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运会难产之痛

马来西亚曾经在1998年主办过共运会。
报道:卢德仪
前英国殖民地国家自愿加入组成的共和联邦近年面临生存发展问题,也影响到各成员国举办运动会的意愿,再进一步影响到英国的地位。
2026年共和联邦运动会原定在澳洲维多利亚州4个城市举行,但维州政府较早前因为超支问题,决定放弃主办权,共运会联合会寻找愿意接下主办权的成员国,过程一波三折,至今仍未有成员国愿意扛下维多利亚州留下的“烂摊子”。
这不禁令人怀疑,运动会接下来的命运如何?而共运会找不到主办国,也折射共和联邦这个组织还有未来吗?
本来维州政府是想通过主办共运会,把建设分散到维州其他地区,协助带动维州的整体发展,不要将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过度集中在墨尔本。
后来,筹备了一两年发现算盘打错了。原本主办预算是26亿澳元(约80.3亿令吉),后来发现实则需要投入70亿澳元,州长见势不妙,即刻宣布放弃主办权,宁可赔偿3亿8000万澳元,也在所不惜。
成员国对申办兴致不高
传统上,共运会是开放让成员国申办主办权,但是自从伯明翰共运会之后,成员国对于申办兴致不高,共运会联合会也发现一些国家拿下主办权后,财力和设施并不达标,遂放弃传统的申请方式,改用授权方式,主动找国家接手,并承诺赞助有意主办的国家1亿英镑(约5.94亿令吉)的资金。
维多利亚放弃后,共运会联合会找上了马来西亚,并对曾经在1998年主办过赛会的大马赞扬有加,指大马当年举办的赛会很成功,有一定的实力,让联合会印象深刻。
大马奥运理事会主席丹斯里诺扎回应表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把大马带回世界运动的版图,而且会带来经济效益,希望大马政府接下主办权。
然而,筹划和主办1998年大马共运会的负责人敦哈欣大力反对,原因是只有两年时间根本来不及筹备,更棘手的是,以大马目前的经济状况,根本没有财力承担赛会费用。大马舆论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
大马拒接手主办权
最终,大马政府宣布拒绝接手主办权,政府只会将资源投放在国内体育发展和搞好民生经济。
共运会联合会也邀请新加坡接手,然而,新加坡共运会联合会和体育理事会表示,双方进行评估后,决定不接手。事实上,一般认为新加坡有能力和财力扛下这个主办权,而且新加坡要发展成为国际中心,吸引全球的人才、科技、资金,必须靠举办各种国际活动来提高它的吸引力和口碑,新加坡一直以来成功主办第一方程式夜间赛车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仅2026年的主办国遇到麻烦,百年共运会连2030年的主办权也踢到铁板。
一般预计加拿大将主办百年共运会,以纪念安大略省汉密尔顿为第一届共运会东道主。
汉密尔顿的确有意申办,但没有被加拿大联邦体育局选为首选。
然而,在维多利亚退出后,加拿大同样撤回申办。

共和联邦运动会标志:面临举办成本过高问题。
办共运会非英战略重点
共运会联合会费思量寻找接下来两届赛会的主办国,如果英国、加拿大和澳洲没有兴趣,潜在东道国的名单就会变得越来越有限。
英国作为共和联邦组织的“大哥”,其主办的2002年曼彻斯特、2014年格拉斯哥和2022年伯明翰赛会皆相对成功,若要突出其在共和联邦的地位,英国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
但是,英国体育局的未来10年赛事主办目标清单表明举办共运会不是战略重点。
很少国家愿意举办,因为成本远远超过收益。
举办赛会固然有经济效益,但大部分营销收入通常由赛事所有者如共运会联合会而非赛事主办方享有。
主办国的成本反而大幅增加了。尽管只建造了一座新体育场,2022年伯明翰共运会的成本却是2002年曼彻斯特的两倍。后来伯明翰市宣布破产,尽管主办共运会的成本过高不是直接原因。
赛会规模不小吸引力不高
共运会规模不小,但吸引力不高,可以参加的国家和运动员有限,降低共运会的声望。
尽管共运会以营造更具包容性的体育环境而自豪,赛会肩负了凝聚共和联邦组织的功能,也是有历史地位的赛会。
无论如何,共运会背负着一些共和联邦组织的历史包袱,1930年汉密尔顿运动会被命名为“大英帝国运动会”,带有帝国主义和奴隶制的含义,即使更名为“共和联邦运动会”也洗刷不了。
共运会联合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历史遗产,共和联邦体育基金会2020年转型战略就包括正视“历史不公正”,并承认“与殖民根源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历史”。
此外,这项赛事也改进得比奥运会更进步,电子竞技在2022年成为表演赛,并将残障运动项目纳入比赛而不是单独进行。
曾经因其国际合作精神而闻名的共运会的未来悬而未决,夹在财务生存能力、社会期望以及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努力寻找自己位置,折射的是共和联邦组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英国君主象征受质疑
英国王室的主要国际角色之一是作为共和联邦君主的象征性地位,共和联邦是一个由56个独立国家组成的自愿联合体,所有这些国家都曾受英国殖民,作为英国维持一定帝国权力同时避免反对殖民统治的广泛革命的一种方式。
如今,共和联邦致力于解决与环境保护、教育和贸易有关的倡议,还旨在通过促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和发展计划,重点加强世界各地的民主和改善人权。
然而随着英女王于2022年9月去世,一些国家正在评估是否要退出,不再承认英王作为君主的象征,共和联邦组织内部问题重重,与共运会一样需要适时改革和复兴。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先解财政压力或提升国家形象 承办国际赛事两难

(吉隆坡15日讯)大马应否争取承办2026年共和联邦运动会及电动方程式赛车(Formula E-Prix)赛事?面对财政压力及提升国家形象这拉扯战,实属处于两难。
大马经济状况不被看好能举办这类国际赛事,有人认为它会让国家面对沉重的财政包袱,然而也有者认为我国极需通过国际活动来提升形象和拉动长远经济 。
经济学家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由于承办大型赛事需要耗费巨大开销,加上我国经济正在复苏阶段,必须谨慎衡量和研究才做决定,否则只会让国家的赤字预算雪上加霜。
对于有指我国一旦承办共运会,将面对财政状况的潜在不稳定及债务增加的双重风险,受访人认为,除了主办国政府的拨款和参赛国的报名费,广告商或企业家的赞助可协助减缓财务负担。
也有青年领袖认为,大马若再错失国际赛事或活动的主办权,其所面对的损失(经济、形象)难以估计,同时预料会拖慢城市现代化进程。
随着赛事将引来大量国内外媒体的关注,通过宣传能让更多人认识马来西亚,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形象,但前提是,筹备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李荣昌
李荣昌:错过办国际赛会
旅游业坐失赚钱良机
厦门大学大马分校经济助理教授李荣昌博士认为,要是错过相关国际赛会的主办权,大马将错失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他说,这类赛事能直接刺激我国旅游业,而旅游业在2022年为大马直接贡献479亿令吉,这数目还不包括游客消费所带来的经济连锁效应。
旅游业未全面恢复
“(这涵盖)游客消费带来餐营业、运输业的盈利,收入增加再刺激国内消费与投资等效益。若包括这连锁反应,即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额则为2515亿令吉,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他指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额为2515亿令吉,疫情前的2019年则为2402亿令吉。若考虑逐年增长、通账率等因素,我国旅游业仍未恢复元气,为此以赛事、演唱会等统称节事旅游带动的旅游潮,非常重要。
国际活动未必需拨款
李荣昌表示,我国绝对有能力与条件去主办这类赛事。否则Formula E 不会在2014年及2015年在大马举办赛事。
“不过,因国家在推广这类赛事缺力,也不能有效推广我国旅游业,抓不到大马旅游的强处,以致赛事举行时,缺少观众,导致主办方择别地举办。”
他认为,比起赛车比赛,演唱会所能吸引的游客与观众层面较广,经济收益也较大。况且,国际活动未必需政府拨款,如演唱会都是私人界举办,政府也需看整体经济收益而非单看活动的成本。
他也指国际活动的知名度来自国家本身的文化强处。如泰国泼水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中国春节日等这类国际闻名的节日与国际活动,都离不开当地的文化。
“我国的文化就是多元,政府应该注重推广和发展大马多元文化,以确立国家旅游业的重心。否则,大马旅游将失去其独特性,试问同样的赛事,在泰国看和在大马看的区别在哪里?”

林顺斌
林顺斌:办世界赛事
助国家提高国际形象
青团运总会长林顺斌认为,以投资角度来看,承办世界体育赛事可助国家提高国际地位和形象,这是体育赛事后为主办国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他说,要是能顺利举办,肯定将对刺激国家经济带来帮助,届时将引入世界各国的参赛者、支持者和游客。
“我国在经济复苏道路上,承办成本或会很高,但所将产生的长远效应能为大马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除了经济上的助力,也能协助大马提升体育水平和国际知名度。以1998年为例,我国曾承办共运会,赛会结束后也为周边地区的产业带来发展。”
林顺斌表示,国际型的赛会活动期间,也是引进国际消费市场的契机,投资者会乘机到来考察或物色发展。
大马运动设备齐全
他认为,大马运动设备齐全也达国际水平,赛事体系上是有足够条件的,然而却在活动后的维修和保养不到位。
“政府是否要注重这一块?虽然我们有完善的体育和运动设备、以及专业培训等,但没有专业管理赛场。”
尽管从原本主办方澳洲维多利亚省接过主办权,将获得共和联邦运动会联合会(GCF)献议的1亿英镑(约5.98亿令吉)投资以支持本地交付和规划,不过林顺斌表示,这补贴金微不足道,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储备情况也是关键的考量。
“除了政府本身的拨款,参赛国本身、广告商或本地企业界也可赞助赛会。目前确实需进一步打响马来西亚的招牌,我国需要长远的发展。”
“最关键的是,目前还剩下两年,我国有否足够时间做这方面的准备”?

黄锦荣
黄锦荣:大马最大挑战
考量办赛收支平衡
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认为,大型的国际赛事财务支出或收益上的平衡是重要考量,高昂的开销对大马而言是最大的挑战。
他表示,以我国现有的经济基础,要砸多少钱才能承办上述的两个赛事,值得考量。
“澳洲政府因为成本问题而决定不承办2026年共运会,过往大型的赛事,不论是共运会或奥运会,退出竞标的例子比比皆是。
“虽然会为观光或是旅游业带来几十亿令吉的收入,但它的建造费却是超过百亿令吉。大量的体育建设在赛会后是否继续发挥作用,也是一个问题,如选手村、赛场等设备也会在赛会后面对废弃的可能性。”
须先做好计划
他说,运动赛事可能会带来很大经济效应,但若为了刺激旅游业,就无需大费周章花上几百亿美元而只纯粹赚取几亿美元的旅游收入,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吸引国际游客。”
他认为,若大马要承办这赛事则必须先做好计划,包括在不额外花费的情况下改善现有基础。
“另一个方法是参照办世界杯足球比赛模式,通过跨城市联办方式在不同城市举办,就不需要花大钱建造新建设,而是通过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