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专家解读九合一选举 延长兵役吓跑年轻选票

报道:童清峰

吴玉山认为民进党计划延长兵役导致流失年轻选票。他断言2024大选蓝白合的机会不大;蔡英文辞去民进党党主席,但党内“抓战犯”的检讨就暗指是她。

台湾今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空前惨败,国民党大获全胜,一举囊括13席县市长,全台6都坐拥4都,包括光复首都台北市等,对于这样的结果,中央研究院院士吴玉山并不意外,过去他深入研究,台湾选举有一个规律性,就是第二任总统的期中选举注定会被大翻盘,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皆然,即使两年前拿下台湾总统史上817万最高票的蔡英文也无法幸免。

这位台湾政治权威认为台湾已进入后蔡英文时期,选后党内对其不满暂时隐忍不发,但再过一段时间自会引爆。

11月28日他在中研院接受亚洲周刊访问,以下是访谈纪要:

年轻族群历来都是民进党的铁票,国防部即将宣布延长兵役,对他们造成不小冲击,整体来看,你认为这次九合一选举绿营有大量流失年轻选票吗?

年轻人变动性大

这是一定的,在正常国家里头年轻人的投票率都是低的,一般情况年轻人的政党标签也是低的,我们过去讲的“天然独”,很重要一个成因是,他们受到的教育跟国民党时代有很大不一样,可是另外一方面,年轻人参与政治的时间短,没有非投哪个党这种包袱,变动性非常大,即使他因为教育的关系比较偏绿,但他的本性还是属于会在两边摆动的,既然这样的话,决定跟影响他投票取向的就跟政党和候选人的表现是有关系的。

现在兵役的问题上来了,当然对他们影响很大,如果要打仗,一定是把年轻人送上第一线,问题是他们是否已准备要奔赴战场?我想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心理准备,毕竟我们已经放松几十年了。

两岸随时会发生什么事的年代大概是80年代以前,两边情势逐渐缓和,陆客来台,再接下来好像吵架、观感不好,很多年轻人就算觉得不喜欢或讨厌这样的心情,但现在忽然要把他们这一代拉回80年代,一定很难接受。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来思考是不是抗中保台没有用了?我们是不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会让我们比较现实,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个现实就表现在他是不是要当兵、会去打仗上面。

我不能100%确定,但我在几个场合听到,熟悉内情的人说,过去志愿役在4年服役期满时,很大部分的人会选择继续延役,毕竟他们已经适应军中的生活,且生活无虞,过去愿意签约延役的比例大约四分之三,最近掉到了四分之一,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些人来当兵,主要是找一个职业,同时一定预期不会打仗,现在觉得可能要上战场,他们心情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接下来民进党如果要操作抗中保台恐怕会是很大挑战。

美国施压台湾延长兵役,但年轻人不接受,你认为民进党是否可能为了讨好,就取消兵役延长吗?

不可能,西方国家也都是这样,最不受欢迎的动作要在蜜月期做,也就是说民进党应该要赶快宣布延役,等到后年总统大选时这个震撼也许就会降低了。

后蔡英文时期已开始

蔡英文辞去了党主席,现在传出她的派系亲信高雄市长陈其迈将接任党主席,你觉得蔡英文会跛脚吗?她未来在台湾政治上将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她的影响力一定会减弱,但她会不会跛脚就看她是不是非常强势的想要维持对于提名民进党下一任总统的影响力,我们有一些历史的例子可以看,1997年以后的李登辉,他的做法是想办法让国民党几个可能接掌大位的人维持平衡,然后放逐最有权力的宋楚瑜,选择最听话的连战,这是李登辉的情形。

如果你看的是陈水扁的话,情形就不一样了。阿扁的想法是要主导民进党接下来的议程,强势的带领党的路线,不管是制宪、加入联合国等,不断在冲,这是他操作的模式。

再往下看马英九,除了2015年的马习会,马在2014到2016最后两年之间,他不再主导,好像要让党里面这些人自己去竞争一个出来吧,“恕我不表示意见”。(笑)

2024民进党仍有机会

这几个总统对继位者的态度蛮反映他们的人格特质,蔡会像什么?我觉得像李登辉的可能性比较高,事实上我感觉蔡有点像是李登辉的学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就不会拉拔赖清德,或许她不希望非常强势的去接她的棒。

对她来说,可能在背后做一些布置、安排,希望局势往她想要的那方面去走,但她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像陈水扁那样到最后还要怎样的突破,历史留名。她也绝对不是马那样缩回来。

对蔡英文有利的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很多人觉得2024年民进党赢的机会是非常大的,既然这样,她做现任的民进党总统好像她还可以指点江山的那个味道。可是情形不一样了,后蔡英文时期已经开始,民进党里头各式的勇将、不服人的,这些人过去被她收服了,现在你怎么去收服他?尤其这次选举她明显犯了一些指定候选人的错误,现在党里头讲战犯,讲这讲那,其实讲的不就是她。

但是没有人敢开第一枪点名她?

现在还不行,但再过一点时间,绝对会,你想想看,民进党新北市长候选人林佳龙呕不呕,他在选举时还常讲错,以为自己是在选台北市长,蔡硬是不给他,但很多专家都说如果是林佳龙选台北市,他可能会选得比较好。

蓝白合可能性不大

柯文哲参选2024总统大选的可能性很大,这次胜选朱立伦的谈话也透露出有意推动“蓝白合”,你觉得有这样的可能性吗?

柯文哲唯一能接受的不是总统的位置,而是行政院长,可是任何人如果让柯文哲做行政院长,这个总统可能会如坐针毡,不然的话,柯一定要做总统。

就国民党来讲,它大赢,民众党全台湾才当选14个议员、1位县市长,当然高虹安当选受到全国瞩目,但新竹市的人口45万不到,所以所谓的蓝白合,就是跟柯文哲一个人合作,国民党的做法一定是把你收服,你做副的,让我们合在一起,免得跟民进党竞争时力量分掉了,柯文哲会不会很现实的说,好,我来做你的副总统?

如果蓝白合,民众党的立委候选人怎么办?没有“母鸡”带头,已经有亲民党、时代力量等益萎缩的殷鉴。

对啊,所以我认为最后蓝白合的可能性不大,加上柯文哲自己性格的情形,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得看国民党派出的人是谁,到时候要看柯文哲支持者中有多少会成为策略性选民,认为柯当选的机率太小,所以纵使我不是很喜欢,我还是会投国民党,也就是今天在台北市喜欢黄珊珊、但投了蒋万安的那些人。

美方会支持赖清德

你认为美方会支持自许为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吗?

会,因为国民党怎么样都想跟中国维持一定的关系,民进党因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关系没办法跟北京谈得来,所以如果民进党选上的话,它没有选择,一定站在美国这一边,美国也完全不用担心它跟中国会怎么样的接触;如果国民党当选的话,虽然它也站在美国这一边,但国民党也认为改善跟中国的关系也是重要的,这就有所差别。

我最近在一个场合跟马英九政府时代对美工作一线的人有一些讨论和谈话,当时马的战略是亲美、友日、和中,看起来不错,全方位都考虑到,但特别是美国军方不太满意,每次碰到台湾官员的时候都会抱怨说你们跟中国走太近了。

民进党对美国有求必应

换句话说,他们嘴巴上不讲,但在工作层次的时候就是很明白的批评,所以说美国为什么要支持国民党,让它自己担心?为什么不去选一个完全靠你,而且没有后路的,再加上这段时间走过来,民进党对美国有求必应,所以如果美国有偏好的话,它的偏好是民进党。

这非常有趣,在阿扁时代,如果美国有偏好的话,它的偏好是国民党,因为那时候美国跟中国并没有那么竞争,美国反而担心台湾拉着美国去跟老共冲突起来,现在同样是绿的,同样跟中国冲突起来,但它觉得绿的跟它合拍,所以就是这样,这是非常现实的。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后蔡英文时期已开始

蔡英文辞去了党主席,现在传出她的派系亲信高雄市长陈其迈将接任党主席,你觉得蔡英文会跛脚吗?她未来在台湾政治上将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她的影响力一定会减弱,但她会不会跛脚就看她是不是非常强势的想要维持对于提名民进党下一任总统的影响力,我们有一些历史的例子可以看,1997年以后的李登辉,他的做法是想办法让国民党几个可能接掌大位的人维持平衡,然后放逐最有权力的宋楚瑜,选择最听话的连战,这是李登辉的情形。

如果你看的是陈水扁的话,情形就不一样了。阿扁的想法是要主导民进党接下来的议程,强势的带领党的路线,不管是制宪、加入联合国等,不断在冲,这是他操作的模式。

再往下看马英九,除了2015年的马习会,马在2014到2016最后两年之间,他不再主导,好像要让党里面这些人自己去竞争一个出来吧,“恕我不表示意见”。(笑)

2024民进党仍有机会

这几个总统对继位者的态度蛮反映他们的人格特质,蔡会像什么?我觉得像李登辉的可能性比较高,事实上我感觉蔡有点像是李登辉的学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就不会拉拔赖清德,或许她不希望非常强势的去接她的棒。

对她来说,可能在背后做一些布置、安排,希望局势往她想要的那方面去走,但她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像陈水扁那样到最后还要怎样的突破,历史留名。她也绝对不是马那样缩回来。

对蔡英文有利的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很多人觉得2024年民进党赢的机会是非常大的,既然这样,她做现任的民进党总统好像她还可以指点江山的那个味道。可是情形不一样了,后蔡英文时期已经开始,民进党里头各式的勇将、不服人的,这些人过去被她收服了,现在你怎么去收服他?尤其这次选举她明显犯了一些指定候选人的错误,现在党里头讲战犯,讲这讲那,其实讲的不就是她。

但是没有人敢开第一枪点名她?

现在还不行,但再过一点时间,绝对会,你想想看,民进党新北市长候选人林佳龙呕不呕,他在选举时还常讲错,以为自己是在选台北市长,蔡硬是不给他,但很多专家都说如果是林佳龙选台北市,他可能会选得比较好。

蓝白合可能性不大

柯文哲参选2024总统大选的可能性很大,这次胜选朱立伦的谈话也透露出有意推动“蓝白合”,你觉得有这样的可能性吗?

柯文哲唯一能接受的不是总统的位置,而是行政院长,可是任何人如果让柯文哲做行政院长,这个总统可能会如坐针毡,不然的话,柯一定要做总统。

就国民党来讲,它大赢,民众党全台湾才当选14个议员、1位县市长,当然高虹安当选受到全国瞩目,但新竹市的人口45万不到,所以所谓的蓝白合,就是跟柯文哲一个人合作,国民党的做法一定是把你收服,你做副的,让我们合在一起,免得跟民进党竞争时力量分掉了,柯文哲会不会很现实的说,好,我来做你的副总统?

如果蓝白合,民众党的立委候选人怎么办?没有“母鸡”带头,已经有亲民党、时代力量等益萎缩的殷鉴。

对啊,所以我认为最后蓝白合的可能性不大,加上柯文哲自己性格的情形,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得看国民党派出的人是谁,到时候要看柯文哲支持者中有多少会成为策略性选民,认为柯当选的机率太小,所以纵使我不是很喜欢,我还是会投国民党,也就是今天在台北市喜欢黄珊珊、但投了蒋万安的那些人。

美方会支持赖清德

你认为美方会支持自许为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吗?

会,因为国民党怎么样都想跟中国维持一定的关系,民进党因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关系没办法跟北京谈得来,所以如果民进党选上的话,它没有选择,一定站在美国这一边,美国也完全不用担心它跟中国会怎么样的接触;如果国民党当选的话,虽然它也站在美国这一边,但国民党也认为改善跟中国的关系也是重要的,这就有所差别。

我最近在一个场合跟马英九政府时代对美工作一线的人有一些讨论和谈话,当时马的战略是亲美、友日、和中,看起来不错,全方位都考虑到,但特别是美国军方不太满意,每次碰到台湾官员的时候都会抱怨说你们跟中国走太近了。

民进党对美国有求必应

换句话说,他们嘴巴上不讲,但在工作层次的时候就是很明白的批评,所以说美国为什么要支持国民党,让它自己担心?为什么不去选一个完全靠你,而且没有后路的,再加上这段时间走过来,民进党对美国有求必应,所以如果美国有偏好的话,它的偏好是民进党。

这非常有趣,在阿扁时代,如果美国有偏好的话,它的偏好是国民党,因为那时候美国跟中国并没有那么竞争,美国反而担心台湾拉着美国去跟老共冲突起来,现在同样是绿的,同样跟中国冲突起来,但它觉得绿的跟它合拍,所以就是这样,这是非常现实的。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高虹安新竹胜选超越蓝绿 揭台湾选举政治荒诞幕后

报道:黄杰

民众党高虹安力压蓝绿两党,当选新竹市市长。

高虹安拥“产学政研”四方面超级背景,并因追击新竹市建筑贪污丑闻受到支持,但未推出具体政纲。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在台湾选举“主战场”的六都(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以外、仅占全台人口2%(约45万人)的新竹市的选举,竟然会成为热度最高的“三方之争”。

民众党候选人高虹安面对前新竹副市长、民进党的沈慧虹,以及长年在新竹工作、有“新竹仁”之称的国民党的林耕仁的夹攻之下,成功脱颖而出,力压蓝绿拿下9万8000多票、以45.2%的得票率,为民众党在这次选举之中拿下唯一一席的县市长席位。

台湾政客中的学霸

同时拥有“产学政研”四方背景的高虹安拥有在台湾政客中的“超级履历”。高虹安是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多篇出版学术论文合共被引用次数超过4500多次,连很多台湾的教授也比不上。赴美就学期间,她同时任资讯工业策进会的职位,对如何落实产业政策的整个流程有前线操作经验。

高虹安在美国的指导教授李杰是鸿海集团的副董事长,她亦因此在毕业后进入了鸿海集团,并因其出色的能力被指任为鸿海副总经理以及工业大数据办公室主任。可说她在不同的理工领域中,都有优越过人的学习能力。

高虹安因曾为郭台铭助选而在政论电视节目上凭其出色口才获10多万公众关注,后来在2020年第10届立法委员不分区选举之中得到了158万多票成为立法委员,开始从政之路。

获年轻市民支持

但虽如此,高虹安在新竹选举开始以后被广泛关注的第一个原因与她的履历无关,而是因为前新竹市长林智坚的一项失误。在林智坚主政期间,新竹市斥资12亿新台币(约1.7亿令吉)建成新竹市棒球场。可是后来这个超支40%的项目被发现施工质素惨不忍睹,甚至让多名职业球员因意外受伤。

这宗体育设施丑闻引来很多本来不关心政治的新竹市民注意,而后来他们在网上发现,原来高虹安一早就曾到现场考察,并且就工程的素质问题提出质疑,这让高虹安获得了第一批在地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的特性是党派从属性不高,也比较年轻,都在40岁以下,他们是真的出于单纯关心建筑丑闻的自由选民,亦因如此,高虹安在这次选举之中的得票数量是过去20年的新竹市市长选举之中排名第二高,因为她成功获得很多本来不关心政治选举的市民的支持。

民进党疯狂攻击

在此之后,民进党开始对高虹安发动极为夸张的进攻。

刚好这个时候林智坚分别被台湾大学以及中华大学的学术伦理会裁定他的两篇硕士论文都有违学术伦理(抄袭),分别被两所大学褫夺其硕士学位,因此绿营就想到控诉高虹安的博士论文也是抄袭的。

后来,《镜周刊》就发布了一篇抹黑高虹安的博士论文是“自我抄袭”的长篇报道,纵使在后来公开的资料中显示,当时辛辛那提大学已经多次以邮件回复质疑,说明根据他们的调查,高虹安没有触犯任何学术伦理的问题,但仍没有阻止《镜周刊》的“爆料报道”。

根据《联合新闻网》,民进党新竹市党部在9月30日还发送了《镜周刊》的这6页报道到市内10万家户之中。但是此事引来极大的反弹,高虹安在记者会上出示辛辛那提大学支持她的邮件,加上后来“镜电视”申请牌照时的内部会议录音档被流出,让公众看到这家传媒与民进党的关系,更多人同情高虹安遭遇抹黑攻击。

在此之后,对于高虹安的猛烈攻击至到选举日之前就从未停止过,基本上隔几天就又有一宗“爆料”,每隔几天就会有大量“网军”向她“出征”,甚至连支持高虹安的高中生也被攻击,但是这些抹黑手法过于明显,也让越来越多人站在高虹安的一边。与其说高虹安的支持者是因为支持高虹安的政纲,不如说他们是反对其他党派的选举操作。

选民不关注政纲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实在公开讨论中,对于高虹安政纲的关注极为薄弱,甚至乎是不存在的。

就连高虹安官方网站上、脸书专页上、优管频道上都是找不到一份完整政纲,只有新闻之中寥寥几句口号,如“0到6岁政府养”。但是除此之外,不是说高虹安没有政纲,而是在所有公众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中都找不到。就连在她的参选发布会之中,她只是不断指出现存的问题,然后就补上一句“新竹值得更好”,没有说明具体而言她到底想如何施政。

高虹安的胜选,以台湾的选举水平来说,无疑是实至名归,她的背景和能力超群,她的支持者都是比较客观的一群。但是,这仍然掩盖不了公众其实不是主要因为她的政纲而支持她的事实。

高虹安的事件就仿佛是台湾现时选举政治的一面照妖镜:人人也高喊要廉洁、要改变选举歪风、要讨论政策,但是当真的追问下去,其实很少有什么具体政策真的有被关注。这或许才是当前台湾政治最大的问题。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