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激励盲点:赞美过程而非结果/何飞鹏

只赞美“结果”,组织很容易形成只注重表面功夫的文化,也会让那些在组织中从事基层工作,不易有具体成果的人,成为被组织遗忘的人。主管要经常表现出重视过程、更甚于工作成果的态度,确立一种认同正确的工作态度,正确的工作方法的价值观。
一个教育心理专家曾写过一篇文章,奉劝全天下的父母不要随便称赞小孩,尤其绝对不可以只就“结果”称赞。
例如:“你好聪明。”“你好可爱。”“你考100分,好棒!”“你是全班的第三名,好厉害呢!”
因为这样的称赞,要不是称许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就是称赞他所达成的成果。经常接受这样称赞的小孩,很容易自满于自己的天赋,而疏于努力学习;也很容易陷入只追逐成果,甚至学会不择手段地达成目标,而疏于对“过程”的执着。
正确的称赞方式是:“你上课认真听老师说,回家努力做作业,很棒!”“你过去这几个星期很认真读书,现在考了100分,很好!”
学会珍惜努力过程
好的称赞一定要强调过程,让小孩知道只要全心投入,只要过程正确,最后一定会得到好成果。即使结果或许未如人意,也不用太在意,让他们学会珍惜努力的过程。
“赞美过程,不赞美成果”这个激励原则,在组织中也百分之百适用。
一般的组织中,有形的奖励往往只针对结果,予以肯定和实质奖励,像是业绩大幅超越预算目标、顺利而完美地执行一项专案等等。
相形之下,那些“不论过程如何艰辛、困难,成果却不尽人意”的专案与人员,则通常会被组织所忽略。
只奖励有功者,却疏于肯定兢兢业业、但未必交出亮眼成果的工作者,组织很容易形成只注重表面功夫的文化,也会让那些在组织中从事基层工作,不易有具体成果的人,成为被组织遗忘的人。
口头勉励非常重要
要补救这种组织中“激励的盲点”,主管的口头勉励就变得非常重要。
主管要永远记得,三不五时就要对正确的工作态度、辛苦的工作过程、正确的工作方法,明确地表示认同和肯定,因为这代表了公司认同过程的组织价值观。
主管要能明察秋毫,对于组织中每一个认真工作的人给予肯定,利用私下的接触,清楚明白地说明主管了解部属的努力,也要为他们的投入表示感谢。或许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果,公司仍然认同他们的努力。
主管更要在公众场合中,表现出重视过程、更甚于工作成果的态度;要不时肯定那些在基层兢兢业业投入工作的员工;更要对那些为公司投入艰困任务,却无法立即得到明显成果的工作者表示理解与感谢。
日子久了,组织就会确立一种认同正确的工作态度,正确的工作方法的价值观。让员工知道,只要好好努力工作,组织会看得到他们的贡献,也会肯定他们的工作价值。
做了会上天,不做会死人/何飞鹏

以“做了会上天,不做会死人”的思考原则,可以将组织浓缩至最精实的状态,用最精简的人力、金钱和事务,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
集团内有一个BU(Business Unit)营运上面临极大的困难,我要求主管把团队精简到极小规模,用最低的营运规格运作,以减少亏损。期待用手中剩余的资金,获得最长的存活时间,以静待外在环境改变。
这位主管不知如何做,问我该怎么办?
我告诉他,把公司中现在正在做的事,全部暂停下来,逐项检查,如果有一件事现在去做,立即会产生很大效益的事,这种做了会上天的事,才去做。
另外,如果有一件事不做,就会出很大问题,不做绝对不行的事,这种不做会死人的事,才继续做。
这就是“做了会上天,不做会死人”的极简经营法,这也是丰田式精实管理的真谛。

剔除可有可无者
极简式的精实管理,真正展开来还包括人、钱、事3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这种“上天”与“死人”的现象。
在“用人”上,我们可以把公司内所有的工作同仁全部归零,先一个人也不用,然后再一个职位一个职位检讨人员的存在是否有其必要。
如果有一个职位一定要有一个人,公司才能运作,这个人就是有他会“上天”、没他会“死人”的人。经过这样的过滤,公司就能剔除可有可无的人,留下真正有效益的人,一般而言,经过极简的精实手段,组织很可能只剩下60%到70%的人。
资金是公司运作的活水,“钱”的精简运用也是“上天”和“死人”的概念。花了会上天,能让公司赚到更多的钱,我们才要花;不花会死人、会出大事的钱,我们也才不得不花。总之,要将公司中所拥有的每一块钱,都当作是公司的最后一块钱,小心谨慎运用,能不花就不花。
最后,在“事”方面的极简思考,道理也一样;公司中每天都会做各式各样的事,有些是例行公事,有些是业务生意的事,有些是生产制造的事,有些则是一般行政管理的事。
在“事”极简思考
一般而言,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和生意有关的事,如生产制造、业务。
另一种则是与生意不直接相关的事,如一般的行政管理。
会带进生意、产生钱,让公司上天的事才要去做。不做会死人、会出大乱子、会产生大问题的事,公司也才不得不去做。
公司极简的运营模式,通常是在处境艰难时的特殊情境,但“上天”和“死人”的概念,精准描述了极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