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谁说马哈迪反中?/李慧易

全国选举希望联盟在首相马哈迪医生的领军之下,开启了马来西亚61年新里程,走向两线制之外,马哈迪与中国关系(中国因素)成了中港台媒体的关注。

不得不说,最早,在马中建交后,两国不断拓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两国之间的繁荣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以马来西亚第4任首相马哈迪在任时期为例子,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似乎是历届首相当中最为正面,尤其在反美行动上一直拉拢中国政府,足以证明是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上。马哈迪企图靠着任内提倡“亚洲价值观”,并推动“东亚共同体”,抗衡美国。

马哈迪一直不断的在公开场合赞扬中国,更指中国拥有强大的世界经济地位,甚至中国被当作潜在敌人。美国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威胁到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世界第一的地位,并对此采取了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做法。

任期内频密访华

马哈迪认为,对东南亚而言,中国崛起的经济合作意义更大。其中原因是,他早期向前苏联习失败后,唯有转向中国。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长达千年,当时已是世界大国的中国却从未对外扩张,图谋区域霸权。比较起西方文化的外扩性,中华文化却不具有侵略性。



他不相信中国会在世界称霸,他又以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史为例,世世代代的华人主要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并无征服和统治当地人的意图。

马哈迪为了向中国示好,于1995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东协首脑会议,更提出泛亚铁路及东南亚路线的概念,这个概念即修建一条铁路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跨越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寮国直达中国昆明。

马哈迪种种言论就是为了表现对中国大陆释出善意,以及马来西亚需要安全及利益上的盟友。

如前所述,马来西亚领导人积极回应中国崛起的行为上,马中双方借由安排领导人亲自来往访问巩固关系,马中关系便一直是建立在两国领导人的互动基础上,尤其可以马来西亚领导人积极访华为重要体现。

不仅如此,马哈迪在1990年期间,积极访华高达四次,是马来西亚历届首相中访华最频密的一位,两国在许多事情上互相支援。

如今,马哈迪再度重返政坛,中国因素真的会成为他的绊脚石?这一切尚言之过早了。

反应

 

要闻

白礁岛主权案成代罪羔羊 敦马:阁员沉默视为同意

(吉隆坡12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近日发表声明指出,若内阁成员在会议中选择保持沉默或未表达不同意见,即可视为他们同意相关信息或陈述。

他今日针对白礁岛主权课题发文告说,他对本身重新任相后,几名内阁成员表示当时没有就白礁岛、中岩礁及南礁课题提出意见或看法,是因为当时他只是在内阁会议知会此事的说法,感到惊讶。

“难道我需要告诉他们,他们应该发表新看法或意见,他们才会这么做?

“其次,若我对有关课题的看法有误或他们不同意,他们都不会反对或提出意见,只因我只是知会?”

他重申,自己成为该课题的“代罪羔羊”,并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内阁成员是否愿意承担集体责任。他认为,如果内阁成员未在会议上发表看法,便未履行其职责,也未尽到被委任的责任。

“这不是我是否承担这课题责任的问题,因为我当时是政府首脑。其中问题是他们在内阁任职时,是否愿意承担集体责任。

“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就没有履行给予他们的委托,原因是他们不想就内阁会议上的内容发表意见。”

他说,他记得该次内阁会议的会议记录,明确记录了所有阁员,包括那3名阁员(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医生、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及陆兆福)均同意了他对该课题的看法或知会。

赛弗丁:敦马在内阁会议前决定

另一方面,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指出,在敦马哈迪医生担任首相期间撤回对白礁岛主权裁决进行审查和解释的决定,是在2018年5月23日的内阁会议前作出。

他出席内政部常月集会后向媒体说,有关决定符合研究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主权的皇家调查委员会报告所提及的内容。

在马哈迪执政时期担任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长的赛弗丁形容,马哈迪当时犹如一个试图自救的溺水者。

试图像溺水者拖拽

“这事项已有决定。我们参考皇委会报告中的事实顺序(没有召开内阁会议),敦(马哈迪)已发出了一封信……所以这是他试图像溺水者一样拖拽(内阁成员)。”

此前,马哈迪指皇委会报告建议对他启动刑事法典调查一事存有政治动机,他同时也点名包括当时的副首相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医生及13位时任希盟政府内阁成员,皆未反对政府撤回白礁岛的上诉决定。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