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哥伦比亚首次向左转 投下拉美震撼弹

报道:张翠容

哥伦比亚大选出现历史上首位左翼候选人佩特罗胜出。美国支持下的哥伦比亚政府高官总统齐贪污,无心治国,撞上经济低迷终于引爆民愤。拉美左翼回归意味着向门罗主义说不。

6月19日南美洲哥伦比亚大选第二轮结果犹如震撼弹,历史上首位左翼候选人佩特罗胜出,而他那位来自矿工家庭的人权及环保斗士副手马尔克斯,也将成为哥国第一位非裔女性副总统。

如果今年10月的巴西大选,前左翼总统劳拉也取得胜利,拉美左翼便会出现整体回归,这对中美两国在拉美地区的博弈将有着很大的影响。

哥伦比亚一直是美国在拉美地区最坚实的追随者,现在铁粉也“变心”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美国过去铁杆盟友

让我们先看看哥伦比亚和美国过去如何亲密?翻查资料,原来在越战期间,哥国曾派兵到越南支援美国在当地的作战。美国在拉美地区有什么政策和行动,哥国立刻附和及配合。例如数年前,美国一宣布只承认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瓜伊多为合法临时总统,哥国也第一时间跟着这样做,令到与邻国委内瑞拉关系高度紧张,甚至暂停外交关系。

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拉美多国对制裁俄国表现犹疑之际,哥伦比亚则义无反顾站在美国的一边,表现得完全是美国的啦啦队。

为了投桃报李,今年3月美国宣布哥伦比亚是美国“主要的非北约组织盟国”,好让双方迈向更紧密的军事和商务合作。

社会不公 民不聊生

何谓“非北约盟国”(MNNA)?就是允许这些国家使用特定国防与贸易特权,但不像是对北约会员国,美国并不保证提供军事保护。现时,美国共授予约15个国家这一头衔。可惜不及数月,哥国政情来了一个大翻天,美国会否因此取消哥国的非北约盟国地位?又或新任总统主动放弃这地位也说不定。

佩特罗这位左翼候任总统,年轻时因其与反政府“4月19日运动(M-19)”游击队,曾遭逮捕、判刑、入狱,释放后投入政治,做过议员和首都波哥大市长。

事实上,哥伦比亚过去长时期深陷内战悲剧,社会不公,民不聊生,游击队活动活跃。这都令到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受阻,民众人身安全不受保障。

对拉美有些儿关注的读者都知道,哥国有知名左翼游击队“马克思武装革命力量”(FARC),一直和右翼政府斗争超个半世纪,令哥国处于动荡状态,加上该国为可卡因最大生产国,毒枭横行,哥国早已被视为世界最危险的国家之一。

不过,我多次出入南美,发觉哥国罪犯只吃“大茶饭”,对打劫旅客这等小儿科的兴趣不大,因此旅客反而相对安全。到2016年时任哥国总统桑托斯和FARC终能达成停火和解协议,一时成为国际佳话,桑氏并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根据这份最终和平协议,FARC放弃武装斗争,并转化为合法政党。标志着内战带来的苦难和痛苦暂告一段落,人民渴望和平安稳的生活。

可是,人民愿望再次落空,这由于哥伦比亚官黑勾结是如此的普遍,不只在地方上,政府高层早卷入其中,哥国过去有总统被抓到和当地毒枭有深度的黑金合作,令毒枭甚为张狂。例如前总统乌里韦的不寻常财富令人咋舌,他自02年上台后,采取更强硬的右翼路线,避过千禧年拉美的左翼浪潮(粉红浪潮),当时以委内瑞拉为首的“21世纪社会主义革命”染红了不少拉美国家,哥伦比亚却是少数仍由右翼人士主导的国家,而且努力拉近与美国的关系,获得美国大力资助。

该次左翼浪潮从千禧年持续到2015年便退潮,右翼再次抬头。

被视为乌里韦代理人的现任总统杜克在18年8月上台后不久便搁置履行与FARC的和平协议,导致暴力冲突再起。人们相信他代表了乌里韦派系的官黑势力,善于操控主流媒体,为他们利益服务。

事实上,他们就是靠着假新闻舞弄民情,打压异己不遗余力,仅在这几年间已有超过200位反对派意见领袖被暗杀。不过,哥伦比亚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更为血腥罢了。

人民厌倦黑金政治

一份新的联合国报告发现,去年约有7万4000人被迫流离失所,针对平民的直接袭击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导致至今共有约800万人流离失所。

屋漏兼逢连夜雨,哥国的紧张局势再碰上疫情,杜克根本没有能力应对,两年来处理失当,重挫经济民生。此外,他推动赋税改革又引发人民上街发动大规模抗议,至此他已成为哥国近代民望最差的总统。

选民对杜克所累积的怨愤,终可在今次大选对现政权所代表的黑暗守旧势力说不,希望能扭转生活在“黑金之国”下的命运;难怪受杜克力捧的接班人古特雷斯在5月底大选第一轮投票便被选民踢走。

温和粉红浪潮

美国可能真的想不到,它的“铁粉”哥伦比亚右翼集团看似坚不可摧,怎么今次却让左翼联盟的佩特罗突围而出,给哥伦比亚带来历史性的转变,为拉美左翼回归给予意想不到的加持。

拉美左翼回归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向门罗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说不,拒绝做美国后院,他们并会团结一致,势要夺回拉美的主权。

不过,拉美始终在民主体制下推动政策上的转变,这波拉美的红色浪潮所带着的不是共产的深红,而是较温和的“粉红”改革色彩。

美国总统拜登在6月初的美洲峰会碰了一鼻子灰,我们可能奇怪,难道他和其幕僚花了太多时间在印太地区,未有掌握拉美地区的最新形势吗?因此,拜登此时竟仍然如以往般君临其下,按美国标准拣选可出席美洲峰会的国家,那必然自招其辱,未能修复和拉美的关系之余,反之把南北美洲的距离越拉越远呢!

拉美吹起红色浪潮

今次拉美出现钟摆效应,在政治上从右往左跑,一国接着一国,教人目不暇给。

首先在4年前墨西哥的左翼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候选人洛佩斯当上总统,为这波红色浪潮拉开序幕,跟着阿根廷的前贝隆主义者费尔南德斯成功在大选中胜出;2020年,玻利维亚左翼“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再次登上执政舞台,前经济部长阿尔塞成为总统,延续前原住民总统莫莱斯路线。莫氏于前一年被反对派变相政变赶下台,流亡墨西哥,大选时回到祖国为战友打气。

去年7月,红潮继续吹到秘鲁,该国左翼候选人卡斯蒂略最终在大选中击败前总统藤森之女藤森庆子。同年底,洪都拉斯左翼自由和重建党领袖卡斯特罗上台,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拉美地区23个国家中,已有16个国家由左翼或中左翼领导人掌权,大占70%比例,而这浪潮仍在继续中。

现在大家的焦点都放在今年下半年举行大选的巴西。

有“巴西特朗普”之称的博索纳罗执政成绩差强人意,极有可能在今年底的大选中堕马,让前左翼工人党总统劳拉强势取代之。拉美左翼浪潮从中美洲的墨西哥横扫到南美洲的巴西,为拉美开启新一轮左翼执政周期,华盛顿在拉美的影响力肯定受到削弱。

不过今次左翼再次上台,大环境与上次“红色浪潮”已不一样了。上次人民满腔热情拥抱革命,今次则主要对不济的右翼政府和社会不公加剧感到愤怒,加上没有被处理好的疫情令经济滑入危机,都促使钟摆效应再现。

拉美地区贫穷率从14年的28%,攀升至去年的32%,去年极度贫穷率更录得接近14%新高,人民普遍受高通胀和高失业率之苦。

右翼管治失败治安不靖

这可归咎于右翼政权的管治失败,经济发展停滞,贫富差距扩大,公共服务不足,治安日益恶劣,导致选民再度寄望左翼上台可以扭转乾坤,至少改善福利,缩窄贫富差距。

但不要忘记,当上次左翼执政时,腐败丑闻一样不绝于耳,管治失效,经济乱作一团,委内瑞拉是个例子,从而让右翼有机崛起,可是他们在短短7年便受选民唾弃,不过即使下了台却不代表保守势力消退,他们可随时反弹,而美国亦不会容许其后院就此失火。

拉美左翼今次回归,所要面对的考验明显比上次大得多,如何重整前朝留下来的经济烂摊子,又怎样能够满足选民的期望?

看来前面是一条极为艰辛之路,稍有不慎,钟摆效应再现。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

指责搞种族灭绝 哥伦比亚与以色列断交

(波哥大2日讯)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宣布,将与以色列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成为第二个宣布与以色列断交的南美国家。

佩特罗星期三(5月1日)在波哥大举行的集会上指责以色列领导人“搞种族灭绝”。他强调:“我们不能回到种族灭绝,灭绝一整个民族的时代。”

自去年10月7日以哈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哥伦比亚与以色列关系一直高度紧张。佩特罗多次抨击以色列,并号召其他拉美国家跟哥伦比亚一起对以色列进行谴责。佩特罗还在去年10月召回驻以色列大使。

以色列外长卡茨对此做出谴责,并称以哥关系不会改变。他说,以色列和哥伦比亚的关系一直良好,佩特罗“无法改变这一点”。

哥伦比亚是继玻利维亚之后,第二个宣布与以色列断交的南美国家。去年10月31日,玻利维亚政府宣布与以色列断交,并指责以色列在针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犯下了“反人类罪行”。

随后,哥伦比亚和智利都表示将召回驻以色列大使,洪都拉斯也在几天内跟进。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