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众院台海兵推惊悚 陷三战边缘盟邦袖手

中国军队演习在台海对抗台独。
报道:丁果
美国众议院的台海兵推模拟台海军事冲突的场景,发现损伤惨重,解放军8万人登陆成功,尽管有80艘舰艇被击沉,而美军亦伤亡重大,一旦战事爆发,美国即无法补给台湾,而最令美国震惊的是,美国盟邦袖手,不愿参战。
谁也没有料到,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间会议室中,竟然出现了没有硝烟的刀光剑影、血腥战争。一场关于台海战争的兵棋推演竟然呈现出令人震惊的战争残酷画面,以及世界可能被其拖入全面冲突、陷入三战边缘的险境。
世界两大军事强国在台湾海峡短兵相接,开战后仅仅72小时,也就是2027年4月22日,中国和台湾的攻守双方死伤数以万计,而解放军发射的导弹和火箭不但让台湾陷入火海,更飞向美军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关岛甚至日本本土,造成数以千计的军队伤亡,程度直逼当年的珍珠港惨景。
美军孤军作战
令美国沮丧的是,除了被迫卷入战争的日本,华盛顿的盟友竟然都袖手旁观(之前引发争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涉台言论几乎是最佳注脚),几乎让美军处于孤军作战之中,而中美通过最高层峰直接对话管控台海战争风险的红线电话一片死寂。
兵推更是赤裸裸演示出,只要地缘战争演变成中美双方的经济制裁,金融市场即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将陷入灾难性后果。根据媒体报道,身临兵推的美国两党议员面对这样的战争惨象,惊呼没有一方是赢家,阻止这样的战争爆发迫在眉睫。
美国的兵推不仅是今年4月众院的这一次,还有去年8月以来国防部跟智库组织的许多次。媒体往往只能够获得支离破碎的信息,而去年兵推有关各方的伤亡亦比较隐晦,但这次众院兵推则透露解放军共有8万人成功登上台湾,尽管解放军共有80艘舰艇被击沉。
其他几次兵推则透露,中方由于攻击关岛与日本的美军基地,美国则攻击中国的沿岸港口。当中国本土遇袭后,解放军也开始导弹攻击美国加州圣迭戈的美国海军基地。由于美国也动用日本、韩国、澳洲的兵力,而中方则获得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朝鲜的支援,形成了两个集团的战争,并且最后双方可能动用核子武器,等于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边缘。
中美风暴酝酿成形
仿佛为了证明兵推绝非好莱坞导演剧本的路演,北京当局在解放军海军成立74周年前夕的4月22日,公布了长达6分多钟的一支主题宣传片《蛟龙出海》,通过主角为两栖攻击舰“海南号”带领的两栖登陆作战的演习训练过程,传递了北京在特殊情势下对台动武的决心和信心。
显然,从表面形势而言,美中两个大国已经进入了整军备战的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博弈是否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其实并非是当事国家深刻体认的现实。因为美中彼此不让步,但又认为可以“管控风险”,所以自然而然地进入“孩童玩火”的状态,导致擦枪走火。
对于这种危急的形势,只有生活在两大国的夹缝中、并对自身安危具有高度敏感的第三方才能观察到。而处于东盟地区、且对中美双方有着深度认知的新加坡对此最为紧张。
敢于说真话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会参与政府施政方针辩论时,看到美国和西方盟国正在大力踩踏北京不可能让步的“一个中国政策”红线,怂恿台湾将两岸“国家认同”的关系,扭曲成更广泛的民主与独裁意识形态的课题,故而要将台湾演变成保护“民主制度”的最前线,从而让台湾变成了中美关系最危险的爆发点。
用国际舆论的话语来说,一场完美且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中美风暴”正在酝酿成形。
李显龙预警台海冲突
李显龙在俄乌战争上明确表态,如果战争长期拖下去,会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谁都知道,俄乌战争还是一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对抗的“代理人”战争,而中美之间如果在台海危机中失控,那就是两个核子大国的正面冲突,因为美国总统拜登已经4次“失言”,谓一旦北京“进犯”台湾,美国将直接介入。
在台湾总统蔡英文推动过境外交,在加州会见共和党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之后,北京就在台海再度举行3天的环岛军事演习,虽然与去年8月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民主党)旋风访台后的情况比较,北京在军演规模和持续的时间上“相当克制”。
但看在李显龙眼里,由于北京军演是在对台湾及其周边海域关键目标实施模拟联合精确打击,而美国的“米利厄斯号”驱逐舰在中国军演一周后,于4月16日也立刻穿越台湾海峡,再加上双方航空母舰战斗群出现了某种对峙情况,美国和菲律宾举行了历史最大规模的军演等,李显龙认为“失算或者发生意外的风险日益加剧”。为此,李显龙发出了要“避免中美在台海一战”的警告。
美国兵推火上浇油
虽然玩火者仍然觉得还没有把对手逼到底线,但他们还是感觉到了战争临近的“血腥味”。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本来一直以监督总统是否握有不经过国会迳自宣布战争权力的美国国会(比如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时,美国国会紧盯着共和党总统小布什是否在宣布战争时不尊重国会)竟然自己下场进行兵棋推演,为台海危机火上浇油。
4月19日,美国众议院中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针对中国在2027年因为台湾当局宣布台独而启动武力统一台湾,与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联手,举行蓝方(代表美国)和红方(代表中国)的兵棋推演,以两小时的快速进程,来推算现实世界中,中美围绕台海危机进行一周战争的决战进程以及持续一个月的战事所带来的战争影响和美国介入的程度。
为了强化这次兵推的“现实气氛”,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上将先把引发战争的“罪魁祸首”推向北京,称“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美军已经做好应对任何突发事件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兵推的前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讲过在2027年前准备好解决统一问题;二是美方等于提前宣告“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将赢得2024台湾总统大选,并预测其会在任期的第3年宣布台独。要知道,如果是国民党赢得大选,那不管是新北市长侯友宜还是鸿海创始人郭台铭,都不可能在2027年宣布台独。

解放军实弹军演训练登陆台湾。
台海成最大战争热点
这次兵推的结果之所以迅速成为全球媒体的关注热点,也显示台海确实成为乌克兰之外的最大战争热点。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根据兵推结果,在台海战争发生后不久,台湾的远程导弹已经耗尽,台湾海空军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不到一周已经溃败,而美国虽然使用了“所有的要素”干预,但仍然没有胜算,且美军损失严重。
用特设委员会主席盖拉格的话来说:“兵推目的是防范中国攻打台湾,显然如果拒阻失败,(台湾)就会像乌克兰一般瓦解,付出鲜血、生命、财富的高昂代价。”
在被问到兵推结果到底是北京赢还是华盛顿赢,盖拉格避开回答,还是说“当阻吓失效时,没有人是赢家”。
可能为了让美国民众更加关注远在亚洲的台海问题,这次兵推结果的重要信息就是,台海冲突不会只局限在台湾海峡,局势会快速升高;若美国人以为台湾议题很遥远,可以忽视,这种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兵推显示,一旦核战爆发,美国西海岸都将受到立即的核子打击,圣迭戈等城市难以幸免。也因为如此,国际舆论(包括台湾)对兵推的结果做了最坏的评估,那就是因为中美一战会导致“国际秩序面临崩溃,全球市场面临最严重的危机”,美国的“协防台湾”极有可能是“打嘴炮”,言惠而实难至。
然而,历史经验显示,喊多了“狼来了”,狼可能真的会来。
美国助台自我防卫
其实,兵推的另一个结果证明了盖拉格说的一个实话,那就是美方应竭尽全力吓阻中国攻台,避免战争爆发,并协助台湾“自我防卫”。重点就是落在“自我防卫”上。
因为兵推在叙述中美之战会造成全球“兵凶战危”的前景之后,把矛头对准了美国的商界,因为他们对台湾危机缺乏重视。
为此,兵推建议美国政府要立刻着手执行如下事项来应对中国在未来可能发动的对台战争,首先是撤出在中国以及东亚的外资,避免战争爆发后物流受阻而影响全球商业运行;其次是美国必须与印太地区多个国家结成联盟,以多个基地为依托反击中国,尤其是日韩澳及东南亚诸国。
最后重中之重的是,由于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中国的岛屿封锁下完全无法向台湾提供武器,因此必须在战争还没有爆发时就全面武装台湾。

台湾国军天弓一号实弹演习,阻挡导弹与战机。
台湾人手一支步枪?
这种全面武装台湾的理由表面上是可以威慑中国而使其不敢发动战争,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希望台湾像乌克兰一样,可以在战争中消耗掉中国大陆的战争和经济基础。
盖拉格说得非常坦诚,美国在短期内要减少台湾拿不到已购买美国武器的累积难题,这个数字达到190亿美元。而兵推的目的之一就是向美国军火商施加压力,以解决此一问题。
这种赤裸裸的全面武装台湾“抗中”的想法,在台湾年轻群体中激发出极大的反感。根据台湾媒体的街访,很多年轻人认为这次兵推的目的就是煽动“台海危机”,然后就是让美国军火商卖武器给台湾赚钱,而美国出兵干涉,就是一个伪命题。
国际舆论和台湾年轻人的想法并非是“阴谋论”,因为全面武装台湾,既是美国在俄乌战争中获取的经验,也是美国朝野共同的想法。
之前走访台湾获得蔡英文颁发勋章的特朗普时期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除了高喊台积电会在战争中受损之外,还鼓吹台湾当局应该教导全民使用AK47步枪,大陆就不敢入侵。
美政客吁输出枪支文化
而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表态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维韦克·拉马斯瓦米也在一场由美国步枪协会(NRA)举办的造势活动上表示,要阻止中国对台动武的方法就是让台湾的所有家庭都拥有攻击步枪AR15,他还呼吁拥有500万会员的步枪协会到台北开分店,教导台湾人使用枪支。以至于台湾立法委员和新闻媒体惊呼:他们要将美国泛滥的枪支文化输出台湾,让台湾变成穷兵黩武的地方。
更有人计算,如果台湾900多万个家庭都拥枪,纳税人还得付出60多亿美元军费。这根本就是要把台湾变成“地狱岛”(台湾网民语)。
台湾全民玉碎消耗中国
其实,美国政客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是,华盛顿希望台湾人用“全民玉碎”的方式来拖垮北京,终止中国大陆民族复兴的进程。
综观蔡英文上台后美国8次对台军售的内容,其中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爱国者三型导弹、F-16战机等,都是如今美国援助乌克兰的重型武器,显然美国想把台湾变成东亚的“乌克兰”,让两岸发生战端,中国人自相残杀,最终削弱北京与美国博弈的能力。
事实上,美国让台湾全民武装的观点推销已经在台湾社群产生效果。马英九政府的前文化部长龙应台日前就投书《纽约时报》,称北京未发一枪,战争话题已经让台湾内部分裂。有舆论解读,龙应台的投书正在带领一个风向标:2024年的台湾总统大选投票,或许就是一次关于是否发生台湾战争的公投。
人们要问的是,为何美国、乃至日本都在进行台海危机的兵棋推演,目的是为了威胁北京、给台湾打气,还是另有隐情。
早在今年1月下旬,美国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就公布了去年夏天进行的针对中国2026年攻台举行的24次兵棋推演结果,其中22次的兵推结果是美日台惨赢。但是,兵推的报告强调,美国和西方盟国无法复制俄乌战争的所谓“乌克兰模式”,因为在俄乌战争中,西方盟国得以将援助绵绵不断地送入乌克兰,武器的级别也越来越精尖,从防守型武器进入到进攻性武器的援助。
但是,台海一旦开战,在解放军的封锁之下,外援就不可能送任何部队或者军事供应到台湾。因此,无论台湾想打什么样的战争,所有的准备都得在战前到位。
用台湾前立法委员沈富雄的话来说,那就是用台湾岛内的武器库与北京决战。而另一位前民进党立法委员郭正亮更是一针见血指出,这个亲民主党的智库要传递的信息是,因为美国一旦干预台海战争,武器是送不进去的,再加上美国将损失两艘航空母舰,所以它在婉转告诉世界,拜登政府是不会轻易出动军人直接卷入台海战争。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孙中山逝世百周年座谈会 中华王道对抗特朗普霸道

报道:平浩东
《亚洲周刊》携手恒生大学举办座谈会,纪念孙中山逝世百周年,探寻其王道理念对今天全球发展的启示,剖析两岸关系及反霸权之深远影响,期冀“天下为公”精神重光。
3月12日,《亚洲周刊》与香港恒生大学联合举办《孙中山对全球发展的启示——纪念孙中山逝世100周年座谈会》,探讨孙中山思想如何启发全球华人应对“现代化”与“全球化”风潮,并通过回顾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思想足迹,反思面对全球化现象的危机与转机。
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以馆藏孙中山真迹,追溯其“天下为公”思想的当代价值。
香港恒生大学大中华研究中心主任高朗阐释“反霸道、行王道”与“21世纪亚洲”的现代化实践。《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剖析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对反霸权和两岸关系的启示,直指“使美国再伟大”是历史倒错,强调两岸文化不可割裂。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李金强强调,中国世界工厂现代化成就印证孙中山的经济远见。
延续孙中山革命精神
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呼吁企业家和年轻人接续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和中流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周阳山,则从民族复兴与中庸治国角度,从两岸和平与全球治理观点分析孙中山的治国智慧。
何顺文校长发表开幕致辞,表示孙中山是一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实践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以民为主、以和为贵”的思想,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瑰宝。
心系和平奋斗救中国
何顺文随后以校内图书馆珍藏的孙中山亲笔签名书籍为引,强调这些宝贵藏品,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他的思想魅力,更为今天的座谈会增添了特殊的意义。
高朗教授表示,孙中山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推翻满清,更提出了完整的建国思想论述,批判性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点出民族、民权、民生3大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有论述的空间。这套思想的目标就是中国不要再被列强欺负,并且成为一个一等一的独立自主国家。直到去世的时候,孙中山依然心系“和平、奋斗、救中国”,而他当年宏伟的实业计划愿景,很多都已经在今日实现。今天,大家相聚在这里追忆孙中山留下的思想遗产,不只是怀念,更是希望从他的思想脉络得到反省,启示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高朗提到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孙中山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刻体悟,看透了“霸道”和“王道”的本质,当西方武力强大时就会压迫、殖民和控制亚洲民族,他希望亚洲国家联合起来,真正复兴,打倒霸道国家。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不同的是,当今中国搞“一带一路”的实践建设,帮助弱小国家,正是对“王道文化”的当代诠释。亚洲东盟十几个国家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也是做得非常好,可以得出结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亚洲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天下为公”成两岸黏合剂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表示,应以孙中山的思想精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对两岸关系和反霸权反殖民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尤其是“天下为公”的理念,可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黏合剂,成为全球华人思想的最大公约数。孙中山曾提出“大亚洲主义”,呼吁日本勿当“西方霸道的鹰犬”,要做“东方王道的干城”,这一诘问今日仍振聋发聩。
邱立本表示,“使美国再伟大”口号是“历史倒错”,是丛林思维的霸权主义复辟。反观孙中山主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世界大同”的思想,中国当前推动的“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精神的延续。
谈及两岸关系,邱立本强调两岸文化纽带:“绿营搞‘去中国化’,但台湾宫庙香火鼎盛的哪咤三太子、妈祖信仰等各种文化背后,哪一项不是中华文化血脉?”中国大陆的“全过程民主”强调实质民生改善,强调贤能政治,恰是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践行。而西式民主则流于程序正义导致民粹泛滥,思想和意识形态撕裂。
他警告台湾产业的风险,台积电若沦为美国的地缘政治弃子,恐成下一个乌克兰——技术命脉被掏空,繁荣基业毁于美国的背叛。
李金强以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和相关的英文版手稿整理过程为切入点,强调该计划凝聚了宋庆龄、蒋梦麟等当时知识分子的远见卓识,深入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远见。
他指出,孙中山在百年前提出的“实业计划”,与当今中国在发展高科技、利用外资建设世界工厂等方面取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就,反哺世界,促进博爱之心的养成有着高度契合。他强调,孙中山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香港“民生为本”的实践(如公屋政策),正是孙中山“住者有其屋”思想的微观落地。
“实用主义者”自居
李大壮则以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后人的身分,讲述孙中山与家族的历史渊源,并以“实用主义者”自居,从实践角度强调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对当代企业家的启发。他认为目前仍是革命时代,因为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事情,比如台湾问题,伟大的思想家必须要认清产生思想的原因和时代背景,革命不应该只成事在我,需要后代不断努力,在处理两岸关系时,也应借鉴灵活应变的方式方法,但是原则不可以变。李大壮希望看到年轻一代生活得更好,但是不可以自我感觉良好,面对经济上的起起伏伏也不要气馁,要目光长远。

民族复兴对华社影响
罗祥喜则从孙中山的民族复兴思想谈起,分析其对中国思想、台海问题和全球华人社会的影响。
他指出“中华民族”和“振兴中华”口号是孙中山首先提出的,必须要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也从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学说中汲取营养。
罗祥喜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为人们把握台海形势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可以从孙中山的治国理念中得到启示,避免战争,这是两岸人民之福,也可以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他还强调,孙中山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对当代中国和全球华人都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
提出渐进式民主转型
周阳山教授通过视频连线阐释他的见解,表示孙中山的治国理念不是折中,而是秉持中道而行,以中庸思想为核心,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并且针对西式民主的弊病腐化,补充提出五权宪法,完善考试和监察制度,有持之以恒的历史和现代价值。孙中山提出通过渐进式的军政、训政和宪政制度设计,提升公民的政治素养,转型为一个新兴民主国家,也对现代地缘政治纷争有指导意义。尤其是乌克兰战争的和谈进程,应该先用联合国军维和,下一步修正党派之争和议会民主,最后走入宪政民主,各国可以和谐维持战后重建。
在互动提问环节时,台湾作家廖书兰阐述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如何在不同的地区留下痕迹,并成为华人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香港作家谢悦汉询问,孙中山的思想在当代落实和执行上是否存在困难,李大壮回应东西方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之差异,导致相当不同的思维方式,中美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努力。
李慧仪博士以长期在美国居住和生活的经验回应,美国没有一个像“中华民族”一样统一的民族概念,美国对中国不能流于意识形态的反覆攻击,而要深入沟通彼此的文化。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