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没有头衔的科学家 他一生贡献昆虫学

报道|游燕燕  摄影|陈奕龙、受访者提供

2021年8月15日,冠病病毒夺去了一位为我国科学界贡献极大的科学家的性命,他就是约翰杰弗里(John Jeffery),享年78岁。相信有些人会从他的名字中发现到一个问题:既然他的贡献那么大,为何没有“博士”或“教授”的头衔?事实上,他连学士文凭都没有,但其一生曾发表过两百多篇关于大马寄生虫及其媒介宿主的科学文章。

诺艾莎博士和丘忠君博士,两人视约翰为挚友和恩师。在约翰逝世将近一周年之际,他们希望借由回忆约翰的生平来激励大马科学家,科研为先,真诚为大!

仅持有医学实验室技术文凭、却没有学术地位头衔的约翰杰弗里,在科学界仍被称为“科学家”,因为他始终倾注真情,捧出真心,追求真理,用其一生把科学求真写在时代的答卷上。

在他心中,永远是科学第一,名与利可有可无,那不值得他花时间来追求,做好研究和传授知识才是他的最大使命。老实说,笔者曾经采访过的科学家不算少数,但完全没有学术头衔的人,除了这位已故寄生虫学家和分类学家外,还真的没遇过。可惜知道有这号人物时,他已经不在了。

乐于学习和教书

约翰的科学职涯始于1962年,当时他加入了位于吉隆坡医学研究所 (IMR) 的胡珀基金会(Hooper Foundation)研究部门,担任实验室助理。随后,他继续在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的加州大学虫媒病毒研究中心担任相同职务。

在那段期间,他遇到了几位外籍科学家,包括如阿尔伯特鲁德尼克博士(Dr. Albert Rudnick)、克努森博士(Dr.B.Knudsen)、加西亚博士(Dr. R.Garcia)和杜威博士(Dr. R.Dewey) 。他们看到了约翰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并乐意为他提供研究指导。阿尔伯特博士曾称他为“整个东南亚训练有素的昆虫学技术专家之一”。

1974年,他加入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医学院,并晋升为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系的高级医学技术专家。约翰从早期开始就是一位活跃的实地研究人员。他是一位敬业的科学家,总是乐于学习和教书。尽管他当年为了家庭义务而无法追求大学学位,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科学贡献是巨大的,而且更令人敬佩。

科学研究的黄金法则是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借此传播新发现和新知识。说到约翰最了不起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他以主要作者和合著者的身分发表了超过200篇内容广泛的科学文章,向世人展示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大马寄生虫

他主要从事的研究是关于大马的寄生虫和其媒介宿主,涵盖疟疾、骨痛热症、人畜共患病、寄生虫、土壤传播的蠕虫、蟑螂分布、法医昆虫学和健康教育等领域。他是蚊子、原生动物、苍蝇、蜱和住家蟑螂的分类学和生态学专家;其中,他一共发现了10个新物种并记录了新的分布记录。此外,他也撰写了关于识别苍蝇和蚊子的书籍。他总是很慷慨地分享关于昆虫学和寄生虫分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言谈间总是带有幽默感。

作为马来西亚寄生虫学和热带医学学会(MSTPM)的长期会员,约翰在该协会曾担任重要职务,并担任执行委员会成员数年。同时,他也曾担任该协会期刊《热带生物医学》的助理编辑超过15年。

奖项,认可了约翰漫长科学职涯的成就。1987年,他获得了MSPTM的Nadchatram银奖,并于1988年获得了MSPTM勃林格曼海姆奖(Boehringer Mannheim Award)。2009年,约翰获得了Sandosham金牌,以表彰他对学术界、MSPTM和整个社区的巨大贡献。此外,他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国家技术奖得奖者,曾在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两次奖项。

·4种以约翰命名的昆虫:
1. 蚊子(Culex (Eumenolanomyia) jefferyi)1977
2. 沙蝇(Sergentomyia (Neophlebotomus) jefferyi)1978
3. 咬蠓(Culicoides jefferyi)1983
4. 黑蝇(Simulium (Simulium) jefferyi)1995

诺艾莎迈丁:真诚的科学家

任职于马来亚大学寄生虫学系的发育神经生物学专家诺艾莎是一名脊柱裂患者。自从约翰逝世后,每每她一谈到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悲痛感,眼泪潸然落下。她与约翰曾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也是非常亲近要好的朋友。

谈及约翰的生前点滴,她时而因不舍而哽咽无法言语,时而因两人经历的趣事而大笑,时而为约翰所遭受的不公待遇而愤慨,情绪变化之大,可见两人的感情非一般深厚。

“如果我早一点遇到约翰,可能我将会是一位蚊子专家,因为他就是一位蚊子专家,而我的硕士学位修的正是蚊子基因遗传。”

生命中第二个父亲

约翰之所以被她视为生命中的第二个父亲,是因为她认为这个世界上虚伪的人太多,真诚的人太少,约翰是她所遇见少数的真诚科学家之一。诺艾莎的亲父在她2岁时逝世,母亲一手将她养大。尽管她从小必须靠轮椅代步,但严厉的母亲并没有因此任她依赖,她要女儿学习独立。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教会我自律和独立,我也学会了带眼识人,学会分辨一个人的真诚和虚伪。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快乐保障,我总是选择跟能够了解我的人相处。”

诚实待己坚持科研梦

在早期年代,残疾人士要追求纯科学学位资格非常困难,历经许多挣扎和挑战后,她成功获得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的基因遗传学(荣誉)学士学位和分子昆虫学硕士学位,以及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获得发育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

她记得2007年自英国毕业返马后,我国政府于2008年通过了《残疾人法》。突然间,她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毕竟当时有学术成就的残疾学者不多,许多人争相邀请她担任某某协会的主席,但她追求的并非名与利,而是想专心地做科研。

“我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我在马大共有3间实验室,其中很多器材都是我自掏腰包买的。我曾告诉自己,如果有一天我攀升到一定的位置,我不会再伪装自己,我要为别人争取应得的利益,我相信那是唯一能让国家迈向成功的途径,也是大马人互相关照的唯一方法。

“诚实待己是最快乐的一件事,这也是我一路走来的坚持。为了实现科研梦,我拼尽全力达成目标。我的个性就是从不妥协、倔强,对想要做的事坚持到底!”

她原本是在马大的生物医学系部门工作,但后来因人事问题,她申请转调寄生虫学部门,就在那里,她认识了约翰。跟她一样,约翰不喜欢骄傲虚伪的人,所以他们一见如故,关系非常要好。

分享知识指引方向

约翰进入寄生虫学部门工作时,才刚过退休年纪,诺艾莎实际上是他的上司,也成为了他最需要的支持者。她微笑说:“约翰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有时候,他去教堂时,我就把车停在教堂门口,一边吃汉堡,一边审阅科学文章,等他出来一起讨论。我们一起进行蜘蛛研究,一起撰写科学文章,一起为学生争取最好的福利,一起分享各种知识。他从来不放弃教学,即使生病了,他还是继续教学。

“虽然我们偶尔会发生争执,但我都知道他是为了我好。当我遇到挫折时,他都会为我指引方向,让我重新回到需要专注的事情上。”

约翰离世前,她问他:“你的东西要怎么处理?”他说:“由你来处理。”但她回绝了,因为她把重心都放在大脑和脊髓发育研究上。最后,在他众多的学生之中,他们一致认同让丘忠君博士继承约翰的知识遗产。

丘忠君:分享珍贵收藏品

丘忠君博士目前在玛拉工艺大学(UiTM)担任寄生虫学资深讲师。他在2006年与约翰相识。当时还是一名本科生的他,因为需要收集苍蝇,导师就让他去找约翰请教。

“第一次听他的名字,我还以为他是洋人,原来他是一名印裔。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在实验室,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感觉很凶和严肃,所以我跟他说话都小心翼翼的。不过,相处下来后发现,他其实是个风趣友善的人,跟他交谈很舒服。他让我欣赏珍贵的昆虫收藏品,有蚊子、苍蝇、蟑螂、蠕虫等等。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彼此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

合著17篇科学文章

本科毕业后,他进修硕士学位,期间也继续跟约翰合作。约翰总是在各方面给予他良言建议。有一件事特别令丘忠君印象深刻,他是使用猪只作为法医昆虫学研究用途的大马第一人,但在研究进行期间,他发现有另一个博士生打算复制他的做法。

“以前我还很天真,也没有想太多,后来我才惊觉那原来是一种竞争。不管是谁先开始,谁先发表文章,他就是第一人。庆幸的是,在我感到困惑时,约翰提醒我尽快发表文章,别让后来者捷足先登。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在2007年首先发表了文章。如果不是约翰的提醒,可能我还在一场竞争中犹豫不决。”

丘忠君与约翰合著了17篇科学文章,约翰是他大部分本地法医昆虫学研究文章的合著者。他们还在本地发现了至少两个双翅目的新地点记录,即Bengalia emarginata (Calliphoridae)和Fannia prisca(Muscidae)。

反应

 

要闻

明年第2季选10专家 参与马中科学家交流

(吉隆坡31日讯)马来西亚与中国预计在2025年第3季开始为期6个月的10名科学家与研究人员交流,以促进两国在科学、科技与创新领域的专业知识共享。

马来西亚科学院(ASM)总执行长哈扎米指出,这是根据2025年马中科技人文交流计划的一部分,届时将有10名中国科学家在两国共同优先领域接受培训,同时10名大马科学家则派往中国。

“两国科学家将探索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I)、区块链、能源、太空、疫苗、先进材料及半导体。”

优先考虑年轻科学家

他最近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科学家的遴选将在明年第2季进行,优先考虑年轻及职业生涯中期的科学家,同时他们回国后必须完成有用的项目。

他补充,大马科学家将由马来西亚科学捐赠基金(MSE)承担,该基金是支持研究、开发、创新、商业化及经济活动(RDICE)活动的国家替代基金。

此外,哈扎米提到,这项科学家交流计划是科学、工艺及革新部与中国科学技术部于今年6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成果之一。
该备忘录旨在加强两国科学家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科艺部长郑立慷之前提到,希望在2025年马中联合研究计划的第二批策略研究基金征求建议书(SRF-RFP)下,两国继续追求卓越研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