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相扶走过低潮期 听懂轻生警讯救人一命

报道|aNGie

人们寻短见的原因也许只是微不足道,或许只是一时冲动。如果当下身边有个人可以劝阻,或在对方冒现寻死念头前就加以关注,相信一切悲剧都会改写。

人们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自杀念头?社会人士该如何帮助身边意欲寻死的人?

近年来,“自杀”几乎已成为社会风气,不少成年人甚至青少年在解决不了问题或感到厌世时,都倾向以死寻求解脱,殊不知此举为亲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在每年9月宣传“预防自杀”,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留美心理咨询教育学教授伍国文博士,同时也是心灵驿站创办人,他理解到身体生病需要医治,心灵生病了更需要疏导。为着社会的需求,他在美国教学之余,遂乘空档返回我国和同伴创办这个组织。

当中也针对日益强盛的自杀风气设立了“预防自杀小组”,打算从社区着手提供培训,他认为如果人人都能被培训成为自杀者的守门员,即有助自杀人数降低。

曾自残风险高

伍国文指出,从心理角度来看,当一个人觉得不被人接纳,没有归宿感,在社会或家庭里没有存在价值,感觉孤单、失落、绝望,就会有寻死的念头。

另一个因素是觉得自己负累了别人、负累了家庭或社会,认为自己若不在了,他们就能活得更好。

“这种念头通常发生在伤残者、生病、老迈者,或常被父母责备的孩童身上,他们会认为,家人为了他生活得很辛苦,也给家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在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下,就有了自杀念头。

“要注意的是,他们如果之前曾经试过自残,自杀致死率会更高。”

另外,也有一些突发原因让人一时想不开而寻死,比如在行动管控令期间,人们的生活被改变,社交生活完全隔绝,被迫一个人独处,和人群失去联接,看不到前面的路,就会失去人生的方向。尤其管控令期间造成很多公司倒闭,有些人忽然破产而且负债累累,没有再往前走的力量,最后演变成自杀案件。

也有好些青少年背负着家人过高的期望,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感到愧-对家人,会令家人失望,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当一些人面对有形无形的社会压力,遭受别人的白眼、家人的咒骂,认为世上有没有他的存在都无所谓,也可能会去寻死。

了解寻死因素

伍国文说:“我们做自杀防御的工作,要帮助一个人时,就得先去理解寻死者面对的困境和自杀的原因,并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同时要找方法帮助他们。”

大马的宪法里,自杀在过去曾是犯法的,虽然如今在法律上已不构成罪行,但人们对心理健康和自杀污名化现象依然存在,并把它视为禁忌,家里若有人自杀,也认为是一种难以启齿及耻辱的事,不愿意提起。

“就好比性是禁忌,不能公然说。在此情形下,有寻死念头者也不愿和家人朋友述说,觉得这种情形会为难其他人,会使自己或家人丢脸。约定俗成之下,让寻死者感到很孤单,没有倾述的对象,也失缺了心灵上的连系。”

自我压抑愈陷愈深

他指出,这些陷入困境者在面对问题时不会去寻求辅导员帮忙,而是自我压抑,以至愈陷愈深。如果在初步察觉到即帮对方建立关系,就可以起着防范自杀的作用。

“作为朋友或邻居,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做一个好撒玛利亚人去帮助其他人。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社会上的心理师和辅导员并不足够,而且也不能方方面面地兼顾到。要应对就只能培训更多的守门员,从预防方面下手。如果我们能做好预防这一块,维护整个社区及社群的心理健康,而非等到病入膏肓才去找医生,相信就能起到很好的预防自杀作用。”

如何辨识自杀念头?

如何从有自杀倾向者的言行态度上辨识对方是否有寻死的念头?心灵驿站预防自杀小组的组长李国汉指出,可从以下3方面观察当事人来侦测自杀的警讯和征兆:

【言辞】

●“我要结束这一切。”

●“我好累,我没有办法继续下去。”

●“没有我,我的家人会更好。”

●“用不了多久,你就不需要为我操心了。”

【行为】

●过去曾试图自杀

●策划自杀

●把珍视宝贝的东西送人

●冲动、危险的行为

●抑郁症,情绪低落,感到绝望

●交代身后事(把个人事务都处理清楚)

●立遗嘱或更改遗嘱

●购买或取消保险、更改保险收益人

●安排自己的葬礼

【处境】

●失去任何重要的关系

●配偶、子女或最好的朋友过世(尤其是死于自杀)

●身患重病或绝症

●财务困难、失去生活保障

守门员可怎么做?

李国汉说:“越多的警讯与征兆就表示有越高的自杀风险。我们可以透过QPR守门员的三部曲来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即是:

询问(Question)

劝说(Persuade)

转介(Refer)

1.询问

我们可以询问当事人:“你这一阵子是不是不快乐?”

“你有没有觉得生不如死?”

“你是否想过要一睡不醒,再也不醒来?”

“当一些人遇到很大的挫折或困扰时,他们有时会想轻生,我担心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由于自杀是个忌讳的话题,“询问”就成为最困难也最重要的步骤。然而,你我可能就是那个处在最有利的位置去察觉自杀警讯,并阻止自杀的关键人物。

●当事人能对我们吐露他们自杀的念头是一件好事。研究一再显示,当一个人被问及是否想要自杀之后,他们会感到释怀。询问“自杀”问题能够减低当事人的焦虑,同时也增加他们生存的希望。

2.劝说

在被问“自杀”的问题后,大多数有自杀念头的人会想要倾诉。这是采取第二个步骤──劝说的时候了。要去说服一个人不自杀和去寻求帮助,必须从“倾听”开始。先倾听,才能劝说。

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以成为一名更好的聆听者:

●给予他人我们全部的注意力。

●不打断对方;只有在对方说完时,才开口说话。

●不要说教、仓促下判断、或者责备。

●减少我们自己的心理恐惧,以让我们能专注在倾听对方。

劝说的目的是很简单的。劝说的最终目的是让当事人同意去寻求帮助。如果我们能让对方同意寻求帮助,就算是成功的“劝说”。

我们可以问:“你愿意和我一起去见一位辅导员吗?”(或者是一位宗教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或者他愿意接受的任何专业帮助)

3.转介

QPR的最后的一个行动是转介。以下是转介的基本原则:

●最佳转介法:直接带当事人去见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

●次佳转介法:得到当事人“我会去见专业人士”的承诺,并确保当事人确实约好并如期赴约。

●第三佳的转介法:让当事人承诺他会去寻求与得到帮助,并提供他们相关专业人士的联络资料。

●如果我们不知道任何在辅导或者帮助方面的专家,我们可以联系家庭医生,也可以拨打社区心理危机热线,以及心理健康的专业协会去得到转介的资讯。

●一些有自杀倾向的人会希望向他熟悉的神职人员或者辅导员等求助。这时候我们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得到同意下,我们可以陪伴他们去见那个他们认为可以信任和给予帮助的人。

迷思和真相

守门员在劝导或观察有自杀意图者时,也常产生一些迷思,不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李国汉列出一些相关的迷思与真相:

【迷思1】自杀是无法阻止或避免的?

真相:给予危机中的人及时的帮助,他们可能再也不会试图自杀。 

【迷思2】只有专家才能防止自杀?

真相:预防自杀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能帮忙减低或阻止自杀悲剧发生。

【迷思3】那些把“自杀”挂在嘴边的人是不会自杀的?

真相:他们很可能会尝试、甚至死于自杀。

【迷思4】自杀未遂者不会再尝试自杀?

真相:过去的自杀行为是一个高风险因素。

【迷思5】当我们直接问他人是否有自杀的念头,会增加他们自杀的倾向?

真相:不会!当我们直接地询问他人的自杀念头,我们帮助他们降低心中的焦虑,同时可能减低他们冲动行事的风险。

【迷思6】如果一个青少年向友人透露他的自杀念头,他的友人会向外求助?

真相:大多数的青少年不会向大人求助。

防止自杀小组

心灵驿站于2024年2月在马来西亚成立,愿景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疗愈、成长和蓬勃发展的空间。通过为心理健康顾问、社区领袖和社会成员提供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以致力提高能力并促进心理健康福祉。

伍国文说:“部分培训可能是免费的,部分则需要收费。不久的将来,这里也将提供直接的心理咨询服务。”

在心灵驿站成立以来,曾举行两场线上的守门员培训活动,大概有40人参与。接下来还会持续举办线上和线下的相关活动。

“自杀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公共健康问题,马来西亚也不例外。我们不时听闻自杀事件的发生,其中不乏青少年的个案。基于自杀事件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发生,我们必须透过全民的努力一起预防自杀。成为一个合格的QPR守门员便是一个大家都可以参与的第一线措施。”

培训逾600守门员

QPR守门员训练是美国QPR Institute 认证的守门员培训课程(属于收费课程)。此课程透过QPR授证讲师来进行培训,李国汉本身是当中一位认证培训师。他个人在QPR培训守门员的经验非常丰富。

据悉,QPR守门员培训已经在大马举行接近30次,培训超过600人。其概念类似学习心肺复苏(CPR),后者用于心脏突发状况,QPR则用于侦测自杀危机,进而给予相关的支持与帮助。

受访者:

伍国文博士

相关学历:美国心理咨询教育学博士学位、持有美国得州和北卡州的专业咨询师执照

身分:美国莪利肯州立大学心理咨询教育学教授/心灵驿站(Soulcare Counselling)创办人

李国汉硕士

身分:马来西亚注册及执证辅导员/QPR认证培训师

社区求助资源

●紧急电话999

●Talian Kasih  15999

●Talian HEAL 15555

●心灵扶助协会

Befrienders KL  +603-76272929

https://www.befrienders.org.my/

●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MMHA)

Malays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MMHA) 

https://mmha.org.my/

●马来西亚精神病学协会

Malaysi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MPA)

https://www.psychiatry-malaysia.org/

●马来西亚临床心理学协会

Malaysian Society of Clinical Psychology (MSCP)

https://www.mscp.my/

 

 
 

 

反应

 

要闻

疑与妻闹矛盾 警员跳河失踪

(古晋11日讯)一名警员疑因与妻子发生争执情绪失控,今早在亲人劝阻无效下,从敦沙拉胡丁桥跳河,至今仍下落不明,搜救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这起事件于今早约9时,在古晋敦沙拉胡丁桥(Jambatan Datuk Patinggi Tun Salahuddin)发生。失踪者是一名警员,事发时其岳父与家属曾在场试图阻止,但未能阻止悲剧发生。

据失踪者岳父透露,今早他交代女婿处理车胎问题,并交给对方一笔费用,指示他前往轮胎店更换爆胎。不料,对方从位于马当路的住家外出后,竟前往敦沙拉胡丁桥,并在众人目睹下跳河。

据了解,失踪者岳父的亲属刚好经过事发地点,立即通知岳父前来劝阻,惟对方情绪激动,坚持跳桥轻生。

截至今日下午3时,搜救人员尚未寻获失踪者。

有关当局已出动消拯队、警方及其他单位展开搜救行动。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