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推拿师复工

在按摩推拿业7月1日复工,一些客人上门体验已几个月没有的脚底按摩。
(大山脚1日讯)在政府实施行动管控指令期间,视障的推拿师没了工作没了收入,好不容易才盼到了政府宣布并在今日复工!
在大山脚市区的仁爱脚底按摩推拿跌打医馆,除了有一名医师,医馆还有10名推拿师,其中有6人是视障人士,今日该馆是根据标准作业程序复工,包括为客人检测体温、消毒洗手液、保持社交距离、使用一次性床单、戴口罩等,而且在复工前,他们11人全部都接受了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
医师陈威延说,这些标准作业程序都是根据当初国防部高级部长的宣布,若有新的标准作业程序,他会遵守,因为这些视障人士都需要生活。

陈威延换上一次性床单。
“推拿的额外费用都是由医馆自行承担,所以推拿的价格保持不变。”
他说,未复工的前一天,已经有很多人打电话预约,今日第一天复工就已经接到不少电话,只是复工一小时,就已有7人上门推拿。

黎永鸿一直期待复工。
黎永鸿:靠400元生活
黎永鸿(64岁)是视障人士,他一直期待可以早日复工以便有收入。
询及已休息多少天时,他马上不假思索的回答:3个月又12天。
他说,在管控令期间,他天天都在听新闻,他不解的是,美发业、美容业都可以复工了,为何他们从事推拿的不可以复工?
“为何他们摸脸的(美容业)可以复工,我们摸脚的(脚底按摩)又不可以?”
他在这行业已经工作了13年,很需要复工后的收入,每个月开销都要一千余令吉,家里的电费、水费、保险费、门牌税、地税都需要缴,而且其中风的岳母,在安老院的疗养费用也需要他帮补一些。家里只有他一人,但一名已出嫁的女儿会偶尔回来。
他说,由于他属于残疾人士,因此获得福利局援助每个月400令吉,这些日子他就是靠这400令吉生活。
【视频】残疾不是限制 视障生舞台表演绽光芒

张丽玲不仅是一名表演者,也是一位艺术教育者和社会工作顾问。
(吉隆坡8日讯)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她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在现实的挑战中,她塑造了自己的道路。
张丽玲不仅是一名表演者,也是一位艺术教育者和社会工作顾问。更重要的是,她以非凡的毅力成为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首位视障毕业生,打破了对残疾人士的刻板印象,展现了无限的可能性。
毕业后,她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在艺术和社会服务的领域持续发光发热。她用戏剧赋予自己表达的力量,也用自身的经历鼓舞他人,让社会重新审视残疾人士的价值。
她深信,残疾不是限制,而是促使社会变得更包容、更进步的催化剂。
她以行动证明,真正的障碍从不在于身体的局限,而在于社会的认知。而她,正努力推动着这场变革。
自创自演舞台剧
在4岁时,张丽玲被确诊视网膜色素变性症,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她,也不明白那到底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很多医生对她说,她会失明。
她很讨厌这样的感觉,她很不喜欢自己是一个废人,因此她异常努力,要向所有人证明她的价值。
“我要向所有人证明我是有价值的。不仅如此,我在努力向自己证明我有价值,我足够好,我应当获得尊重,就像其他人一样。”
多年的努力,她的残疾,最终与她今天的成就都息息相关。
张丽玲参加过很多表演,人们通常的反应是,“噢,你做得很好”、“噢,你的声音真好听”,“你太棒了,克莱尔(张丽玲)”。
然而,对于这些赞美,她反而会质疑,对方说的喜欢,只是因为她失明了还是真心实意?
无论如何,有今天的成就,她非常感激其导师彼得,而她大部分的成就都归功于他。
“如果不是他,我一定无法成为编剧、演员、歌手、导演,更是无法成为如今的教育者。”
她也提到“Chachambo”是她自创自演的舞台剧,而这也是她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自己创作,自己出演主角,我还演唱了其中的大部分歌曲,我们想为所有人树立卓越和艺术的标杆。”
她直指“Chachambo”是进入主流世界的试镜,因为她们不能一直做残疾人艺术,而不参与主流艺术。
“我希望将来新加坡艺术界能让大家走到一起,我们可以为每个人创造无障碍的空间,我们应该被选中,我们和其他人一样优秀,我们值得被选中。”
表演带来改变
张丽玲14岁初中二时,看了《歌剧魅影》,听了克里斯汀达埃唱歌,令她深有感触。
当时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音乐对她内心的深深触动,而这也启发她,让她想以艺术为不同的残疾群体发声。
她也提及在出席一场活动中,有人询及“看到蟑螂你会有什么反应?”
“我当时想,如果能发出更强烈的信息,能带来什么改变?所以我暗自下定决心,我要用表演带来改变。”
“谢天谢地,我被萨尔艺术学院录取了,那是新加坡的三所表演艺术学校之一。”
尽管获得录取入学,但对她而言,一切都不容易,因为很多时候,她因为眼疾,在上课时不得不在一旁待着。
“因为很多时候老师会在全班面前演示舞蹈,我们要学老师的动作,但我做不到。”
她感到庆幸的是,她的同学施予援手,会在课后留下来专门为她讲解。
【亚洲女性系列·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