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勒庞各有得失 法国大选结果暧昧

马克龙得票率达百分之五十八,成功连任法国总统。
报道:张翠容
如何形容法国两位总统候选人马克龙和玛琳勒庞的次轮激烈竞选?法国回教多名教长对此的注脚或许是最传神法国的描述。
他们在呼吁教徒投票给马克龙时指出,两位候选人对国内的回教徒都不友善,但马克龙至少只限制回教徒女性在学校不得戴头巾,而勒庞却主张禁止回教徒女性在任何公共场所也不得戴头巾。
“两害取其轻”竟成为不少法国选民的无奈选择,同时显露了法国民主的窘境。结果有28%选民投弃权票,成为50年来最高的一届,而在只有70%投票率中,马克龙和勒庞分别取得58%和41%,但在民心上,这并不表示马克龙赢了、勒庞输了。马克龙深知他的马克龙主义未有满足民意,表明将作修正;至于勒庞的勒庞主义却继续挺进。
先说过去5年以来的马克龙主义作为。马克龙5年前带着超越左右的激情改革口号,登上总统宝座,而他也的确很冒进,上台不久便急急推出一系列改革,其中具争议的便是修改劳工法、取消富人税。他指税制令法国缺乏竞争力,为了吸引流走的法国资本家回国投资,振兴经济,改善就业情况,因此他以快刀斩乱麻方式取消富人税。
马克龙漠视乡民生活
对于基层而言,这名年轻总统就是只让一小部分占有社会大部分财富的有钱人得益,而且他亦集中照顾大城市发展,漠视乡郊民生服务日益滑落,他在执政第二年更表示为了环保减碳,用上增燃油税手段打击柴油车。
表面看来理直气壮,但这再次反映他离地,没有了解在乡郊地方,较低廉的柴油车乃是居民赖以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结果人民不满随即如星星之火燎原起来了。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民生不顺,大家分享同一观感,就是政府劫贫济富,那便不需要理性讨论,民粹再不用分左右,一窝蜂诉诸于情绪,这解释了近年欧洲不少示威运动,令到针对贫富不平等的左翼和反移民的右翼得以汇流,大家斗激烈。
其实翻查反映贫富差距的坚尼系指数,法国比美国、芬兰、冰岛、中国等都较低,但只要法国劳动人民观感不爽,便要反你了。
“富人总统”为人诟病
马克龙面对黄背心运动誓言不低头,改革要继续,但没有人民的支持,你怎样改革?黄背心运动从抗议燃油税到要求马克龙下台,令到这名总统的支持度在俄乌战争之前已急速下滑甚至出现不足20%的尴尬局面。
马克龙在黄背心运动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底层所表现的傲慢和离地至今仍为人所诟病,人们不相信他有诚意解决基层的困难。
他一直被视为“富人总统”,却给身在亚洲的我们误以为他是中间派或左派,这可能由于他有个极右的竞争对手,其实他所领导的“共和国前进党”属中间偏右。
事实上,在今届大选的头一轮候选人之中,除勒庞外,也出现比她更右的泽穆尔(Eric Zemmour),他以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形象为包装,高举“反对回教侵蚀法国”大旗,不断发表有关“回教势力渗透法国”的言论,又指法国移民“只顾享受政府福利而不愿工作”。
他最近所出的新书《法国还没说最后一句话》,销售量便超过100万册。
泽穆尔虽然在首轮已落败了,但与他分享相类似主张的勒庞却与马克龙不足一成差距顺利进入次轮竞选。法国的“自由、平等、 博爱”核心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法国共和党这传统右翼也逐步转向民粹主义,令到法国迈向极右的力量不断壮大。
而今次的头一轮大选,可谓是罕有地出现3名从传统右翼到极右民粹候选人,以及一名极左的梅朗雄,梅朗雄亦能取得22%选票,位居第三,而支持他的选民亦有10%余在次轮转投给勒庞,从中看到政治光谱的两边极端都甚有市场。
贫困诱使右翼发展
勒庞这次虽未能踏上执政舞台,同时亦已表示不再参选总统,但只要经济和社会问题无法解决,勒庞主义仍会存在并继续发展。
在此,我想引用法国女作家施特森伯格(Rome Strassenburg)曾报道的一个小故事。话说2018年某个法国农村的大型超市推出一款棒果巧克力酱大减价,村民蜂拥抢购,社交媒体上不乏有巴黎城市人对此揶揄一番,指那些村民只贪小便宜却不顾健康,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等棒果酱对农村小孩来说已是奢侈品,过去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他们只能吃廉价替代品。
是的,法国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失业率一直高居不下,官方数字徘徊在10%左右,城市以外的地区更严重。
屋漏兼逢连夜雨,现在法国民生更深受俄乌战争冲击,选民又怎样面对因制裁俄罗斯所带来的高通胀和燃油短缺?上次因加燃油税爆发的黄背心运动会否在法国重现,撕裂法国社会?
回教移民成代罪羊
有人早已把一切经济问题归咎于外来移民。目前在法国6700万人口中,有约800万是回教徒移民及其后裔,他们大多来自非洲和中东,并很容易成为经济和治安问题的代罪羔羊。
法国无疑在欧洲拥有最庞大的回教徒人口,这与法国殖民阿拉伯地区的历史不无关系,有法国人便担心法国会变成“法兰西斯坦”,因而产生恐回教症候群,特别在《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回教恐怖分子枪杀周刊多名编辑以报复周刊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嘲弄),这种恐惧症不断发酵,有政客便利用此一大众心理无限放大,很方便地把一切问题都怪罪到回教徒头上去。

玛琳勒庞承认败选。
向右转无可避免
极右势力今次虽败,但在支持率上已大举挺进。勒庞领导的“国民联盟”(前称国民阵线)所取得的支持从2年前的18%到现在跃升至24%,甚至扩及到从不理会她的阶层,而选民再不以投她一票为耻。
至于继承勒庞主义的新极右力量也在迅速形成,正如作家施特森伯格说,这次大选极右候选人所收获的人气令到法国政坛已生变化。民心思变,向右转可说是无可避免的了。看来,法国的回教徒将继续受到歧视。
施特森伯格在她著作《别了,自由--我的法国是如何消失的》,指出法国以自由多元文化为本的价值已在动摇,勒庞主义中的反自由主义正在步步进迫。其实“国民阵线”早已在1972年成立,主张法国本土白人基督教为主的国族主义,对犹太人亦存歧视,称“大屠杀”有被夸张之嫌。后来该党又质疑欧盟及全球化,提出“法国优先”,捍卫法国主权的保护主义,首先必须削弱欧盟对成员国的主导和对北约的防卫依赖。有趣的是,马克龙也曾批评北约“脑死亡”,主张建立“欧洲军队”,好让欧洲更加独立。
施压欧洲一体化
无论如何,勒庞主义势对欧洲一体化构成压力,而且暴露出西方民主国家合作的脆弱和危险裂痕。在全球反建制的浪潮下,3年前欧洲议会选举,勒庞领导的“国民联盟”取得不少议席,压过欧洲议会的建制派党团。
“国民联盟”联同欧会内的其他欧洲极右政党,于去年末在华沙开会,商讨创立一个属于他们的党团,势要成为欧会第二大力量。换言之,勒庞今次未能赢取法国总统职位,但她仍可在另一平台继续发挥她的影响力,可是早已现裂痕的欧盟更是花果飘零。
勒庞支持者本土优先
起初法国人对勒庞的极右民族主义政党存有忌畏,但老勒庞在2002年对决前总统希拉克时,也曾闯入过次轮选举,到了传位给女儿玛琳勒庞,后者决意软化党的极右形象,今次更是努力推向以民生为主的中间政纲,但仍不忘反移民和反回教徒,挑战欧盟和北约的霸权。
勒庞一方面因形势暂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割席,另一方面又倡议在俄乌战争后重修与俄罗斯关系,主张不参加制裁俄罗斯以保法国民生,她竟因此来了个大翻身,这多少反映选民更关心自身的利益多于意识形态。
要知道,在德国支持制裁俄罗斯的政党都面临支持率下降现象。那么,要面对外交内政之间这种矛盾张力,马克龙怎样可取得平衡,以巩固他在新任期的权力位置?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教宗方济各逝世】 各国领导人纷致哀 北京愿改善中梵关系

(巴黎22日讯)各国领导人对教宗方济各逝世纷纷表示哀悼,赞扬他改革全球教会的努力,并向全球的天主教徒表示慰问。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21日都向方济各致敬,赞扬他一生始终站在最弱势、最脆弱群体的一边,并为更多的正义与和平而奋斗。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对方济各表示深切哀悼,他说,教宗“对最弱势群体、对正义与和解的不懈承诺,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发表声明说,她很荣幸能与教宗建立友谊,“聆听他的建议和教诲,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时刻,这些也从未间断。”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他(方济各)的谦逊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激励天主教会以外的数亿人。”
冲突中的俄乌双方的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丁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均对方济各去世表示哀悼。
拉丁美洲最大国巴西总统卢拉在官方唁电中表示,“人类失去了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声音。”
方济各祖国阿根廷总统米莱表示,“作为总统,作为一名阿根廷人,更确切地说,作为一名虔诚的信徒,我向教宗告别。”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在社交平台发文:“这是极其悲伤的一天”,并贴出他之前亲吻方济各手背的照片。菲律宾是天主教徒居多的国家,据2020年人口普查,超过8564万人信奉天主教,占总人口的78.8%。
此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2日在例行记者会表示,中方表示哀悼,指近年来中国和梵蒂冈保持建设性接触,开展有益的交往,中方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持续改善。
方济各任内一直致力改善教廷与北京的关系,促成中梵在2018年就主教任命达成临时协议,允许双方都认可的主教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