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推动碳税 脱碳目标难遂

取自 freepik
报道:笔锋
东南亚高度依赖石化燃料发电,经济和工业快速发展也推高了能源需求,增加了脱碳难度。
近年,环境、社会和监管(ESG)概念在全球企业界日渐普及,而作为环保部分的减碳或脱碳也是当中的重点。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加剧,东南亚多国正在考虑引进碳税,以鼓励企业脱碳并加强竞争力。
泰国内阁于1月底批准了一项碳税,并于3月生效。生产汽油和航空燃料等石油产品的公司在装运时每排放1公吨二氧化碳将被征收200泰铢(约26.44令吉)的碳税。
泰国政府表示,碳税暂时将取代一些现有的商品税,因此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并不会增加,但预计未来税率将会提高,以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马来西亚计划在2026年对钢铁和能源产业征收碳税,具体税率等细节尚未确定。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去年10月提呈财政预算案时表示,这笔收入将用于资助环境领域的技术开发。
印尼则可能最快于今年开征碳税。2021年,印尼政府颁布了一项法律,对每公吨碳排放征收3万印尼盾(约8.15令吉)的碳税,但该法律的实施一再被推迟。
碳税通常是指对使用石油和煤炭等石化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征收的税,各国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透过要求企业或个人征纳关税来鼓励保护环境和永续利用资源。
獅城东南亚首开征
芬兰于1990年开征全球第一个碳税,此后这种做法推广至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已开发国家,但迄今仍很少发展中国家引进此税项,新加坡是唯一开征碳税的东南亚国家,该国于2019年推出碳税,目前的税率为每公吨25新币(约83.15令吉),目标是到2030年时增至每公吨50至80新币(约166.29至266.06令吉)。
东盟十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4.9%,以国家或地区计算,排名世界第6。据称,东盟是世界上最容易受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地区之一。
世界银行估计,每100年自然灾害对东盟地区造成180亿美元(约800亿令吉)的损失,相当于该区国内总产值的1%。
东南亚脱碳面临挑战
但东南亚脱碳面临许多挑战,因为当地高度依赖石化燃料发电。经济和工业快速发展也推高了东南亚的能源需求,增加了脱碳的难度。
国际能源总署在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中估计,到2035年东南亚的能源需求增幅将位居全球第2,仅次于印度,预计到2050年东南亚的能源需求将超越欧盟。
因此,东南亚各国必须加速能源转型,推动再生能源发展,以达成脱碳目标。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安华:将制定共同政策框架 东盟须一致应对美关税

安华
(布城14日讯)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指出,东盟在应对美国关税课题时,必须采取一致立场与统一策略。
他今日在财政部常月集会上表示,东盟拥有超过6亿7000万人口,由10个成员国组成,是亚洲第三大、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和平的区域之一,其快速增长的经济,使任何强权都无法忽视东盟的影响力。
安华透露,在东盟峰会前,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东姑扎夫鲁曾邀请东盟成员国召开会议,与各国的贸易与投资部长讨论维持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并在会议中达致共识,为东盟在应对挑战方面建立统一立场提供契机。
集体姿态应对
他说,该会议成果正面,不仅赋予东盟统一立场的任务,也将推动各国制定共同的政策框架,以集体姿态应对国际局势。
安华指出,尽管俄乌战争和美中经济紧张局势不在东盟掌控范围内,但东盟应专注于自身可推动的事务。
他强调,东盟财政部长会议也承认,必须以明确愿景与坚强领导力推动区域持续发展,确保东盟作为和平地区,避免卷入大国角力。
他续说,这一方针亦符合东盟中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