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中吉乌铁路改变中亚格局 吉尔吉斯局势投下变数

报道:叶尔肯

上合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中吉乌签署铁路合作协议,震动欧亚地缘秩序,牵一发而动全身。吉尔吉斯内部政治未统一,贯穿南北之铁路能缓解国内南北精英集团间对峙局面。

早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22次会议(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峰会)召开之前,具有26年“酝酿史”的中吉乌铁路就已和中国领导人此次先哈后乌式外访紧密相连,成为撒马尔罕峰会的焦点。

其中,撒马尔罕峰会框架下的中俄元首会谈与伊朗“入盟”进程作为决定欧亚大陆政局未来走向的关键性地缘重大事件不仅可重塑以里海为中心的区域权力平衡,而且还可进一步同时推动区域不同走向的交通一体化发展趋势,对于中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影响深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于9月15日在撒马尔罕国宾馆举行万众瞩目的双边会谈当天,哈萨克inbusiness.kz网站率先援引总统办公厅消息称,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框架下,相关各方签署了就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尔吉斯段开展合作的协议。

事后,通过吉尔吉斯总统府新闻中心所公布的相关资讯不难看出,签署上述中吉乌铁路建设专案的所谓“相关各方”实则是指吉尔吉斯交通部长奥索耶夫、乌兹别克交通部长马赫卡莫夫和中国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即专案实际落实方,而非其“利益相关各方”。

设工作组加强运输合作

上合组织8国交通部长曾在5月11日聚集乌兹别克西部重镇希瓦,召开所属成员国之第9次交通部长会议,并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发展互联互通和建立高效运输走廊的合作构想》草案,其目的是为未来撒马尔罕峰会框架下即将要达成的区域交通一体化相关构想之实施铺平道路。

为此,与会成员国还决定成立一个特设工作组,以便协调加强上合组织国家在运输领域间的多边合作,消除跨境运输过程中的阻碍和困难,研究编写现有区域问题之相关可行性解决报告。

以此为基础,根据峰会期间所达成的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之吉尔吉斯段合作协定,各方将共同协助顺利完成吐尔尕特(吉方纳伦州阿特巴什区西南部与中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西北部交界处)—阿尔帕(吉方纳伦州阿特巴什区西北部)—马克马尔(吉方贾拉拉巴德州托古兹—托罗区中部)—贾拉拉巴德(吉方贾拉拉巴德州东南部与乌方安集延州库尔干铁佩区东北部交界处)铁路线组合所需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并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第一设计勘察院负责完成,各方应给予积极配合及支持,其完成截止日期不迟于2023年6月1日,换言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实现历史性突破。

吉尔吉斯兵家必争

被称之为中吉乌铁路项目之核心国的吉尔吉斯位于中亚七河地区南部吉尔吉斯阿拉套山脉至河中地区东部帕米尔—阿赖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

自此北上可长驱直入七河流域之核心地带,南下可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东呼罗珊,西进可通往河中费尔干纳盆地,东进可入塔里木盆地以西喀什葛尔地区,可谓丝路咽喉要道,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得中亚者得天下

自古有云:“得七河者得河中,得河中者得中亚,得中亚者得天下。”分别连接东欧、远东及中亚的东西走向之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南北走向的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及其分支是构筑欧亚“核心区”地缘秩序的战略根基,同时也是俄属“巨人之脊椎骨”,其中连接中亚河中与俄国西伯利亚的七河地区则是关键战略枢纽。

吉尔吉斯现有之互不相连的铁路体系作为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的延续与外里海铁路的末端,其所属北部铁路线自东向西连接哈萨克铁路网,进而直达里海以北俄罗斯,而南部“四点式”铁路线则紧连吉乌边界线,自东向西可直达里海以南的土库曼。

不难看出,占吉尔吉斯全国铁路总规模五分之四的北方铁路线虽看似为东西走向铁路,但实则恰恰相反,属与俄哈一脉相承的南北走向铁路,唯独互不相连的南部“四点式”铁路线才是名副其实的东西走向铁路。因此对中国而言,吉尔吉斯北方铁路依旧是一带一路倡议之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的组成部分,对接的始终都是南北走向的欧亚经济联盟之俄属铁路网,而非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无论如何,对陆权大国或强国而言,唯独构建四通八达的铁路体系才可为上述大国崛起之梦及其所需圆梦之道“铺平道路”。

对俄罗斯而言,西伯利亚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际范围现阶段虽仅限于俄罗斯联邦之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但“实质范围”却完全取决于俄罗斯民族的帝国主义“疆域观”,而非现有之地缘政治格局。

吉尔吉斯北部七河地区作为沙俄及苏俄时期所属“镇守重地”之一,其地缘政治、经济及战略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由此可见,涵盖哈萨克东南三州一市和吉尔吉斯北部五州一市的七河不仅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以西伯利亚为主轴的欧亚草原铁路体系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区域任何相关板块势力的进入均会触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缘战略对抗,进而引发欧亚大陆的“群雄逐鹿”之势。

吉国借铁路统合国内

吉尔吉斯是一个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受制于内部因素的政治产物,其内部自主选择空间极为有限。

加之,人口规模较少,国土资源短缺,迫使其依靠外部投资进一步拉动本国经济发展。因此,吉尔吉斯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组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与法制建设,将本国经济自由度提高至中亚第一。

地形崎岖基设匮乏

但由于吉尔吉斯山地众多,地形崎岖,工业化水准偏低,基础设施匮乏,导致投资成本与风险大幅增加,放缓了其内部交通一体化进程,进而加大了民族国家构建的难度。吉尔吉斯急需一条能够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以便缓解南北精英集团间对峙的局面,成功将其利益整合统一,实现协同发展。

独立之后的吉尔吉斯政治精英结构呈现出民族化、地方化、部族化与家族化的趋势,每一轮革命与民族冲突都直接反映吉尔吉斯内部各政治派系精英对权力和资源的争夺。

各地政治家族通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纽带牢牢控制地方权力机构,并且垄断其经济资源,以此增强政治实力与区域认同,使其权力关系合法化。

南北斗争左右互搏

吉尔吉斯地方政治精英根据民族传统地缘势力格局与周边实力对等且利益相同的精英团体结盟,联合各方势力,建立一个能够抗衡中央或另一个地方集团的精英共同体,以便维护现有既得利益,并逐步进入权力核心。

长期以来,吉尔吉斯政治精英始终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与政体,但却频繁遭遇挫折。其主要原因是脆弱的国家经济和中央政府,以及强大的地方政府与外部势力。吉尔吉斯权力斗争以南北对峙的形式呈现,即南北部族集团间的博弈。

北部左右两翼与南部内属部族间近30年的权力争夺并未彻底分裂吉尔吉斯社会。内外压力、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及特殊的民族纽带关系将各部族凝聚在一起,坚持统一的国家发展方针,坚定维护吉尔吉斯的独立与完整。

北思想开放南保守

但在制定与执行过程当中各方对新政的态度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因突厥斯坦—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吉尔吉斯北部地方与哈萨克—俄罗斯连为一体,所以吉尔吉斯左右两翼均倾向于与北部邻国维持传统政经关系,巩固自身的工业及运输主导地位。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内属部族受犬牙交错的边界及历史文化的影响更倾向于争取南方河中各国,力图打破现有格局。

文化方面,北方左右两翼属草原文化,思想开放,俄罗斯化程度较深,其中右翼以正统自居,势力最大。相反,南方内属部族属农耕文化,趋于保守,历史上与河中腹地间的渊源较深,意识形态方面深受回教的影响。

左翼发挥中间力量

吉尔吉斯权力斗争表面上看是南北对峙,但实质上是右翼与南方内属集团间的对抗,而左翼则是两大势力角逐过程当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中间力量。

在吉尔吉斯特殊的三角政治格局中,左翼在重大危机过后愈合吉尔吉斯的政治分歧创伤,充当过渡政府的角色,实施改革,尽可能地化解内部压力,直至完成新的权力平衡。

由此可见,左翼集团自身并不具备独霸全局的实力,但却可左右全局。因此,左翼集团是境外势力努力拉拢的对象。

对哈萨克而言,吉尔吉斯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国家,视其为核心战略利益之一,并且在首届中亚国家首脑会议上强调过这一点。

对中国而言,吉尔吉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亚段大门,其战略意义重大。

对美国而言,吉尔吉斯首先是中亚国家民主转型的样板,其次是新版中亚战略的重要一环,即“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势力渗入吉尔吉斯

身处各大国战略核心圈中心的吉尔吉斯借此积极吸收和利用相关外资,大力推动对外经济合作各项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

但伴随大量资金涌入吉尔吉斯境内的是境外各国势力及其影响力,加大执政集团的实力,打破内部权力平衡,激起其他政治派系的强烈不满,进而引发政局动荡与危机。

三次吉尔吉斯革命中,前两次革命均以削弱总统权力为目标,唯独第三次革命是以遏制执政集团独霸议会为目的。

第一次吉尔吉斯革命的内部本质是反集权,外部特征为打破垄断。第二次革命的内部本质是反暴力,外部特征为两极相争。第三次革命的内部本质则是反单边,外部特征为四足鼎立。

第二次革命影响最大

在此过程当中,吉尔吉斯国家权力先由北向南,后再由南向北逐步转移,其中最显著的是右翼的衰弱及内属部族的崛起。

对吉尔吉斯政局影响最大的依旧是第二次革命后由左翼所主导的政体改革,不仅开启了权力争夺的新起点,还将议会选举升格为各方势力的新角斗场。

在此格局之下,中吉乌铁路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吉尔吉斯外部及内部“三角势力”的演变与相互结合。

 

 
 

 

反应

 

旅游

穿越无人烟大沙漠 自驾国产车闯荡中亚

【勇闯伊朗自驾游】(上篇)

图/文|温国辉

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关卡出境中国进入了中亚国家,带着期待的心情自驾第二国产车金丝雀(Kenari,命名为“小白”)穿越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及伊朗,从东亚进入中亚再到中东,一路上遇到的文化冲击不小,但是也上了很多宝贵的人生课。

进入哈萨克的时候,就有些不愉快了。

虽然移民局人员还算是循规蹈矩,也很大方地给了一个月的签证,但是在进入海关监控处,也就是检查车辆的时候就被官员刁难。对方要求我把车上所有的东西卸下来检查,不然的话就要给200人民币(约122令吉 ),看来他是把我当成中国人了。

我向对方坚持自己是马来西亚人,没有人民币也没有美元。对方还是不死心,要我打开所有的包包检查。好在我之前去印尼和台湾的时候还剩下一些现金,而对方看到后面很多零的钞票,顿时失去了兴趣。

后来坚持说只有100令吉,因为我一般都是到了当地银行才提款,对方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收下。

进入哈萨克之后,似乎还被当地某单位执法者设的“陷阱”捕获,又损失了一笔钱。执法者在只可右转的指示牌路段放置了几个三角筒,这意味着不可通行了。

一般人看到右转路牌,就转了,然后“猎物”就投入陷阱了。

哈萨克的执法人员腐败和滥权现象让人不敢恭维,但是当地人民还算友善。

地广人稀都是沙漠

好不容易跟着谷歌地图到了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海关官员态度友好,这里除了语言不通,基本上没有遇上太多破事。马来西亚护照持有人能免签证通关,马来西亚登记的汽车也能轻易过关。

上述国家地广人稀,一路上都是沙漠,驾驶着右舵车继续靠右行驶,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从吉尔吉斯往乌兹别克,如果根据谷歌的路线,就必须再度过境哈萨克。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坚持拒绝再次入境哈萨克后,留意时事,我发现到一个新的关口。

避过哈萨克

为了避过哈萨克,我选择了直接穿越的路线。但是因为之前很少或几乎没有外国人开车走过这条路线,所以谷歌地图不提供路线。这一条路线地形复杂,需要穿越山谷、平原、高地和戈壁滩。

就这样决定开车过去,至少要经历三天两夜的“惊险“路程,才能安全抵达乌兹别克边界。

行驶途上,穿越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夜间温度急降。而且因为气压和温度低,烧水煮饭都很困难,零度气候让我全身颤抖,在野外毫无人烟,只能默默期望汽车不要坏在大山里。

终于,还是选对了。

谷歌地图新路线

在通过一个刚刚开通只有几天的新关卡之后,成功绕过哈萨克,直接穿越吉尔吉斯进入了乌兹别克斯坦。我也成为了第一个通过新关卡的外国司机——当地海关是这样告诉我的。

据官员表示,我通关之后在谷歌地图上也出现了新的路线选项。

记得当时在哈萨克讨价还价时,为我挺身而出的人不在少数,虽然语言不通,只能用简单的谷歌翻译完成最简单的交流,不过,他们诚恳的眼神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总结在4个国家最大收获,就是遇到许多好友,大家已相约在各自的国家接待对方,再续缘分。

土库曼封闭锁国

要从中亚5国通往中东还是特伤脑筋,因为要避开阿富汗、巴基斯坦及阿塞拜疆这些“危险国家”,就必须取道土库曼斯坦。

然而,这个国家的签证属“世界上最难办理的签证”,我在乌兹别克等了3个星期,不断跟进申请,才能得到区区5天的期限。

后来才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出来的游客和当地人口中得知,现在的情况已有改善,不过这是后话了。

等待的时候非常折磨,因为土库曼的护照拒签率极高,难办的情况天下皆知。他们拒签的理由五花八门,对于外国人入境要求很严格,即使批核了,外国人也必须按照计划的路线行走,不能随意拍照。

未开放免签证

土库曼是一个封闭国家,至今尚未对外开放免签或落地签,政府采取锁国政策。通关的时候,当局也是以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收取各种费用。

当我进入了该国之后,一路上都没有办手机卡的商店或服务中心,也没有光纤上网服务,更别说免费WiFi了。

在那里,我也不能登入谷歌,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失效,因为都被封锁了。最终就只能用离线地图来完成旅途。以“80年代的砂拉越”来形容这个国家,实际上不为过。

通货膨胀惊人

土库曼一包香烟超过100令吉,每碗牛骨汤折合约61令吉, 通货膨胀情况让人咋舌。

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加上语言不通电话无网络,我仍坚持行走了1400公里,从东边走到西边,再进入伊朗。

出境的时候,再次被征收汽车离境费用。与之前其他国家相比,感觉就好像自投罗网,被拦路抢劫了一样。

土库曼在全球的知名度并不高,当地人更像是十足的现实主义者,没有纸醉金迷,没有什么野心和雄心壮志,只是关注于自身的小日子,不求大风大浪,只求平平淡淡的生活。

伊朗——革命果实被偷走的国度

“逃离”土库曼进入伊朗之后算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由于伊朗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很好,虽然语言不通,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很友善,而且很愿意帮忙。

从身体检疫到汽车通关到落地签证面谈,官员都表现出“欢迎光临”的态度。不会刁难,而且还会贴心提示不要填错表格,甚至还有矿泉水和零食招待,这个待遇还是第一次遇到。

通关之后,出境时,因为有两个出境口,一度让我“迷路”了。加上卫星导航失灵,把车开到了一个边界警察的驻点。得知“此路不通”之后,只能用翻译软件向驻守的警察问路。在一番手脚比划不果之后,其中一个边境警察跳上了他的摩托车,示意我跟着他走。

之后就去了好几个办公室和关卡,终于把手续办完,通过正确的关卡,从想要的出口出境了。

出了关卡之后,就是一路畅通。在路上停车休息的时候,也遇到很多热心的当地人给予帮助并邀请共进美食。

日用品都不缺乏

1979年,王权在伊朗已经被革命推翻。虽然人民的初衷是想要开放自由的国度,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神权偷走了,这就是现代伊朗的真实写照。

当地虽然被美国制裁,但是日常用品、电器和其他商品基本不欠缺,主要还是从中国这个生产大国得到供应。

在伊朗,满大街都是中国制造的摩托车,汽车配件也是琳琅满目。

伊朗古称波斯,波斯文明是除了五大文明之外,第六个独立起源的文明。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这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一个包袱还是优势就看伊朗人的造化了。

延伸阅读:

【勇闯伊朗自驾游】(中篇)
伊朗沙漠自驾历险记 迷路轮陷差点回不来?

【勇闯伊朗自驾游】(下篇)
炮火声中从伊朗到阿联酋 搭货轮驰骋波斯湾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