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除了关心心肺肾 也要小心这无声杀手!
文/图|受访者与品牌提供
近3年,CEO的日常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和行动管控令打乱,然而随着我国踏入地方性流行病过渡期,CEO也逐渐适应并恢复疫情前状态,此时发现视力竟不如从前?除了自己,家里小朋友视力也变差了!
大多数人只关心心脏、肺和肾脏的健康,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器官。经过近3年的疫情调整,人们习惯居家工作、学习、线上社交和网上购物,而长期盯着屏幕,视力也逐渐受损中!
根据马来西亚国家眼科的最近调查显示:2018年有1万5000人接受了失明检查,其中58.6%被诊断患有未经治疗的白内障,如果他们在早期发现该眼疾并进行治疗,既能避免失明。
此外,马来西亚统计局的2014年全国眼科普查研究也发现,有41万3000人50岁及以上的大马公民患有某种类型的视力障碍,其中11万3000人是永久失明,而4万3000 例是由严重白内障引起——如果有时常进行眼科检查,就能有效地减少该悲剧的发生。

居家办公、网购等都会一步步损伤视力。
了解眼睛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18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应每两年接受一次验光师的咨询,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大多数与眼睛有关的疾病都是无声的杀手,如果我们现在不常提高警惕,一旦发生将无法治愈。然而,因为疫情的原故,我们在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急剧增加,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我们需要重新调整并优先注重我们的眼部状况,每两年进行一次的专业眼科检查。”MOG Eyewear验光师冯琲友说道。
如果你现已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建议至少需要每两年安排一次眼科检查,以更换正确的助视器。相对地,对于那些目前未曾使用任何视力辅助设备的人,则需要定时安排眼睛健康评估和综合视力测试来抢先了解自身眼睛的健康。
眼科检查评估
眼科检查评估,包括:
●各项视力检查;
●各项眼部疾病检查。

冯琲友。
检查主要是确保能够在最可治疗的早期阶段发现潜在的眼部问题。
一个人应该多久检查一次眼睛呢?几项因素参考,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和眼疾家族史。
以年龄组来分辨,参考以下指南。
1. 儿童眼科检查
视觉发育在孩子生命的前6个月迅速发展,并持续至十年之久。早在宝宝3个月大时,就可以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以确保他们的视力发育正常,同时能够诊断出任何可以早期治疗的潜在视力障碍。孩子长到3至5岁时,可以由儿科医生验光师进行检查,验光师可以进一步识别儿童视力的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此外,儿童眼科检查不仅是为了提早诊断或预防眼部疾病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大脑视觉协调。与走路或说话类似,视力发展是一种学习技能,有助于完成从阅读到接球和投球等日常活动。但是,如果孩子们的视力发育不全,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旦发现有轻微的眼睛不适或视力变化,应立即进行眼科检查。
2. 护眼责任
许多人在眼病的早期阶段不会察觉到任何症状,而且他们大多不知道年龄的增长是会影响眼部状况和视力健康。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如果没有及时诊断或治疗,可能会在年轻时就开始滋长,因此需要更加关注眼睛健康并时刻留意任何轻微的眼睛不适或视力变化,如:
·难以辨别颜色;
·需要时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光线水平;
·失去近距离观察的能力。
3. 眼睛老化问题
步入50至65岁的黄金年龄,患上以下4种普遍的眼部疾病的机率就会大大提升:
·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青光眼。
而老年人、有家族史或上述健康状况的人患眼部疾病的风险较高,必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照顾眼睛并不复杂,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视力:
·保持均衡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定期锻炼身体;
·戴上太阳眼镜来阻挡UVA/UVB 辐射;
·避免吸烟;
·购买合格的隐形眼镜;
·定时让眼睛休息,采取20-20-20法则:每花 20分钟看屏幕后,就花20秒的时间看20英尺外的东西。
无声的“视力小偷”/庄燉煌医生

今年的青光眼醒觉周,主题是“团结一致,建立一个无青光眼的世界”,提醒我们对这种悄无声息却可能致盲的眼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令人忧虑的是,青光眼至今仍是全球不可逆转的致盲的首要原因。2020年,全球约有7960万人饱受青光眼的困扰,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字预计将在2040年攀升至惊人的1.188亿人。
什么是青光眼?
我们可以将眼球想象成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需要一定的压力来维持其正常的球形。这种维持眼球形状的压力被称为眼压。眼压通常由眼睛内部不断产生的液体来维持平衡。然而,在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眼中,眼睛的引流系统如同被堵塞的管道,眼内液体无法顺畅排出,导致眼压逐渐升高。长期过高的眼压就像无形的重压,持续压迫脆弱的眼球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最终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影响我们的视力。

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眼中,眼睛的引流系统如同被堵塞的管道,眼内液体无法顺畅排出,导致眼压逐渐升高。
早期症状隐匿
青光眼之所以被称为“无声的视力小偷”,是因为其早期症状往往非常隐匿。患者在早期通常没有任何不适感,视力清晰度也可能没有明显变化。然而,随着病情悄然进展,周边视力会逐渐出现视野缺损。即使患者仍然能够看清正前方的物体,但能看到的范围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缩小,如同隧道一般。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患者往往不会因为早期视力模糊而就医,直到疾病发展到晚期,经常出现“撞人”等情况时才被诊断出来,此时视神经的损伤往往已经相当严重。
警惕风险因素
由于青光眼的隐匿性,了解自身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并提高警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风险因素:
●青光眼家族史: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你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存在某些医疗状况:如糖尿病、偏头痛、高血压和镰状细胞贫血等疾病可能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极度近视或远视:高度近视或远视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青光眼。
●有眼部损伤史: 眼睛曾受过外伤可能会影响眼内压的调节。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药物: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
治疗是防盲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损害是无法逆转的。但治疗和定期检查有助于减缓或防止视力的丧失,这可通过降低眼内压来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处方滴眼液、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所以为,预防,最重要!
视神经的损伤不能恢复已成了事实,因此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早期青光眼的检测和管理有助于预防视力减退或延缓其进展。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有助于在发生严重损害之前发现早期青光眼。
65 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1至2年进行一次的眼科检查。有患青光眼的风险的人,更需要频繁的筛查,由主治医生决定,因为每名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