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词汇敏锐反映社会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变化。于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词新语大量出现和广泛流行,形塑年度流行语和年度词语。

例如,本年度流行语“数智化”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体,反映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如“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人工智能+教育”等,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而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转型,致力“技术含量、创新性和高效能,体现经济发展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方向的转变”。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安全治理,强调“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既能够推进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又能缔造美好社会,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中国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产业变革带来新赋能和新机遇,呼唤“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以及新业态和新技术含量高“新职业”的生成,包括拓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新赛道,以加快培育高质量人才,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人工智能发展也启示人们树立“自信、独立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想象,以完成目标的场景激励自己”;面对海量、虚虚实实、真伪难分的信息资源,需要审慎思辨,勿沉迷于无聊网络内容而导致“脑腐化”!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