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从孤胆英雄到集体奋战 《哪吒2》藏时代感情密码

作者:毛尖

《哪吒2》试图超越好莱坞传统父子叙事框架,以更具公摊性的父父子子关系打造全新英雄叙事,冲破个人主义围堵,向上接通中国革命牺牲精神。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来后,我和李陀老师做过一个对谈。在为哪吒兴奋的同时,李陀老师,电影理论家和实践者,当年他和张暖忻合写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是中国第4代导演的艺术宣言,第5代的红宝书,也是开启中国电影语言自觉的纲领。李陀老师对《哪吒》直接发问:为什么哪吒故事的每一次的演化和推进,包括形象设计、情节设置、布局谋篇到主题思想,都那么好莱坞?

在《哪吒》对经典情节和经典人物关系的放弃上,我认同李陀老师,比如说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情节,这是《封神》原著中最惊心动魄又气势夺人的故事,或者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哪吒和孙悟空一起成为最深入人心的中国神怪形象的内核所在。

但2019年的哪吒家庭变得父慈子孝,《封神演义》的天神精气神让渡给了中二不信命,父母变慈,仆人变蠢,老百姓变坏,一个天神故事回推到家庭叙事,这是我6年前最大的不满足。

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有儒家文化的格式牵制;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的内缩,家庭成了情感主战场;而在影视业工作流程线上看,确实有美国电影中父子模式的影响。

好莱坞喜欢聚焦父子关系,“王子复仇记”是整个英语影视圈的潜意识,美漫中的父子关系也陈陈相因。票房刚被《哪吒之魔童闹海》超越的《狮子王》,就是典型的王子复仇狮子版。

哪吒激起观众
集体革命叙事

排行榜里的《蜘蛛侠三:英雄无归》中,也包含了父一代和子一代的关系,甚至,我们可以说,在今天的超级英雄世界中,父子关系成为建构世界观的主要抓手。前两年元宇宙红火,元宇宙电影跟着红火,而我们几乎百分之百可以看到,一个元宇宙体质影片,就是中二少年玩家,突破父一代控制,最后,年轻一代联合去中心化诸众,包抄父权,获得“革命性”胜利,从初代的《头号玩家》《失控玩家》开始就是如此。

在这样的语境里,超级英雄要突破父子框架,或者说美漫框架,等同于要拆堤坝,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影像的父子更替镜头叠化都非常相似,《狮子王》的多款海报就是此类表达,“等我长大,我站你位。”这个结构非常难打破,除了用《封神演义》中剔骨还父割肉还母设定。

但这个设定,已经被饺子舍弃。

饺子舍弃了原著中最锋利恣肆部分,用父母爱作了情节牵引,而且父母爱的表达也相当套路,在《哪吒1》中,李靖决定用换命符扛下哪吒天劫,并叮嘱太乙真人,“别让夫人知晓此事”。《哪吒2》中,饺子用母亲之死来激发哪吒原力。

两种情感转折温情脉脉,都是用人道主义替换神道主义。不过!与此同时,《哪吒2》却让人思考另一个问题,同样是对《封神》做了人道主义情感伦理处理,为什么《哪吒2》依然激动人心,而《封神二》中姬发和邓婵玉柔肠寸断,却让全国观众心烦?

《哪吒2》,当然,我们可以说,吃到了2025年春节档的最大红利,但这部影片会在史无前例的流量呼声中成为一部介入民族主义生成的文本,依然有深层原因。我在电影院看,最后大战出来时,整个电影院确实有一种气场,而在电影外,无数年轻人不断去二刷三刷支持,不仅因为哪吒的技术超克了套路,不仅因为影片中的话语覆盖了全年龄,更重要的是,哪吒使用了特别能激扬中国观众的“集体”“革命”叙事,这种叙事也让我重新思考2019年的发问本身是否目光短了。

《哪吒2》中,父亲形象由一系列的父亲共同构筑,哪吒的爹李靖,敖丙的爸敖光,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再加上覆盖全员的师徒关系都是准父子关系,同时,每个父亲都需要处理和儿子的关系,这些儿子,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儿子或坏儿子,哪吒有魔有灵,敖丙是妖又仙,申公豹也是黑白两占,如此,即便《哪吒》处理的是父子关系,但不是特殊或个体化的父子关系,影片处理的是具有最广大覆盖面积的父父子子,就像在电影最后的终极一战中,成千上万的妖齐心协力,撑开了无量天翁的炼丹鼎。

我们的命由我们,不由天在这个意义上,我能理解饺子为什么没有使用哪吒的剔骨还肉,通过《哪吒2》,我们看到这个系列更大的公摊性,这不是一个子对一个父的反抗,不是哪吒对李靖,敖丙对敖光,申小豹申公豹对申正道,这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革命性重申,是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发展到,我们的命由我们,不由天。当天元鼎被顶开的刹那,一代人即便还没有自己的宣言,但一代人已经发生。

集无数妖族向霸权宣战
激发全中国豪情

这个集合了无数妖族的共同体,不仅是对阐教宣战,是对整个世界,尤其是世界霸权的宣战,或者,借用新中国最著名的长诗,是“时间开始了”。

这个集体的生成至关重要,其中每个人都并不清白,包括哪吒、敖丙和申公豹,他们之间的恩爱情仇也够他们打上3天3夜,但现在,他们将历史性地携手。网上有人质疑哪吒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我不同意。

没错,《哪吒1》中,哪吒申公豹们,个个是自由主义天神,但到《哪吒2》,从哪吒敖丙共用一个身体开始,他们都让渡出了部分的自己,也接过了部分的别人,在这个进化链条上生成的《哪吒2》的公共性,才缔造出众志成城的人妖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可能脆弱,但被这个共同体激发的献身,“我活不活无所谓”,就直接冲决了个人主义围堵可以向上接通中国革命的“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牺牲”。

这是《哪吒2》激发全中国买单的豪情,在这个豪情里,我们看到左右叙事已经多么不适合今天的中国。

也是在这个场域中,我修正我在2019年对哪吒的质疑,虽然我并不想收回我的问题,饺子用“母爱”这样的转折,依然太舒软,包括《哪吒2》结尾,哪吒重新出生光彩夺目媲美敖丙的形象,也让我觉得过于修正主义。

申公豹造型特别好

哪吒和敖丙的形象有区别才能让他们的灵魂桥梁更有价值,在这点上,申公豹造型就特别好,他必须保留他的黑身妖形,才能把世界道路走宽阔,去魔后的哪吒实在太灵珠,在哪吒的形象建构上,虽然当代美学无可挽回地受到“九头身”的控制,但两头身魔童依然值得反复回望。因为,在动漫宇宙,以“九头身”和“两头身”所隐喻的动漫制作方法和制作系统,始终还是内在地包含了道路之争。

比如宫崎骏的二头身少女,还是能让我们看见那“看不见的电影观念”。《红猪》开场有一小段,空中强盗劫持游轮,他们弄了几个小女孩当人质,没想到小学生们特别兴奋,激动地问劫匪:是绑架吗?我们是人质吗?而强盗呢,因为老大的一念之慈,“小朋友跟同伴分开是很悲惨的一件事”,哈嗤哈嗤把15个小姑娘一起带上了强盗机,接下来,就是劫匪被小姑娘吵得天荒地老又无可奈何的片段。

这个段落短暂又欢乐,既奠定了整部电影的质地,又给了所有人物一个本国气质,尤其小女孩迫不及待闯入新世界的表情,和美式少女九头身相比,她们的亚洲二头身直接萌化出了一个新宇宙。
也因此,亚洲理念链里的《大护法》《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这些包含有作者电影个性的文本,始终值得我们全部的拇指,他们用人物形象展现电影观念的表达,是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传统,比如1979年版的哪吒一家,李靖一出场,编导理念一目了然,不同电影生产方式和制播体系也一目了然。

动漫界国际主义精神

不过回到影像层面,《哪吒》的派系杂糅已经是当代道路。

毕竟,在今天做动漫,纯血完全不可能,所有动漫公司都自觉或不自觉需要贯彻国际主义精神,《哪吒2》片尾让全国观众感到可歌可泣的国产动漫公司方阵,虽然是一次春节阅兵,却也是动漫界常态。我们的观众能毫无障碍地接受海怪好莱坞,敖丙日系调,叠加周星驰做派的小镇无厘头等等,是因为动漫界的国际歌已经唱了很久,他们彼此嵌合,互相支持,否则动漫公司也活不下来。

杂交风格成主潮

这种杂交的风格可以说是21世纪动漫的主潮,其实细看宫崎骏,他的很多造型也是杂糅的,比如红猪形象和他驾驶的飞机就是杂交样态,交织了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地方的原型人事。

而新版哪吒比同类国产动漫更吸引观众,也是它的语法兼容了各派高速语法,没有一个句子走到让人厌烦的长度,没有一个情节用老,无论是哪吒母亲的女汉子性格还是老龙王的深苦用心,都用不同方式的动漫短句表现,不像徐克的《射雕》,全场武功就靠打波。而《哪吒》里,有人用忍术有人用醉拳,千手柱间里有孙悟空,奥特之光里有闪电侠,佛祖都有各种血统,更别说被重塑过身心的哪吒。

所以今天,在影响的焦虑问题上,我们也许得二次追问,缠绕我们的美漫日漫影响,是不是也是一个被我们反复观望的大他者,其本身,也是从世界各地汲取了能量的天元鼎?如此,无论是奥特曼火影忍者漫威DC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只要有自己的魂魄,重塑肉身都应该被鼓掌。

最后,也允许我杞人忧天为饺子操个心,突破了封神世界观的哪吒敖丙们,在未来的第三部封神大战中,该怎么既选择阵营又超克阵营呢?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政策扶持·产业升级 中国动画迎第二盛世

报道:黄宇翔

中国动画经历辉煌、衰落与复兴。

日本、美国动画的冲击,让中国动画一度陷入低谷,但凭借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国产动画终于迎来新盛世。

说到当代中国动画,最近票房大杀四方、斩获135亿人民币票房的《哪吒2》备受关注,近年来的《中国奇谭》、《大鱼海棠》也备受好评。

但早在此前,中国动画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就有过辉煌,但由于受到打开国门的冲击,被外来的日本动画挑战,遇上中衰,直到近十数年中兴,目前早向盛世,是中国动画的第二个盛世。

中国动画的发展很早,在民国时期就粗具规模,当时发展的中心就是远东国际都会的上海,万籁鸣兄弟4人就是中国动画的先驱,1926年加入长城画片公司,拍摄成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又制成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制作改编自《西游记》的动画《铁扇公主》,长达80分钟,更是亚洲首部、世界第4部动画长片,是中国,以至于亚洲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1942年在日本公映时更引起轰动。

人称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也是看这部动画片后放弃学医,选择改行从事动画创作,他受《铁扇公主》影响甚深,自言1953年开始连载的漫画《我的孙悟空》,不少设定都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如火焰山的火焰、牛魔王的座骑等。

中国动画影响日本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渡言的研究更指《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后刺激“日本动画家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座谈会,讨论能在中国动画里学到些什么、日本动画将来的方向应该怎么走?”日本动画界也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开始制作《桃太郎》系列的长片。

万籁鸣作为中国动画的奠基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加入国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简称“上美影”),相关动画名人还包括特伟、钱家骏等,他们缔造新中国动画的第一个黄金时代,1960、1970年代,以“上美影”《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大放异彩,“上美影”具有浓烈的中国风格,将多种传统中国的水墨、剪纸技术融入动画制作当中,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也广受后来日本动画之神宫崎骏的赞叹,对《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印象深刻。

日本动画“倾销”中国

时移势改,到1980年代,中国打开国门,以日本动画为首的动画纷纷输入中国,甚至以“倾销”形式进入,例如中国第一部“引进”动画片是日本的《小飞侠阿童木》(中国译名为《铁臂阿童木》),由日本电子品牌卡西欧(CASIO)赞助中央电视台在1980年播出,电视台不单免付版权费,还能收到广告费,一下子为日本动画打入中国市场,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动画《变形金刚》也以同样的方式进入,通过卖玩具的方式赚取收入,新的竞争者与商业模式使传统国企应接艰难。

同时,过去成功的“上美影”也面对由国企转型为市场化经营的困顿期,大量动画人才因更佳的薪资条件跳槽离开。

厚积薄发扭转颓势

在风起云涌的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这段岁月,中国电视台的动画频道几近是精致的日本动画与活泼的美国卡通的天下。虽然偶有“葫芦兄弟”、“山水情”等佳作,但整体而言已难与技术成熟的日本及美国争锋。

1990年代,“上美影”在国外的竞争下,疲态尽现,1999年,“上美影”花费1200万人民币钜资制作的《宝莲灯》,最终票房收获2900万,但这却是强弩之末,中国动画产业已在外国竞争下节节败退,难有一席之地,以至于中国政府及后推出文件,限制电视台对外国动画片的引进,在2002年规定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要60%由中国制作,及后又规定电视台黄金时间不准放外国动画片,使得在新世纪的2005年开始,中国动画也进入“喜羊羊与灰太狼”时代,踏入一个调整的阵痛期,“明夷待访”,直到2010年代初才开始扭转形势,厚积薄发,成就一个新的盛世。

哪吒周边产品火爆

■曾浩年

《哪吒2》不仅创造票房神话,更掀起一波周边经济热潮。

泡泡玛特《哪吒2》系列盲盒单独一场直播就能轻松突破7万套预售,收入近4000万人民币(约2446万令吉)。产能告急下,发货期已排至8月。

隐藏款泡泡玛特“敖丙版哪吒”更从69元炒至697元。

哪吒游戏卡牌市场同样疯狂,导演饺子签名卡全球限量10张,最高报价已达18万人民币。

普通哪吒SP卡也被炒至1万2500人民币,反映收藏市场热度。

与美国电影6:4票房与衍生品收入比例,以及日本更高的3:7相比,中国目前的9:1比例显示出巨大发展空间。

这波“饺子经济”热潮不仅体现国产动画IP的商业价值,更预示中国文化产业的广阔前景。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