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隔夜不宜吃
喉咙痛滥用抗生素?

【保健资讯】
文|Dr.Zamberi Sekawi(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教授兼临床微生物学高级顾问)
抗生素发现开发以来,彻底改变了现代医学,成为了抗病战场上的重要盟友,有力颠覆曾经视为危险、致命的传染病。有了这些强效药物,以前对生命有危险的传染病,成为了可治疗的疾病,不仅让死亡率显著下降,也为无数人提升了生活质量。
然而,抗生素滥用、过度开药,尤其是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喉咙痛病例当中,已成为迫切问题,并严重威胁了抗生素的长期有效性。
此情况将导致抗菌素耐药性(AMR)蔓延,这一问题牵累的不仅是个人健康,而是全球公共卫生。如果问题持续升温,人类有可能迎来“后抗生素时代”,也就是说,轻微的感染会变成严重的健康问题,而常规医疗程序也更有风险。

在马来西亚,广泛民众缺乏有关抗生素的意识,并且存在长期误解,因此加剧了这一挑战。虽然有提高意识的教育活动等举措,但众多人仍然缺乏观念,导致有害做法延续,例如自行服药,或过早停止服用处方药。喉咙痛病例尤其令人担忧,因为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会大大加重耐药性。
许多喉咙痛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不需要抗生素。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止痛药、补水、含消炎剂的喉咙喷雾剂,即可有效缓解症状,正如最近发布的马来西亚多学科喉咙痛共识所述。
当务之急是直面这些误解,为公众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以促进负责任抗生素使用。

抗生素5大误解
以下5大误解,你我必须打破:
误解1. 抗生素可以治愈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误解之一,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喉咙痛,后者通常是由病毒引起。必须知道,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可是却依然被滥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全球研究显示,至少 50% 的抗生素被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导致不必要的耐药性问题。
误解2. 如果症状改善,提早停用抗生素是安全的
病患者通常感觉病情好转后,就会停止服用抗生素,认为感染已经消失。过早停药是耐药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未完成治疗后存活下来的细菌会适应、变异并产生耐药性,造成以后的感染更难治疗。完成已定抗生素疗程,才能确保有害细菌完全被清除。
误解3. 抗生素耐药性影响的是人,而不是细菌
人体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是常见误解之一。实际上,产生耐药性的是细菌,因此使得治疗无效。抗生素的滥用,尤其是主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中,包括喉咙痛、感冒或流感,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让以往可治疗的感染更难控制。随着耐药性增强,那些曾经能够轻松治愈的感染,可能需要更强效、更昂贵的药物,而且未必总是有效。
误解4. 共用或使用剩余抗生素无害
收起来剩余的抗生素,以备将来使用,或让家人共用,是许多马来西亚人的常态,认为这种做法实用。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每种感染都需要特定的抗生素、剂量和治疗时间。服用错药物,或剂量不当,不但无法治疗感染,还会导致耐药性。
误解5. 所有感染都需要抗生素
并非所有细菌感染都需要抗生素。轻微的细菌感染,通常适当的休息和补水就能自行缓解。轻微感染的抗生素过度使用,尤其是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喉咙痛,只会加重耐药性,减少治疗选择,并提高超级细菌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医学专家建议对症治疗,例如使用含低剂量消炎药的喉咙喷雾剂,可能更合适。
与其带着恐惧看待后抗生素时代的可能性,我们应该专注于医学不间断发展的潜力,因为抗生素仍然有效抵抗感染,而医疗保健体系韧性也将进一步增强。必须知道,抗生素不一定总是需要的,尤其是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如喉咙痛、感冒、流感等。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含低剂量消炎药的喉咙喷雾剂,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