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

中品牌大举进军 狮城本土餐饮恐难竞争

(新加坡13日讯)随着中国餐饮品牌大举进军新加坡,当地业者和食客越来越担心本土餐饮文化难以与之竞争。

据香港《南华早报》引述Momentum Works调查,去年有60多个中国餐饮品牌在东南亚开设了6100多家门店,高于2023年的5000家和2022年的1800家。

这份于1月发布的报告发现,新加坡和大马是中国品牌最集中的国家,其中包括海底捞、探鱼烤鱼以及饮料和甜品连锁店蜜雪。

许多中国食品和饮料运营商在进入其他东南亚市场之前,都将新加坡视为一个有用的试验场,例如瑞幸咖啡和奶茶连锁店茶姬。

本土美食难寻获

报道称,在新加坡,麻辣香锅、肉夹馍等食物随处可见,本土咖啡店的传统炒粿条、粿汁、福建面、罗惹、糕点等反而越来越难寻获。

中国餐饮品牌的业务范围则从乌节路、牛车水和驳船码头等留新中国人常去的地区,扩展到大巴窑等更多当地社区。

新加坡政府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餐饮业平均每月关闭307家企业,高于2024年的每月254家及2023年和2022年的每月230家左右。

 

 
 

 

反应

 

财经新闻

扎夫鲁:马新成就新经济模式 “双剑合璧开发中端科技”

(新山21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说,在美国关税改变贸易格局背景下,马新双剑合璧有望成就新经济模式,把柔新经济特区打造成新兴市场不可或缺的“中端科技”(middle tech)中心。

“中端科技”是指非最高端,但却是全球不可或缺的技术中坚,这对推动东盟转型至关重要。

他说,贸易格局变化是地缘政治重构的一部分,大马等国家须迅速重新调整战略,推动区域一体化,以应对外部冲击。

他今日在柔新经济特区联合商业与投资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这么说。出席者包括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及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

他表示, 全球贸易体系的根本性转变,效率不再是唯一优先事项,风险才是核心考量。

“在此背景下,柔新经济特区的加速推进,将为双方建立具韧性且创新的经济集群。”

他称,政府自1965年起,已尝试3次整合柔新经济,对比前两次,这次需求更为紧迫。

1989年的新加坡-柔佛-印尼廖内群岛(SIJORI)及2006年的依斯干达发展区等努力,皆因供应链和劳动力整合不足而未能持续。

因此,他认为当前环境需要新的经济模式,运用本土创新和知识产权驱动,开创“大马制造”及“由大马人制造”局面。

放眼数十亿人口市场

他相信,以新加坡的金融资本实力,加上柔佛的制造和科技能力可带来变革,把柔新经济特区打造成“中端科技”中心,为新兴市场提供重要科技。

“我们不应只想出口美国,而是开始为东盟、印度和巴西数十亿基层人口建设产品,让我们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预计,2045年的东盟将从生产基地演变为重要消费体,具备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区进行双边或三边贸易的能力。

“当东盟成为一个真正的消费市场时,全球结构将发生改变,而柔新经济特区的经济整合计划,将会是迈向东南亚的跳板。”

有鉴于此,他期待双方的再次合作,能够让柔新经济特区成为区域转型典范。

“两虎可以共舞”

扎夫鲁表示:“中文俗语称‘一山不容二虎’,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比喻马新两国在此经济特区的互补关系,现在,柔新经济特区已经向世界证明,‘两虎可以共舞’。”

他说,尽管我国仍在评估关税带来的整体影响,但当前形势也凸显该经济特区在推动两国经济联动上的重要性,远胜以往,这正是马新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良机。

打好基础 追求突破

扎夫鲁希望,柔新经济特区不仅仅是一个双边合作平台,而是成为整个东盟区域的重要价值载体。打好基础固然重要,但也必须始终保有远大愿景,持续追求突破。面对激烈竞争,不能只是“完成任务”,而是要脱颖而出。

他认为,经济特区的优势并非单纯来自政策优惠,而是源于其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完善的连通性、法治体系、土地与人才资源的可得性,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柔佛州三方政府之间高度一致的目标与通力合作。

他说,马新关系核心在于,两国数十年的合作达到最佳状态,去年我国是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新加坡则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

“我们在2024年的贸易额达866亿9000万美元(约3828亿570万令吉),主要由电子电气产品、石油产品、机械设备与零件、其他农产品及光学与科学仪器所带动。”

他期待更多投资者选择加入这个充满潜力的空间,并承诺,该部门持续与各方保持沟通、倾听意见,确保该经济特区保持开放、包容,有利于商业发展与创新成长。

扎夫鲁说,该部是直接参与有关经济特区的关键部门之一,牵头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小组,并参与其他小组,包括由经济部主导的“经济领域”小组、由大马关税局主导的“货物流通”小组,以及由人力资源部主导的“人才”小组。

他指出,在明天举行的“企业诊疗室计划”中,也将有多个关键机构参与。除了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依斯干达区域发展局(IRDA)和柔佛投资机构(Invest Johor),还邀请了柔佛州地方政府快捷通道单位,包括新山市政局、依斯干达公主城市政局、巴西古当市政局及古来县议会。

5年推出50项目

扎夫鲁补充,根据早前两国共同拟定的计划,此经济特区将在首个5年内推出50个项目,未来10年内将扩展至100项,预计将带动马新两国经济增长,并创造2万个高技能就业机会。

柔新特区聚焦推动的关键经济领域包括物流、制造业、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数字经济、旅游、粮食安全、教育、医疗、能源及绿色经济。这些领域经过精心挑选,旨在让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价值,并与大马的产业发展政策高度对接,包括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等主要政策方向。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