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与新全球化

新三国演义与新全球化。
作者:笔锋
新三国演义就是中俄军事力量,第一次投射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水域,形成对美国的威胁;新全球化就是去美国化和去美元化,各国的贸易要开发新系统,不被华府的金融与贸易武器化所害。
北京的香山论坛,中美军方代表都有面对面的接触,强调避免擦枪走火。这是先礼后兵的一面,但中俄在日本海附近水域大型军演。
针对阿拉斯加与白令海,剑指美国和日本,也是司马昭之心,以制衡美国和西方阵营频频在台海炫耀武力。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中国在台海若遇到美国挑战,俄罗斯不会袖手旁观。这被台湾媒体解读一旦北京要武统,俄罗斯会助一臂之力。
这显示全球地缘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三国演义格局,中美俄三国彼此博弈,由于俄乌战争,美俄陷入僵局,中国面对美国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也重视与俄罗斯有更深层的合作。美国去年百岁去世的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就说过,中美苏三国就是不等边的三角形,中国这一边最短。但如中国与任何一边结合,就会落实几何学的规律:不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永远大于第三边。
这是基辛格在冷战时期的判断,因此他一直争取美国联合中国,以镇住苏联,他甚至必须放下身段秘密出访北京破冰,对外谎称在巴基斯坦访问时肚子痛,其实是溜到北京见周恩来。他充满创意的个人外交,改变了全球的命运,最后甚至导致苏联在1991年解体,解除了西方的心头大患。
但今天的新三国演义是俄罗斯要联合中国来对付美国。由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就是要联合欧盟和日韩围堵中国,中国则逐渐向俄罗斯倾斜,并且链接全球南方凝聚新的国际势力。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已经超过中美贸易;中国和非洲与拉美的贸易都创下新高,更不要说中国在东南亚、非洲和拉美投下巨资的基建项目,形成一种信任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要走出“美国化”的魔咒,不再内耗打内战,而是要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才是发展的正途。
长期以来,全球南方都被“美国模式”误导,热衷于民粹的争议,精英阶层与基层的矛盾尖锐,不重视基础建设,容易爆发内乱,甚至演变为内战,陷入恶性循环。非洲和拉美国家就是典型。
但如今他们目睹中国模式的出现,要凝聚内部共识,在发展中求进步,密集推动基建,强化教育,培养中坚人才,才可以让国家腾飞。
核子恐怖平衡
中国在这场新三国演义中的最新突破,就是在地缘政治上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第一次投射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水域,形成对美国的威胁,让华府第一次感受到本土在外国军力的震慑,了解美军长期以来在本土万里外军事活跃,也要面对自家门户被入侵的危机。在核子年代,这都造成新的“核子恐怖平衡”。
这也成为一股新的去美元化和新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在乌战后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等于将美元武器化,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但反而刺激俄罗斯、中国和中东国家加快全球“去美元化”的步伐,避免美元成为美国损害自己国家利益的武器。
中国也在加速减低当前高达3兆美债外汇存底,以免一旦中美爆发武装冲突时会被资金冻结,血本无归。同时,中国与俄罗斯和金砖国家与全球南方都越来越多本币交易,要绕开美元的危险区域。
新全球化其实就是去美国化和去美元化,各国的贸易要开发一个新的系统,不被华府的金融与贸易武器化所害。拜登政府以为用美元作武器可以天下无敌,殊不知却释放了全球去美国化与去美元化的能量,让各国擦亮眼睛,了解与美国的关系是一场致命的诱惑,随时会被重创。
11月5日美国大选,其实也是美国全球形象的一次考验。但看总统辩论发现,当前美国国际吸引力正在下降,因为内部的问题都是老大难,陷入无法解决的地步。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谁当选都要面对去美国化和去美元化风潮,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也是美国政治人物心中的最痛。
但中国和美国还是不会撕破脸,双方在贸易上仍然非常密切,如中国电商希音(Shein)和拼多多国际版Temu在美国风行一时,为广大的中产阶级和基层带来福祉,压住万马奔腾的通货膨胀。
美国也认为,北京在短期内不会在台海有什么激烈动作。中国防长董军在香山论坛中,一句都没提台湾问题,显示台海问题不是中国要优先处理的选项。中国就是在下一场围棋,要有宏观布局,也避免全面倒向莫斯科。
最近传出习近平很可能今年内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见面,展示北京的弹性外交,要发挥调和鼎鼐的作用,最终可以结束乌战。这是大国担当,也是各方非常期待的发展。
无论是什么的国际关系的博弈,和平还是最高的纲领,要记取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悲剧的历史教训,绝对不能在21世纪重演。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行动党新三国演义/许国伟
先说一个《资治通鉴》里的故事。
三国时期,荆州一战,刘备失去荆州和关羽,要举兵攻打孙权。孙权就派使者向魏国称臣。这时,魏国朝廷大臣都向皇帝曹丕致贺,而刘晔看穿了孙权的想法。
刘晔说,孙权是怕刘备攻打他时,我们同时出兵夹攻他。如果我们接受孙权称臣,他就会用我们的实力来威吓刘备。那么,刘晔给曹丕的建议是什么呢?
刘晔说,天下三分,魏国占了十分之八,而吴、蜀各占十分之一。刘备攻吴,我们应一起出兵打吴国,不出十天吴国必亡。吴国一亡,蜀国就无法独存,天下就可以一统。
但是,曹丕还是想接受孙权称臣。刘晔又说,现在刘备是在气头上要打吴国, 听到我们也要攻吴,他不但不会停手,反而会与我们联手灭吴。
司马家坐收渔利
只是,曹丕最终还是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接受孙权称臣。
胡三省读到这一段就感叹,如果曹丕接受了刘晔的建议, 吴国就岌岌可危,难逃亡国之祸。
这说明,握有最强实力的曹魏,在吴蜀相互攻伐时,确实有机会一举解决两个对手。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最终,魏、蜀、吴继续三国鼎立,不仅推迟了天下一统,还让司马家坐收渔利。

(取自dapmalaysia.org)
回看当下最受瞩目的行动党中央改选,我们似乎也能看到类似的三国局面。
尽管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强调,党內没有派系之争,也不存在‘三国演义’的局面。但陆兆福和倪可敏两人合作,已掌握最大的力量,林冠英和沈志强也各拥有一定实力。
所以,三分天下,“陆倪”占了十分之八,“林”和“沈”各占十分之一。巧合的是,‘林’与‘沈’之间积累已久的恩怨,使他们既有明争,也有暗斗。
随着“倒林送神”风声四起,林冠英能否入选中委再任全国主席,引发热议。
沈志强迅速崛起
另也有媒体报道,身为槟城州主席又有部长职的沈志强,也迅速崛起成为党內新兴势力,他的未來动向也备受关注。
在这样的局势下,‘陆倪’将如何抉择?“毕竟,他们的决策不仅影响‘林’与‘沈’的实力消长,更将左右行动党的未来权力格局。或许,行动党也在上演新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