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北京在台海设置禁飞 两岸关系再陷紧张

报道:童清峰

马英九的中国大陆行宣扬和平,但蔡英文和美国众议长麦卡锡的会面粉碎了这项努力,北京派出航母“山东号”参与对台军演,更设立禁飞区,两岸关系再次陷入紧张。

自从前总统马英九于4月7日回台后,中国大陆对“蔡麦会”(台湾总统蔡英文会晤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反应开始升级。

大陆方面从联合巡航升格为航母“山东号”参与对台军演,并在台北飞航情报区设置禁飞区(禁航区),同时调查台湾对大陆贸易设置壁垒的问题,使原本一度回暖的两岸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状态。

马英九以祭祖之名的大陆行程,散布和平与反战讯息,拉近了两岸人民之间的距离。但随着“蔡麦会”引起全球关注,北京当局再也藏不住怒火,实现先前放话必将坚决回击的承诺。

只是一连3天的环台军演结束后并非真的结束,北京继续出招,不给台湾喘息的空间。4月11日宣布将在台湾以北约85海里的海空域设置禁飞区。

扰台新招 决策反复

由于时机非常敏感,影响多国航线,在台湾交通部强烈抗议后,旋即出现戏剧性转变,本来设置3天的禁飞区时间,缩短至只有27分钟,却因故又再延长6小时(4月16日上午9时至下午3时),禁止船只驶入该区域。北京的决策反复,被认为是扰台新招。

大陆海事局4月17日又发布航行警告,声称翌日将于黄海有“重大军事活动”,提醒船艇禁止驶入。

一般而言,中国大陆在台湾200海里经济海域内划设禁飞区,主要目的无非是要宣示主权、控制台湾海峡或是反制美国,阻止美国在该地区执行巡逻和侦察等活动。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被视为是对台湾地区的领土主张和安全威胁的一种表现。

卫星发射地选酒泉

台方:有政治目的

路透引述韩国官员说,中国禁航原因跟其卫星发射运载火箭的残骸物体掉落有关。中国大陆订期4月16日上午9时40分,从甘肃省酒泉发射“风云三号07星”气象卫星,届时可能有火箭残骸坠落至该禁飞区,与军演无关。

不过,设置禁飞区还是令台湾惴惴不安。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分别是酒泉、西昌、太原及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次选在酒泉发射气象卫星,对台湾北部的干扰最大。

“为什么不选在文昌发射?那里距离赤道最近,因为卫星要进入地球轨道的窗口就在赤道,比较没有火箭残骸掉落的问题。”

台湾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说,中国选择发射卫星地别有政治目的。

“中国近期的军事威胁以及在海空域的活动,影响范围已从西南区域扩张至台湾北部,北台湾是台湾战略的重心,包含台北、新北、宜兰和桃园人口总数上千万。”

他说,此处现在有飞弹、无战机,成了战略空隙。

美曾在伊朗设禁飞区

史上最佳的禁飞区范例可能是美国对伊朗设置的。

战略学者指出,在80年代中期,伊朗威胁波斯湾地区的航行自由,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和盟友在该地区的利益,决定对伊朗设置禁飞区。

随后,美国在波斯湾地区建立军事基地,派遣海军舰艇和战斗机巡逻,在禁飞区执行安全任务,确保波斯湾地区的航行自由和安全。

美国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一定的争议,但最终被认为有效,因为它帮助维护国际航行自由和地区的安全稳定。同时,美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和与伊朗的紧张关系,例如在1988年向伊朗提出邀请对话和谈判,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学者指出,尽管美国对伊朗设置禁飞区的情况,与中共对台湾设置禁飞区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个例子仍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例如维护航行自由和地区的安全稳定,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军事和外交手段,同时也需要与当事方对话和沟通,尽可能避免发生冲突和危机。

去年围台重在威慑

此次重在夺制空权

为了不刺激北京,美方对“蔡麦会”其实已做了相当程度的妥协,包括将原本会面地点从台湾移到加利福尼亚州、不对外公开,以及取消蔡在里根图书馆演讲等,但北京方面仍然执行惩罚台湾的行动。

蔡英文4月7日出访回台后,中共解放军东部战区宣布,4月8日至10日,东部战区按计划在台湾海峡和台湾北部、南部、台湾以东海空域举行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

这回演习的强度,显然不比去年8月美国众议院时任议长佩洛西访台后的锁台军演,但是相去不远。

“只有火箭炮跟飞弹没动而已,其他的哪个没动?”

张延廷指出,这次还出动了航母“山东号”,是过去没有的。两次军演性质不同,上次重在威慑,这次重在夺取制空权。

大陆派出军机数破纪录

根据国防部的统计,中国为期3天的军演出动232架各型战机与32艘军舰侵扰台湾,其中逾越中线及进入西南空域45架次,军舰9艘次。

军演10日傍晚结束当天,有91架次的中国大陆军机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这是台湾于2020年开始定期公布数据以来,最高的单日数字;之前的最高数字是去年12月创下的71架次。

台湾国防部强调,虽然中国东部战区宣布演习结束,但台军强化战备整备的工作绝不松懈,将绵密掌握台海周边动态,持续注搜中国火箭军、地面远火部队及“山东号”航舰编队的动态。

逐步增强对台军事压力

军事专家忧心指出,对岸正在逐步增强对台湾的军事压力,每次军演都会增加越过中线的战机数量,以及军舰进一步靠近台湾领海,甚至尝试进入领海,显示中国有意将台湾海峡内的区域,变成其掌控下的海域,台湾像是被温水慢煮的青蛙。

中国大陆试图将台湾海峡视为内海的态势明显,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该地区的安全和资源。此次对台采取联合巡航巡查专案行动,正是明显的例证,意在宣示台湾海峡管辖权。

“就像警察拦住你,要查你口袋有没有毒品,这是在行使司法权。”

张延廷说,中国进一步将台海“内海化”,以长期行使海上查缉权来彰显主权,“这是用主权来压你治权很清楚了”。

北京查台湾贸易壁垒

大陆对台湾动作不断,环台军演刚结束,商务部随即公告要发起调查台湾贸易壁垒,对台施压力道越来越猛,显示大陆不愿意再让利,两岸经贸摩擦再次升高。

中国大陆商务部接到进出口商会申请书,要求调查台湾对大陆贸易限制的措施,调查清单涉及2万4555项产品,约占台湾所有进口项目的五分之一,包括农产品、五矿化工和纺织品等。

贸易顺差逐年扩大

国台办发言人说,台湾对多项大陆产品实施限制,损害了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利益。

蔡英文曾表示要减少台湾对中国大陆贸易的依存程度,但根据数据显示,实际情况与此不符。从2016年的667亿美元到2014年的1047亿美元,以及去年的1004亿美元,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逐年扩大。

国民党立委谢衣凤说,未来大陆展开对台2455项产品贸易壁垒调查后,即可能提高相关产品输往大陆的关税,一定会影响台湾贸易与制造业的生机。

面对立委质询,经济部长王美花竟一问三不知,像个局外人似的,事后称愿与大陆“不设前提磋商”。

国民党批评,蔡政府已与大陆断绝官方互动,又无能建立对话管道,如何磋商?根本是喊给民众看而已。

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说,台湾提出磋商说法,但大陆并不会在“世界贸易组织”架构跟台湾谘商;即使在世贸原则下进行咨商或提告,“台湾是不会赢的”。

北京对台的行动向来是两手策略,就在对台军事、经贸施压同时,北京官方喉舌《人民日报》近日发表一篇评论,呼吁恢复两岸交流往来的正常化。

评论举了马英九赴陆祭祖和工商团体赴陆交流的例子,强调“和平、发展、交流和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望”。同时,评论也批评民进党当局难以抵挡两岸融合的趋势,呼吁他们展现更多诚意,抓住恢复两岸交流的机会。

马克龙“弃台论”掀风波

随着中国大陆崛起,北京介入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的格局正在改变,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出现动摇,例如近日访中的巴西总统卢拉呼吁“去美元化”,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直言欧洲必须抵制成为美国的“附庸”。

马克龙在获得中方160架“空中巴士”飞机等大订单,立场即倒向北京,称台湾的安全不是欧洲的问题。

这番“弃台论”引起尖锐批评,马克龙旋即改口,声称法对台湾的立场并未改变,支持两岸“维持现状”,和平解决。

德外长态度强硬

法国的立场左右摇摆,使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的中国大陆行也备受关注。

贝尔伯克4月14日会见中国外长秦刚,两人在联合记者会上激烈交锋,她的态度强硬,警告台海军事态势升高的危险性,勿动武改变台海现状;秦刚则重申,中国将坚决捍卫主权,强调“台独与和平无法共存”。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

习近平祝贺深中通道开通

(北京30日讯)连接中国深圳与中山的跨江通道“深中通道”上午10时50分正式开通,下午3时将通车试运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人员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习近平强调,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深中通道开通议式上午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现场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并宣布深中通道开通。

深中通道是深圳至岑溪国家高速公路跨珠江口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项目于2017年2月开工建设,历时7年建成开通,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

项目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新闻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创5纪录·30分钟“过零丁洋” 深中通道通车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