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文革结束45周年前夕 林立果照片引发话题

报道:江迅

林立果单人照皆为误用;林彪造成了他的野心膨胀,他们不仅是父子关系,而是政治斗争中最可信任的盟友关系。

上一期《亚洲周刊》(即9月13日至19日第37期)封面专题《林彪事件50周年新书揭九一三历史秘密》第24页误用林立果照片,有读者指证此照实是林立果未婚妻张宁在军区文工团的前男友,这一说法也难以印证。10月6日在即,45年前的这一天,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所结成的中共党内帮派“四人帮”被粉碎,4人遭隔离审查,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至此结束。

林彪之子林立果生于1945年,小名“老虎”,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是林彪集团重要成员。林立果曾就读于北京第四中学,后升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文化大革命时辍学,1967年3月入伍空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0月任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1970年10月,林立果组成秘密组织“联合舰队”。1971年3月,林立果主持制定武装政变计划《“五七一工程”纪要》,阴谋杀害毛泽东。谋杀阴谋失败后,准备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的计划也随之败露,9月13日凌晨,林立果同林彪、叶群在山海关机场强行登机外逃,凌晨2时0分左右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苏布拉嘎盆地坠机身亡。

50年未发现林立果单身照

上一期《亚洲周刊》出版后,多位中共党史专家和学者指出那张所谓“林立果”单人照片的误用问题。他们都表明,50年来都没发现有林立果的单身照片,网络上和一些出版物上的林立果单人照都是误用的。

《黄永胜北京当总长1287日》一书的特邀顾问、《风暴历程》作者、文革史研究学者余汝信对《亚洲周刊》说,“我没有见过林立果单独一人的照片,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对自己隐藏得挺深的。我的书里引用了两张其中有林立果的照片,一张是1961年8月林彪视察海军旅顺基地时,林立果当时还是小孩子站在一边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李作鹏(中将,副总参谋长,被认定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2009年去世)的儿子李冰天提供的;另一张是1968年春节广州军区领导与丁盛到林彪家拜年的照片,林立果站在中排左一的位置,这张照片是黄永胜的儿子黄正提供的。这两张照片中,林立果都没站在显眼的位置”。

清官难断家务事

中国文革历史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长敖本立是《黄永胜北京当总长1287日》这部书编辑出版的策划者、主导者,他表示:“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文革前党的政治生活是绝不允许向子女泄露党的秘密的,党上层的分歧争论就是秘密,层级限制很严厉的。文革运动就是毛泽东发动群众来断党内事。党内事党内解决原是党的纪律。对群众原是保密的。无知无畏的群众盲目介入了党内斗争,翻出老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专注路线问题,而是个人恩怨,生活矛盾等都被揭露相互攻击,最后要以‘叛徒’问题收场。被整的和整人的最终大都被伤害。家丑不可外扬,党内问题是党内解决好呢,还是要发动党内外群众来解决好?内外有别,始终是一种主张。用在国家治理上也是强调不许借外国势力干涉内政。这种历史现象与争论我想是会永远存在下去的。”

林彪的有心引导

他说:“探讨‘九一三事件’,从林彪与林立果的关系这个视角,探讨是林立果害了林彪,还是林彪的宠爱,有心引导放纵,让他卷入党内最高层的分歧冲突而必然要面对的可能后果。一种观点,将林彪的逃亡摔死归咎于林立果。换一个角度应是林彪害了林立果。1965年林立果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和当时许多高干子弟一样,选择了科技专业,而不是政治。文革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也给了他们机会。红卫兵运动是这些人带头推动的。林彪应知道内情,运动一开始就把林立果从北大接走,不卷入运动初期造反与保守的两派斗争。刘少奇、邓小平子女,贺龙儿子都陷入其中而犯了当时被认定的错误。北大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运动开始不久,她和朋友就去林立果43的宿舍楼找他,她们住35楼,离林立果的宿舍不远。她们想去请教林立果对文革形势的看法。结果林立果宿舍同学说,运动一开始,林立果就被接走了,再没有回过学校。”

敖本立说,至1967年3月,文革已进入权力重新分配重组建立新秩序的新阶段,林立果即入伍空军。林立果在空军发展,建立小舰队,掌控权力,被吹为超天才等史实都早已为人所知。这都是林彪亲信吴法宪在林彪授意下放纵下做的。林立果的野心膨胀是林彪造成的。没有林彪、叶群,他哪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林彪与毛泽东分歧的一面,背后议论毛泽东的一面,父母都不回避林立果。此时林彪与林立果不仅是父子关系,而应是这场政治斗争中最可信任的盟友关系了。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黄埔百年·情牵两岸 中华民族情怀掀反台独

【封面专题(上)】

报道:向骏、黄杰

黄埔军校100年,成为情牵台海两岸的时刻,全球中华民族主义情怀的历史符号,掀起反对台独的浪潮。

“中华民国”前海军陆战队上将季麟连与数百名黄埔校友,不顾民进党当局阻扰,前往广州纪念黄埔百年的活动。

不少黄埔后人从全球前往广州原校址纪念,包括很多毕业自高雄凤山陆军官校的黄埔人,现场高挂“中华民国”旗和国民党党旗,高唱黄埔校歌,不满赖清德政府删除黄埔校史有关抗战的部分,不满民进党媚日言论,赖清德上任不足1个月流失近200万人支持,支持度跌破50%。

中华民族主义的情怀成为两岸的感情脐带。黄埔军校也是国共恩怨情仇交缠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的接班人、但后来被打倒的林彪是黄埔4期,同期同学还有胡琏、戴笠等,而中共开国大将陈赓,更是黄埔1期,在北伐战役中曾背着校长蒋介石逃离敌军包围,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今年6月16日是黄埔陆军官校百年校庆。4月陆军官校7名历任校长共同发表的《志节、气节、黄埔魂》联合声明,指出“中华民国”建军将百年,黄埔曾惨澹创校,开起转折历史的序幕,黄埔的命运即与国脉民命血气相连,黄埔精神仍是国军一贯效忠先烈、前辈碧血丹心,捍卫“中华民国”国家发展,以黄埔军魂护守两岸和平。

缅怀景点被扣红帽子

7位历任校长分别是第12任校长许历农、第15任校长黄幸强、第20任校长马登鹤、第22任校长丁渝洲、第23任校长张岳衡、第24任校长杨国强及第27任校长全子瑞。

对于部分退役军官有意前往大陆参加黄埔军校活动,被绿营政府和绿营网军扣上红帽,甚至统战污名,杨国强说,缅怀景点有何不可,扣红帽子的行为很不道德。

不满绿营“去黄埔化”

就在两岸争夺话语权之际,台湾却为如何庆祝争论不休。

“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主持典礼合适吗?曾任台湾“国安会”咨询委员的苏进强,以陆官校友身分投书指出,赖清德可能为了要将台军“去中国化”、“去黄埔化”、营区“去蒋化”,出席百年校庆时将只强调民国39年复校后的校史,刻意淡化黄埔建军时期的史实。

赖清德除了以三军统帅身分出席陆军官校黄埔百年校庆外,又怎能任令独派团体及绿媒、侧翼口耳相传,污衊破坏军队形象?

退役中将校友黄奕炳在写给支持绿营台独的退休少将于北辰的信中表示:“你可能已经忘记:官校教我们反对台独,因为根据《中华民国宪法》,海峡两岸无论就血缘或历史文化,都同属一个中国,两岸的人民都是血浓于水的同胞,绝对不是敌人。近年,阁下参加过数不清的谈话式节目,身为退伍军人应该更能理解军人的想法,惜乎你除了迎合当权者的论调,为当权者辩护,鹦鹉学舌,跟着羞辱打压退伍军人,何曾为大家讲过一句公道话?你不知道自己也在为渊驱鱼吗?”

孙中山1924年创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为北伐提供军事人才。创校得益于首次国共合作带来的苏联援助,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招生,毕业生前仆后继上战场加入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原大战与抗日战争等。

早期教官源自保定军校、苏联、日本及德国各地的陆军学校,与民族革命推翻封建、接收外来知识理念一脉相承,黄埔军校亦于1925年支持省港大罢工,明确主张反帝主张。孙中山于开学典礼中表明创校初衷就是“挽救中华民族存亡”,目的就是“复兴中华、统一中国”。国民政府迁台后,黄埔军校于1950年迁至高雄凤山区,秉持爱国的传统。

抗战军力多源自黄埔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乃至两岸“黄埔人”的共同历史,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高达70%将领都毕业自黄埔,而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中,也有一半毕业于黄埔军校,如第1期第1名的共产党员蒋先云,后于北伐临颖战役中牺牲。

黄埔因此承载了许多国共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如第1期的共产党员陈赓就在东征时,劝阻蒋介石自杀,并背着蒋介石逃脱突围,可见历史上两党深厚渊源,因此也有“国共内战也是黄埔军校内战”一说。

但在黄埔百年,台湾赖清德政府却刻意淡化“中华民国”革命史,赖清德在校庆阅兵后致词说,“‘中华民国’在哪里,黄埔精神就在那里”,与民国在大陆时期的历史切割,仅剩下脱离史实的“国防”意识。

在台湾的黄埔建军100周年音乐会的宣传品上,更把黄埔军校贡献表述为“从东征、北伐、剿共,到守护台湾”,刻意删去“抗日”的重要民族事件,被批扭曲历史,逼使真相服膺于绿营亲美友日的路线。

秉持“反独促统”精神

实际上,今日许多黄埔人仍秉持“反独促统”精神,第15任校长暨22期毕业生黄幸强近日在桃园的百年校庆宴席上说,反对“台独”是黄埔子弟的“基本使命”之一。

另外,年届100余岁、黄埔军校第12任校长及16期毕业生许历农,更长年积极主张两岸应该迈向和平统一。

黄埔精神是中国民族革命史精神的缩影,“黄埔学生都是当时思想进步的青年,背景有别于今天从军的人,要高中毕业,还要口试、面试,在当时是优良人才,他们不甘国家军事知识落后而且军力积弱,主动献身于民族革命事业”。

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以自身“三代黄埔人”的家族史表示,国共矛盾不应看成是非黑即白的立场,黄埔军校承载国共合作真实历史,黄埔学生都有革命思想背景,如林际平的外曾祖父张难先就本着“中国到哪里,他就到那里”的心态,在湖北发起“科学补习所”,读《新青年》后又赴上海会见陈独秀表达敬仰,更赴京听西方哲贤杜威与罗素讲学,是反对封建的新思想世代中的一员。

国共合作历史

 

黄埔背后的革命史,也是国共两党共通的历史与思想根源。在北京于6月17日举办的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座谈会上,官方强调突出国共合作历史,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祝贺信件说:“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以反对台独对台湾问题的反历史诠释。

于这届政府中主导大陆对台事务的王沪宁,在现场总结发言中更进一步就对台政策表态,支持“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进国家民族认同”。

林际平表示,王沪宁在现场接见黄埔后代及各地黄埔组织的代表,期间王沪宁指黄埔后人家族的历史反映国家的根源,强调黄埔就是国共历史合作重要场所。

在台湾新一届政府“朝小野大”的格局下,北京一边强硬应对绿营“推销两国论”的软性民意工程,另一方面与支持国民党的民间代表积极交流,这种新趋势在近日黄埔百年校庆以及海峡论坛都可看到。

世界4大知名军校

例如在广州黄埔旧校址的现场,校内可见有17辆大巴士载满从台湾到来、毕业自凤山黄埔军校的黄埔人,团体在大礼堂的活动中高唱黄埔校歌,大礼堂内同时挂上“中华民国”旗、中国国民党党旗,还原真实历史。团体后来移至酒店用餐,期间有该团代表说,访问旧校址是出于反对民进党、反对台独历史谬误的立场,希望借此对抗台独势力,但成员跟国民党没有正式关系,部分人员更因理念不合,已退出国民党。

当天到广州旧校址参加活动的“中华民国”陆军官校专修班校友会理事长蒋成龙也向台湾媒体表示,黄埔军校作为世界4大知名军校之一,为两岸培育出不少名将,“一部黄埔泪,半部中国史”,不应遗忘,并称这次来自台湾的黄埔校友终于能好好庆祝、留下历史画面。他直言:“军队是国家的,国家是民族的,但现在国家不是民族的,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在广州黄埔旧校址,除了大排长龙购买“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邮票的当地民众,显示对于黄埔军校的正面评价深入民心以外,当天早上还可见有不少黄埔后人自发携花前来,祭拜先辈。

绿媒侧翼被指扭曲黄埔史

被指为“绿媒侧翼”的陆官校友退役少将于北辰,近再次语出惊人,指凤山的陆军官校是国民党在国共内战失败之后,隔年才于台湾“复校”,而复校以后就不应称为黄埔军校,而是“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台湾前立委蔡正元回顾历史驳斥指出,历史上凤山黄埔军校曾正式取名“黄埔军校凤山专修班”,指出军校来台以后曾经保留“黄埔”二字,两者之间明显有很深的连系。

对于黄埔历史因为政治立场而被扭曲,林际平回顾自己三代黄埔毕业生祖辈的生命轨迹指出,家人政治立场跨越国共两党,外曾祖父张难先是新中国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而祖父林薰南则是在战后,以同盟军军事代表及后来的政府代表身分,长期侨居日本。

以民族大义为先

但是,林薰南实际上是国民党内思想左倾分子,也没跟共产党打过内战,甚至与共产党一方的朋友保持联系,背后反映是黄埔人以民族大义为先的优良特质。

林际平总结指出,尤其是在黄埔军校这样国共两党具有共同根源的民族革命胜地中,很多时候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取态或是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只是同一个民族革命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个人生命轨迹所造成不同的巨大影响,但其实背后都忠于同样的民族解放事业的理想,而这也是黄埔人、黄埔后人所承继的理想。

在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当天,于香港礼顿山庄会所举行的一场民间志庆活动上,凤凰卫视高级政策顾问刘澜昌等讨论会嘉宾,更把黄埔精神的民族关怀,体现于分析国际政治的热情讨论。

刘澜昌指出,孙中山先生100年前成立一文一武两所学校,中山大学与黄埔军校,而同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成立香港支部的一年,今年3件重大事件一起迎来100周年纪念,这些都是连系两岸三地历史的重要标志。

黄埔军校在历史上除了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国共双方人员在黄埔共同学习的交流中、在战场上共同奋战的经历中,对彼此的思想都带来深刻改变的影响,到今天创校100周年,仍被后人所忆记、景仰,成为全球华人的历史符号。

在今天两岸当局难以对话的困局中,黄埔精神依旧凝聚民心,成为两岸不可或缺的心灵脐带。 

黄埔军校大事年表:

1924 黄埔军校开学

1925 声援省港罢工

1926 支持发动北伐

1927 黄埔校歌颁布

1928 本校迁至南京,嗣后广设分校

1937 首次国共内战,黄埔子弟分裂

1939 受到抗战影响,本校迁至成都

1945 抗日战争结束,计万余黄埔人阵亡

1950 跟随民国迁台,本校迁至凤山

1954 参考西点军校,改行新制教育

1975 强化普通教育,增授学士学位

1984 北京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

1988 台湾成立“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

1991 台湾成立“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

2003 废止“踢正步”训练

2006 陈沛任成为首位台湾出身的校长

2013 台湾成立“陆军官校校友总会”

2024 黄埔军校迎接百年校庆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