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台积电美国设厂陷困 张忠谋面对泛政治化之痛

报道:童清峰

台积电在拜登政府施压下被迫在美设厂,但因建设成本、雇佣等问题遇到阻碍,建成时间遭延宕。美、台员工职场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台积电难以在美国复制曾经的神话。

在7月4日的演讲中,台积电的创办人张忠谋提到,去年12月,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举行了移机典礼,并邀请美国总统拜登亲临现场致词。拜登在演讲中强调了“重振制造业,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的愿景,还提到“工会回来了”,张忠谋坦言这句话让他觉得很刺耳。

张忠谋过去曾主张“无工会论”,认为好的企业能够在不需要工会的情况下良好运作。他以汽车工会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为例,认为劳资之间的关系变得“对立”且容易引发“纠纷”。

在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台积电因其尖端技术和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的地位而成为焦点。随着两岸关系紧张局势升高,美国表达了对台积电的担忧,担心其技术可能落入中国手中,甚至一度扬言,若中国侵台,将断然炸毁台积电。因此,美国施压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以便在其国内进行先进的微芯片技术生产。

张忠谋以前的预测现在看来似乎应验了。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设厂的进度延误,宣布量产时间从原定的2024年推迟至2025年。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将此归咎于缺乏拥有兴建晶圆厂特殊专业能力的劳工。

亚利桑那州的工会领袖对台积电的解释提出批评,认为台积电可能借机引进薪资较低的外籍劳工。这一争论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亚利桑那州建筑贸易协会会长阿伦·巴特勒(Aaron Bulter)在当地商业杂志撰文抨击台积电,批评其将美国建厂延迟归咎于当地工人的做法。巴特勒强调,当地劳工在过去40年间为英特尔建造和装配晶圆厂,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台积电并未明确说明当地劳工的不足之处而将问题归咎于美国劳工身上,是“冒犯人”且“不正确”的做法。

美或介入工会问题

没想到刘德音的“真话”竟会引起工会领袖的反弹。台积电强调,公司没有要以外籍员工取代当地员工,并且持续优先考虑在亚利桑那州聘用当地人员。

“工会问题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就由政治解决。”一名要求匿名的台湾科技大厂董事长认为,问题如果升高,最后美国政府一定会介入。

台积电之所以到美国设厂,背后是拜登政府主导。“台积电前四五大客户都是美国人,这些客户都归美国政府管”,他说,美国要求芯片在当地生产,“台积电能不去吗”?

外界都很清楚台积电赴美设厂是因屈服美方的政治压力所致。张忠谋曾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表示,台积电成功背后的台湾优势无法在美国复制,因此他并不看好赴美设厂,认为制造成本太高,也缺乏相关人才,“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

美建厂成本高4倍

在今年1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台积电提到,受到人力成本、许可证取得、合规性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建设美国工厂的成本可能至少是在台湾建厂的4倍。台积电的财务长黄仁昭坦言,投资美国建厂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台积电资本雄厚,美国设厂的高昂费用预计不会影响公司营运。“台积电可以把成本灌到美国客户身上去。”前述科技业者认为,对美国客户来说,他们也不得不买单,因为他们并没有第二选择,只能跟台积电下单,他们才是真正的“苦主”。

美方理解台积电在美设厂所付出的代价,因而催生出“芯片法案”(CHIPS Act)提供补贴。根据刘德音的说法,台积电约可获得520亿美元的补贴,但这远远不足,因此,他还建议美方应该再给予奖励措施,用于鼓励美企购买美制芯片,否则该计划将很快遭遇瓶颈,而台积电对此尚无解方。

“这其实就是一个死结,美国政府希望台积电在美设厂,但在美国本土会有这么多困难,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到最后就是美国政府要买单”。台湾科技业者说,“你不买单,台积电量产就延后”。现在亚利桑那新厂量产时间已经要延后一年,估计到最后美国政府也不得不低头。

台积电拥有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握有与美方谈判的筹码。“它可以慢慢拖,量产时间不断延后,看谁着急?”他说,台积电到美国设厂是总统拜登重要政绩,这项400亿美元的投资案不仅是台积电在海外最大的投入,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明年选举一到,如果亚利桑那新厂的问题没有解决,拜登就会被共和党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有政治当护身符,台积电多数问题最后应该都可以迎刃而解。

美台员工矛盾突出

台积电的竞争优势是其源源不绝的人才,拥有6万7000多名兢兢业业的员工,打造出世界最强的晶圆代工能力。该公司员工素以任劳任怨在业界闻名,然而凤凰城厂却在人员管理上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台美员工混合安排从一开始就不顺利,经过逾半年的磨合,问题依旧难解,加上美国缺工,导致建厂进度延宕。

刘德音接受《纽约时报》访问直言,台籍员工与美籍员工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紧张关系。有匿名工程师向媒体爆料,美台员工待遇大不同,包括假期、薪资、轮班都不合理,台籍员工薪水如“次等奴工”。

“卖肝”文化在美行不通

《纽约时报》报道指出,台积电负责培训美国工程师的员工透露,他们发现美国工程师很难像台湾员工那样标准化操作。相较于台湾员工毫不犹豫地服从命令,美国员工更倾向于挑战和质疑上级的决策。一位台积电工程师指出,美国工程师甚至可能会拒绝接受上级指派的新任务,而不是加班赶工来完成更多项目。

台积电工程师享有人人称羡的高薪,但“工作很操”、“压力很大”。刘德音直言,“台积电只有一种企业文化”,不愿值班就不要来。在台湾,台积电的工程师面临长时间的工作和周末轮班,有人戏称自己为公司“卖肝”。然而,这种牺牲精神在自主意识较强的美国员工中可能并非常态。这也将是台积电在美国进行人员管理时需要重视和克服的问题。

专业人员的培训需要时间的累积,无法速成,台积电事先就已经考虑到,因此,去年底才会把500位台湾工程师载送到美国凤凰城。专家指出,未来美国厂缺工问题若无法获得改善,台积电可以采取同样模式,输出更多台湾工程师前往当地支援。

全球芯片业制造多数集中在亚洲,这并非巧合。张忠谋指出,现在芯片生产集中某几国及地区,是因为当地具竞争优势:美国在设计、服务方面有优势,因“接近终端市场”;台湾、日本、韩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在制造,则因其独特“工作文化”。

台湾芯片制造业因其必须全天候运作的特性,张忠谋曾以夜间故障修复的例子来解释其高效率和即时应对的重要性。在台湾文化中,工作敬业和协作精神深受重视,使得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积极回应夜间修复工作并快速处理。这种文化也得到家人的支持,即使在深夜接到工作电话,家人也不会抱怨。

向外发展但不忘本

台积电在追求全球化的道路上前进,它并没有忘本,仍然深知台湾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刘德音强调,台积电在台湾所建立的独特环境和优势,无法在其他地方简单地复制或取代。因此,虽然它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但它始终会将台湾作为其重要的根基,以确保持续的创新和成功。

台积电被喻为“护台神山”,好像有了台积电,台湾就能处在风雨飘摇中高枕无忧。这种观点遂演变成了所谓的“矽盾”理论,认为台湾凭卓越的芯片制造能力可以抵制中国的军事行动,并赢得美国的支持。然而,刘德音驳斥了这种观点。他强调,中国是否会发起军事行动并不仅仅取决于半导体技术,更取决于美中两国如何维持双方都希望保持的现状。换句话说,半导体技术虽然重要,但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同样至关重要。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财经

摩根大通:AI热潮涌动 亚洲芯片股追赶美国同行

(纽约25日讯)一位顶级基金经理表示,亚洲芯片股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因为它们的估值低于美国同行。

资产管理规模12亿美元(约56.4亿令吉)JPMorgan SAR亚洲基金的联席管理人奥利弗·考克斯预计,随着人工智能热潮有增无减,台湾、日本和韩国芯片供应链中的公司销售增长将加速。

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五年里对亚洲芯片股的投资,帮助其跑赢了97%的同行。

“我们已经看到美国主要公司的估值大幅重估,但相比之下,我们没有看到亚太供应链中的许多公司有如此大幅度的估值重估,”驻香港的奥利弗·考克斯在上周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因此我认为仍有追赶的空间。”

尽管英伟达在创下纪录之后连续三天下跌,但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预期本益比仍约为28倍,高于20倍的五年平均水平。

跟踪亚洲主要芯片公司本益比的彭博指数,预期本益比约为17倍。估值差距接近2009年以来最大。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加速,‘前沿’生产基地将是实现雄心勃勃目标的关键,它们几乎全部位于亚洲,”奥利弗·考克斯说。”

根据4月的情况说明书,台积电是奥利弗·考克斯所管理基金的最大持仓股,占比9.6%。韩国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在持仓前六大股票之列。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