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视为外资坟场?
报道:黄杰
印度常被称为“外资坟场”,原因是印度即使推动了30多年的经济改革,其贸易及投资政策依然带有强烈的保护主义色彩,且条件苛刻,经常给企业一种“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气息。
例如,印度明确规定,外国车厂若想享受进口关税减免,不但投资总额必须超过5亿美元,且需在3年内在印度建厂,5年内将印度本土产的零部件比率提升至50%。
印度以庞大市场潜力为筹码,换取投资与技术,却恰恰暴露了工业发展的痛点:企业小而散,缺乏现代化标准和国际平台,整体产业技术水平偏低。不少低技术产品仍停留于家庭式小作坊模式,品质欠佳,在国际市场几无竞争力。
为此,政府祭出强硬手段,试图将技术和生产线留在印度,强推供应链“印度化”。例如,中企海尔、海信、OPPO、一加、Vivo近日扩大对印投资,背后正是印度标准局对零部件的强制许可等政策的影响。
然而,这种强硬策略并非总能如愿,不少中国企业如富士康和比亚迪已被吓跑,逐步减少对印度光伏组件、电动车零部件及电子制造设备的投资。
印度重视自身发展的诉求以及吸引外资的需求,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矛盾。虽然印度政府近年尝试对此作出修正,从2020年开始大量兴建工业园区、修改《经济特区法》,但是因为疫情的冲击、行政效率低下,政策难以落地,效果不时适得其反。
从企业的层面看,印度俨然是“外资坟场”;但从国家的层面看,其追求发展的诉求无可厚非。
关键是如何协商出双方皆愿意折衷的“一揽子方案”,把企业利益和技术转移捆绑在同一计划之中,让双方都可以在印度的崛起中各取所需,形成双赢的关系。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面对关税战 印度降息日本考虑派钱

(德里9日讯)面对关税战,今日除了纽西兰,印度也跟随降息脚步,日本更考虑直接发钱,应对当前的严峻局势。
印度央行指出,国内经济改善低于预期及美国加税加剧了不确定性,应优先支持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日本拟动用额外预算向全民发放每人最多5万日元(约1560令吉)现金补贴。
多国央行加快宽松步伐,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以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冲击。
印度央行宣布,关键回购利率从6.25%下调至6.00%,政策立场从“中和”转向“宽松”,暗示未来仍有降息空间,以提振面临外部压力的经济。
此次印度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是六名成员全票通过降息决定,显示出高度一致的政策态度。
印度央行行长在声明中指出,尽管国内经济有所回暖,但复苏力度不及预期,而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26%的新一轮关税,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