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肥胖”不是罪 为何变成心病难解?
社会不曾善待肥胖者,尤其对肥胖女性,各种贬低、歧视、攻击、嘲笑、否定等“日常行为”,都让肥胖者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心病”,更是一种看不见的长期“暴力”。(取自Elements Envato)
报道|陈绛雪
肥胖不是一种错,更不是一种罪。然而,社会对“肥胖”者从未友善,各种形式的歧视、攻击、嘲笑、贬低和排挤层出不穷。从越来越小的“成人童装”到职场对肥胖者的否定,肥胖逐渐成为了不被看见和听见的“心病”。尤其是社会对肥胖女性的苛刻态度,已不仅仅是衍生各种生理慢性疾病,还有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
并非所有的肥胖都是由个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引起,减肥方法也并非适用于每个人的统一模式。
在这个国际妇女节,同时也是世界肥胖日,卫生部与诺华诺德携手呼吁社会正视肥胖问题的复杂性和女性健康问题,改变单一的声音和长期扭曲的观念,给予肥胖者更多的关怀、支持、理解和接纳。
长期遭受隐形暴力
当社会对于肥胖的声音只剩下“都是个人问题,管住嘴,迈开腿”,反映的实况就是社会整体长期忽略了肥胖背后的复杂性因素。
在“瘦即是美”的单一价值观下,肥胖仿佛成了原罪。社会对肥胖的污名化体现在许多被视为普通甚至无伤大雅的日常行为,都是对肥胖者的集体伤害和心理负担:
●从小到大那些带有恶意的调侃,却被视为“幽默”、“玩笑”、“激将法”;
●尺寸越来越小的“成人童装”才是主流,大尺码服装属于“特别+少量”商品,理所当然标高价码;
●忽视肥胖问题焦点,而是着重于讨论她人身形,甚至以“形象欠佳”为由而否定肥胖者的能力和机会。
本地内分泌学高级顾问兼马来西亚肥胖协会(MYOS)主席洛哈娜教授(Prof. Dr. Rohana Abdul Ghani)强调,这种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可能造成肥胖者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忧郁、焦虑、自卑、自我否定等情绪障碍,甚至影响她们的社交和职业发展。
她指出,肥胖症患者的困境,反应了社会对肥胖的偏见。从社会角度而言,是时候反思及纠正扭曲的观念,正确认知“肥胖不是一种错,更 不是一种罪,而是一种慢性病”。
她坦言,对于肥胖症患者而言,她们渴望获得公平对待,而不是嘲笑和排挤,长期的歧视和伤害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卫生部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加重国家医疗负担。
全面突进肥胖防控策略
在政府和卫生部的立场和角度,责任范畴是重视肥胖问题、推动减肥政策及保障国民健康的举措,而医学专家和医疗护理人员则需要向大众普及肥胖的定义和危害,让人们明白肥胖并非个人标准,而是会引起各种疾病、需要专业治疗的健康问题。
卫生部内分泌病学服务主任兼马来西亚内分泌及代谢学会(MEMS)主席努莱茵医生(Dr Nurain Mohd Noor)呼吁必须加强针对社会对肥胖与代谢健康的广泛认知和教育。
她说,推广全面、综合的治疗与支持方案、赋能个人与社区至关重要。医疗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制药企业以及倡导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构建一个对肥胖患者更具理解、包容和支持环境的关键。
解决肥胖污名化
卫生部非传染性疾病副主任诺拉莉雅娜医生(Dr Noraryana Hassan)在深入剖析肥胖污名化对公共健康影响的同时,也强调采取综合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她也深入分析马来西亚当前的肥胖负担,尤其是女性群体的肥胖问题,并强调肥胖学会等机构的合作,对于有效解决肥胖污名化问题至关重要。
洛哈娜也强调采取跨学科模式应对肥胖及其相关健康问题的必要性。
她说,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健康状况,需要全面且赋予同理心的措施。
“随着肥胖被纳入全国健康及发病率调查(NHMS)的‘3+1’重点,也就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这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和肥胖症,我们必须改变社会对肥胖的认知,以培养同理心、理解和提供适当的医疗方案。”
一项针对204个国家的数据分析指出,全球超重或肥胖人口已从1990年的9亿2900万人增至2021年的26亿!(取自Elements Envato)
女性难逃肥胖歧视
女性在医疗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家庭核心角色,全球70%医疗工作者是女性,体现女性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远影响,然而,比起男性,肥胖女性也是最受歧视和不被理解甚至被排挤的群体。
承受许多不公待遇
肥胖症患者艾达塔希尔(Aida Tahir)说:“与肥胖共存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历程,从青春期开始,减肥就一直是我的难题。”
曾经,她也和许多肥胖者一样,自卑、难堪、长期承受许多不公待遇和难以言说的心理压力,心酸无法对人言,因为无人会理解。
在接受减肥治疗之前,她的遭遇也是众多肥胖者的经历,社会长期对肥胖污名化对肥胖群体造成的影响有多严重,只有当事人才真正的感同身受。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现在重新获得健康,没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了。”
内分泌病学拉惹努拉兹妮医生(左起)、艾达塔希尔、诺拉莉雅娜、努莱茵及洛哈娜共同呼吁人们改变扭曲的肥胖观,尤其是对女性肥胖者的歧见,正视肥胖问题的复杂性,给予更多理解和接纳。(主办单位提供)
全球肥胖率30年增3倍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一项针对204个国家的数据分析指出,全球超重或肥胖人口已从1990年的9亿2900万人增至2021年的26亿!
研究警告,若各国政府不采取改革行动,未来15年内这个数字将增至38亿人,相当于到了2050年全球6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研究指出,随着肥胖人口逐渐老龄化,届时全球约25%的肥胖者将是超过65岁的年长群,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医疗体系负担日益沉重。
弱势群体多肥胖
研究也预计,到了2050年,全球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人数将增长121%!其中三分之一的肥胖青少年将集中在北非和中东,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至于成年肥胖人口则超过半数将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和埃及这8个国家。
尽管不良饮食和久坐的生活方式被视为肥胖的主要因素,但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员索伦森(Thorkild I A Sorensen)在《柳叶刀》的评论中指出,肥胖的根本成因有待深入探讨:“社会弱势群体普遍呈现出持续性却无法完全解释的肥胖倾向。”
就“经济水平与肥胖倾向的影响关系”这一问题,《世界肥胖报告》指出,肥胖率攀升在中低收入国家更为明显,因为这些国家往往缺乏管理医疗系统影响的资源。
该报告指出,全球肥胖的成年人口预计将从2010年的5亿2400万人增加至2030年的11亿3000万人,其中东南亚、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肥胖率明显上升,预计从2010年至2030年将增长200%至400%!
此外,2级肥胖(BMI超过35kg/m2)的人数也将明显增加,从2010年的1亿5700万人增至2030年的3亿8500万人!
一个人的价值不应仅由其体型来衡量,肥胖人士同样拥有无限的潜力和价值。(取自Elements Envato)
大马肥胖率冠东南亚
回看马来西亚的肥胖率——高居东南亚之冠,在亚洲甚至全球范围也名列前十,昭告着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
世界肥胖联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大马是全球13个拥有足够卫生体系对抗肥胖问题的国家之一,若要成功遏制不断上升的肥胖问题,必须从落实有效的卫生政策着手。
肥胖率超过50%
根据报告,尽管大马有能力向肥胖宣战,卫生部也积极宣导国民重视健康,努力减少肥胖问题,但身体质量指数(BMI)远超标准的成年人仍持续增加。
数据揭示,我国的肥胖人数从2010年的814万人增至2015年的1017万人,而这个数字预计将在2030年持续增至1755万人!
《2023年全国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Morbidity Survey,NHMS)数据也显示, 马来西亚的肥胖率已超过50%,换言之,我国平均每2人当中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
需社会集体支持
这个情况进一步凸显了采取全面策略以应对这一日趋严重的健康危机的迫切性。
世界肥胖联盟最新发布的《世界肥胖报告》指出,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在关键肥胖防治政策的落实上达到零项或一项,新加坡亦位列其中,但其肥胖或超重人口比例仍略低于马来西亚。
该联盟主席西蒙巴拉克(Simon Barquera)及专家们也都发出警告,单靠落实卫生政策却没有执行力无法解决肥胖问题,这也不是单方面负责的问题,改变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集体行动。
“各国政府需要采取动员整个社会的政策来应对肥胖问题,包括进行食物标签和税收政策、打造适合运动的公共环境,以及更好地培训卫生人员提供肥胖护理。”
他强调,肥胖本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也是癌症、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每年导致全球近400万人死亡,比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还高!
但许多国家至今仍未针对肥胖问题制定有效计划。
给予肥胖女性同等机会
自2020年起,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将每年的3月4日定为“世界肥胖日”(World Obesity Day),而今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地生活”。
配合三八妇女节举行的“勇敢无畏,突破束缚:引领变革,重塑社会对肥胖的认知”为主题的论坛,除了深入探讨肥胖引发的各类慢性疾病,更着重关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为长期受肥胖问题困扰的女性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与关怀。
包容支善与支持
论坛主讲专家与肥胖患者一致呼吁:
●摒弃对肥胖者的偏见和歧视,尊重个体差异,营造包容友善的社会氛围,给予肥胖者同等的机会,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价值。
●关注肥胖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提供并采用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而非一味强调减肥。
●重视肥胖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医疗服务。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非盲目追求以瘦为美的单一审美标准。
●肥胖不是罪,更不应成为无法言说的“心病”。
内窥镜袖状胃形成术 治疗肥胖症不困难

报道|陈绛雪
图|国大医院提供
大马卫生部积极向肥胖症宣战,以减轻日趋严重的肥胖问题,降低各种慢性疾病风险。内窥镜袖状胃成形术(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 ESG)作为一项新兴微创减重术,以小创、无疤、无痛及复原快等优势弥补传统减肥术的不足,成为目前首选的减肥治疗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7年召开首届全球肥胖大会,明确定义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对如何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定义肥胖进行权威总结,随后给予肥胖一个独立的疾病编号——278.00号;美国医学会(AMA)也在2013年开会议决肥胖是一种疾病。
由于肥胖引起的代谢疾病和并发症成为健康危机,起源于1950年代的现代减重手术逐渐受到重视。美国“减重手术之父”麦森医生(DrMason)在1960年代发展出的多种限制式减重术,比如胃旁路手术(Roux-en-Y)和垂直束带成形术(VerticalBandedGastroplasty,VBG)等,为现代减重术奠定了基础。
九十年代肥胖症治疗革新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异军突起更进一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解决病态肥胖的方式。1990年代第一宗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为肥胖症治疗带来革新进展。
对于肥胖症患者来说,饮食和运动等传统减重方法往往收效甚微,而减重药物虽可辅助,但可能伴有副作用,且长期疗效有限。
胃旁路手术和袖状胃切除术等侵入性较强的减肥手术虽效果显著,但风险较高,恢复期较长,且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解剖结构改变,以致一些患者望而却步,而胃水球则为暂时性的治疗方案,取出后复胖及法律偏高。
2013年内窥镜袖状胃成形术”(ESG)的微创减重技术,成为肥胖症患者的新选项。这是一种透过上消化道内窥镜(OGDS)设施,在胃部内部进行缝合,将胃部体积缩小近70%,使其呈袖状。这种方式限制食物的摄入量,并促进早期饱腹感,从而帮助患者达到可持续的减重效果。
ESG不是手术的手术
内镜下胃袖状成形术自2013年作为临床减重手段开始,逐渐成为肥胖管理领域的重要突破,以及首选的微创、非手术减肥替代方案。
上消化道和肥胖症外科医生拿督聂利扎克赛副教授(Assoc Prof Dato' Dr Nik Ritza Kosai)解释,ESG微创术是一种通过内窥镜进行的非手术程序,无需腹部切口,既无创口亦无疤痕。
这使得它比传统减肥手术风险更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以及恢复得更快。
国大医院(HCTM)早前引进这项前沿技术,并成功实施约3宗手术,成为首家开展这项微创减肥术的政府医院。

无胃部切除或肠道改道
ESG微创术优势:
通过口腔进行,无需在腹部留下任何切口或疤痕,大大降低了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3-7天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缩短恢复期,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同于胃旁路手术,ESG不涉及胃部切除或肠道改道,降低了手术风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减重选择。
聂利扎克赛强调,体重和腰围是经年累月慢慢吃出来的,因此,肥胖症也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慢性疾病,如果其他慢性疾病一样,需要长期和结构化的干预措施,而不仅仅是靠短期的解决方案。
他进一步指出,“减肥”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肥胖管理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减肥外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学家和内分泌学家,这种合作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公众对肥胖症的认识和重视,将肥胖视为一种需要医疗干预的慢性疾病,而不是一种个人缺陷。”

减重“享瘦”不因为“好看”
减重术在治疗病态性中重度肥胖的问题上证实具有显著疗效,绩效通常采用1年至5年内多余体重(超重)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标准。
临床研究表明,ESG能帮助患者在1年内减轻15%-20%的总体体重,一名体重100公斤的患者,有望在ESG术后的1年内减重15至20公斤。
此外,在缓解肥胖症之后,患者也能改善因肥胖而引起的各种慢性健康问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和高胆固醇等代谢症候群。
适合无法常规减肥者
聂利扎赛克强调,不是所有肥胖者都需要通过ESG减重,主要适用于BMI指数偏高及无法通过常规减肥方式达到效果的肥胖症患者:
●身体质量指数在30-50之间,难以通过饮食和运动减重的患者。
●寻求非手术减重方案,不愿接受传统减肥手术的患者。
●患有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比如II型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终止症、关节疼疼痛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2小时术后护理与饮食
ESG手术通常在轻度镇静或麻醉下进行,过程约1至2小时,医生使用带有摄像头和缝合器装置的内窥镜,通过口腔导入胃部,在胃内进行缝合,将胃部折叠并缩小成袖状,减少胃容量,完成后取出内窥镜即可。
虽说ESG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减重方法,但任何治疗都有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比如一些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轻度恶心、腹胀或不适等症状。
因此,患者在选择ESG手术前,应充分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风险和获益,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术后护理及定期复诊。
2星期恢复期
此外,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在术后的两个星期内摄取流质饮食,然后逐步过渡到饮食及至恢复正常,而要确保长期减重效果和整体健康,患者在术后也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适量锻炼、饮食和作息健康。
聂利扎赛克说:“到第三或第四个星期,大多数患者已可恢复正常活动水平,进行一些轻度运动。”
必须了解的是,ESG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患者仍需改变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长期维持减重效果及整体健康成效。
同时改善消化问题
专家们进一步指出,ESG可改善消化和促进营养吸收,间接改善整体肠胃健康,比如通过减少胃容量和最大限度减少食物摄入过量,有助改善胃酸反流(GERD)等症状。
此外,临床显示体重减轻后具有改善肝功能,降低脂肪肝风险的潜在益处。

肥胖是代谢问题
胃肠病专科顾问周佳欣医生(Dr Deborah Chew)强调,肥胖并非简单的饮食和运动问题,而是复杂的代谢和消化道健康问题。
她指出,肠胃微生物群与肥胖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肠道细菌失衡会显著影响体重增加和代谢健康,而脂肪肝是常见的肥胖并发症。
从脂肪肝开始直至恶化成肝癌等严重肝脏问题,过程可长达10年,在这漫长的时间段已足够采取预防措施。
“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肝脏问题的重要措施,而内腔镜干预在肥胖治疗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ESG这种微创治疗为肥胖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项。”

胰岛素抵抗成因
内分泌专科医生诺蕾拉苏卡教授(ProfDrNorlelaSukor)从激素角度解释肥胖症的复杂性。
她指出,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主要驱动因素。
“激素失衡会影响食欲、代谢和减肥效果。”
医学人员在深入研究GLP-1受体激动剂(GLP-2agonists)和SGLT-2抑制剂(SGLT-2inhibitors)等治疗肥胖症药物之后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用于控制血糖的药物,也有帮助减重作用。
“早期诊断在预防长期肥胖相关并发症中至关重要。不仅能ESG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也能显著改善代谢健康,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为内分泌患者提供持续的体重管理支持。”

政府医院新突破
国大医院院长拿督阿兹米巴哈鲁丁医生(Dato’Dr Azmi Baharudin)说,该医院作为第一家提供内窥镜袖状胃形成术的政府大学医院,在今年3月举办研讨会,并已有3名患者接受ESG手术,术后绩效良好,无任何并发症。
根据一项涉及逾1万5000名患者的研究显示,比起大创口手术,ESG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仅约1.25%,且患者在术后5年内平均可减轻15.9%的体重。
提高生活品质
“微创治疗能大幅降低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和生活品质。”
他透露,该医院除了推广民众对ESG微创减肥术的认知,也致力于培训更多医疗专业人员,为高风险肥胖患者提供更安全、微创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减重后的健康表现
改善代谢健康:改善血糖升高、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改善II型糖尿病病情。
减轻关节负担:当身体重量负荷减轻,关节承压力跟着减弱,可助缓解关节疼痛及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患有睡眠呼吸终止症(Sleepapnea)的患者,ESG有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提升心理健康:肥胖症常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相关,当体重减轻,健康改善,自信心和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长期减重效果及整体健康成效
均衡饮食:遵循低热量、高蛋白、富纤维的饮食,并控制食物摄取量。
规律运动: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定期检查:监测体重变化和健康状况。
营养和心理指导: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和营养指导,获取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