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2023年的马来西亚 放缓、重置、过渡/李兴裕

去年11月19日第15届全国大选之后,2023年伊始,团结政府被赋予了明确的任务,并被赋予了引导马来西亚走向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增长道路的重任。

大马人和投资者对政府寄予厚望,但又对政府重置和改革大马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以 建设一个更美好的马来西亚的表现感到焦虑。

在这一年中,政府启动了4大改革和转型杠杆: 昌明经济框架,旨在"推高经济天花板和"堆高经济地板";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旨在加速制造业转型,以增加经济复杂性和技术进步;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旨在加速大马的绿色和可持续增长议程;以及第12大马计划(2021至2025年)中期检讨。

尽管政府已意识到,我国的增长轨迹存在许多结构性弱点和障碍,但所选择的改革路径和既定的优先事项,必须在如何最好地安排和实施改革之间取得平衡,并载过渡时期减轻对经济的阵痛。

毫无疑问的,2023年是过渡的一年,也是设定水平的一年。2024年及以后会否祭出更多措施,还有待时间证明。

政府必须言出必行,绝不能在承诺的改革上退缩,特别是在重建财政空间和控制债务与负债方面。在缺乏深刻和有重大意义的结构性改革,来增强大马经济韧性和各项经济支柱,以应对影响当前增长势头的多维动态,加强优质的投资与提高竞争力,并刺激新经济领域的出现,以创造更好的收入就业机会。

政策的明确性、确定性和一致性,是建立国内外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因为目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普遍下降。公众信任是管理和实施有效公共政策的重要基础之一。政府也必须推动经济繁荣,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

消除衰退疑虑

大马经济是在充满面临挑战的全球环境中持续蓬勃发展。

当前的全球经济不明确因素,始于对各大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经济急剧放缓的担忧。

然而,过去几个季度,美国各项经济数据持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已消弭了经济衰退的忧虑。不过,中国经济的复苏力度则令人失望,归咎于低迷不振的房地产市场持续面临下行压力。

长期升息的环境、强势美元、通货膨胀、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以及近期的以巴冲突等因素,对全球经济构成下行风险,而这股态势看来仍将在明年持续。

在内忧外患下,今年首9个月,大马经济年均增长率放缓至3.9%。自今年3月起,我国的出口已连续8个月萎缩(今年首10个月按年萎缩8%),与此同时,国内需求也持续放缓。 

今年首9个月,私人消费按年增长4.9%,私人投资则增长4.8%。 我们预计第四季经济增长将更强劲,2023 年全年预测为 3.9%(2022 年为 8.7%)。

马来西亚经济在1月至9月期间已放缓至年均3.9%。2023 年,自 2023 年 3 月以来连续 8 个月(1 月至 10 月:同比下降 8.0%)导致出口萎缩和国内需求放缓。

 2023 年 1 月至 9 月,私人消费同比增长 4.9%,而私人投资增长 4.8%。 我们预计第四季度GDP增长将比第三季来得强劲,但今年全年增长将只有3.9%,远低于去年的8.7%。 

就业市场隐忧多

虽然劳动力市场状况仍具有弹性(9 月份失业率连续4个月企稳于 3.4%),但就业市场上的各种隐忧,影响着我们的劳动力。

截至今年第三季,与熟练就业岗位相关的就业不足率按年上升至 4.5%,达到创纪录的 192 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人数占 37.3%。这显示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导致技能与工作不匹配。

在这方面,为了促进技能发展,必须投资于技职教育与培训(TVET),使个人具备从事市场需求殷切工作的相关技能。技能提升和再培训、自我提升及终身学习,以提高就业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应对通胀和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压力是当务之急,也是最紧迫的经济问题之一。自 2021 年以来,整体通胀率上升得更高,促使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持续补贴和价格管控,例如食肆参与慈悯菜单计划,以协助缓解低收入家庭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压力。

整体通胀率已从  今年 1 月的 3.7% 放缓至 10 月的 1.8%,这要归功于食品、运输和服务通胀放缓。今年首10个月的整体通胀率平均为2.7%,核心通胀率为3.2%。 预计2023年全年通胀率增长2.6%(2022年为3.3%)。

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的?必须认清的事实是,生活成本压力没有快速解决方案。价格管控、补贴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生活成本援助现金发放,都只是短期纾困措施,并非长远之计。

探讨价格自由化

政府须探讨市场、产品和价格自由化,包括农业与食品市场的改革。这些措施包括发放更多准证,让更多业者自由进入市场,以促进商业竞争和提高效率,取消所有入口准证(AP)及遏制寻租者。

首相安华已呼吁大马经济系统内的所有垄断行为,以确保公众享有公平和更好的服务。 所以,让它发生吧!

令吉兑美元和新元汇率的疲软,削弱了国人和投资者的情绪和信心。去年3 月至今年11 月 28 日期间,令吉兑美元汇率累计贬值 10%,兑新元贬值 11.2%。

尽管美元走强是全球趋势,一般上不代表大马经济存在重大的基本面弱点,但我们必须增强经济韧性,并解决可能令大马处于风险范围的脆弱性,包括由于对新兴市场资产失去兴趣,转投避险资产所导致的严重资本流出。

我们认为,由于美元走强,短期内没有加强令吉的任何捷径,政府须与国家银行合作,通过改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来加强经济韧性;解决结构性弱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和营造友好的投资环境,以进一步推高外来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直接投资(DDI),并扩大出口,以增加令吉币值。

反应

 

名家专栏

提高薪酬占GDP比重/白文春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发达国家的员工薪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超过50%,马来西亚正努力追上这一水平。

为了支持员工工资的持续增长,我国实施了最低薪金制和渐进式薪金政策。

然而,我认为实施这些政策虽好,但可能还不够,大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在10年内实现员工薪酬占GDP的45%的目标。

在我看来,大马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继续鼓励更多的企业,无论是本地还是外来直接投资(FDIs),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或服务的利润一般都较高。由于有更好的利润,这些企业才能支付更高的薪水给本地员工。

目前,大马已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有助于创造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而且大马可以借此机会,而不必从头做起,可谓占据了天时和地利。

根据大马策略与国际研究院(ISIS)的数据,大马是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它占全球组装、测试和包装市场的13%。

同样,电气和电子产品在2024年占了大马总出口的近40%,反映了这一行业对国家经济增长和高收入就业创造的重要贡献。

贸易战中巩固地位

在我看来,大马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的地位,预计将在中美贸易战2.0中得到巩固,而特朗普自今年2月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已展开新一轮关税贸易战。

特朗普政府已宣布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征税10%(这是在已经征收的进口税之外),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税,虽然这两个国家是美国的亲密贸易伙伴。当然美国认为,中国很多商品是经过这两国进口到美国的。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刚刚与美国签署了新的贸易协议,协议自2021年开始,至2036年到期,而两国也曾在之前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此贸易协定在2020年到期)。不过在最后一分钟,特朗普政府同意延后征收这两国的进口税30天。

由于中美贸易战,许多外商直接投资被迫将生产线从中国迁出,转移到亚洲地区,以避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同样的,一些中国公司也采取了相同的举措外迁。

这些迁移使到大马私人投资最近这几年有所增加,因此大马可说是受惠国之一。目前,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大马的机械和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已增至超过40%,显示有更多的私人投资把资金投入了制造业。这是一个好现象,因制造业可创造高收入就业机会。而在此之前,自2015年以来,这一比例约为35%。

除此之外,我相信因大马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的强大地位,也帮助吸引了大跨国公司到大马外来投资数额巨大的数据中心。这对未来大马发展高科技行业及创造高收入就业机会来说,是一个正面的发展方向。

警惕科技环境快速变迁

尽管如此,我想我们还不应自满,我认为大马应始终保持警惕,关注高科技行业商业环境的变化,以免被甩在后头,失去良好的商机。

例如,最近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发布了一款人工智能(AI),震撼了全球科技行业,因该公司所发布的人工智能模型,其能力可比大跨国公司如谷歌和OpenAI的作品但价格廉宜。再加上DeepSeek的人工智能是开源模式(开源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修改和分发源代码的科技),愿意技术共享,让全球开发者受益,吸引众多开发者投身其开源生态,有望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这在美国还针对中国高科技打压时,DeepSeek人工智能的发布是这些美国大公司所始料不及的。

同样的,早些时候,大马的橡胶手套公司也面临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那是因为随着冠病疫情的爆发,橡胶手套的价格突然飙升,利润大增,吸引了中国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生产胶手套。这导致疫情后,橡胶手套供应过剩,价格大幅度下铁。好在大马的橡胶手套公司经历了两年的巨额亏损后,还能撑着。

在疫情前,大马的橡胶手套公司占有约60%的国际市场,如今可能只有约40%。而随着美国对中国橡胶手套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但商业环境已产生了巨大变化,不同往日。

因此人人都说,商场如战场,我不确定这第二轮及扩大至更多国家的贸易战将会如何发展,也不清楚它会持续多久。

贸易战影响企业部署

但我认为这一轮贸易战的影响,可能会再次影响企业未来的决策及部署。因此,大马商家须时常关注贸易战的演变,才能把握好商机。

虽然目前大马被视为全球电子供应链中的重要参与者,但政府在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推动了一些新重点行业来加强未来大马工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化工、制药和医疗器械。

然而,根据2024年的出口数据,化学品及化学产品、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出口仅占大马总出口不到5%,而光学和科学仪器设备的出口也只占不到4%。这显示,与电子行业相比,大马在这些所要推动的行业中仍处于非常小的规模。而要把这些行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仍需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新工业大蓝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指引方向,但我认为,大马还需要提升人力资源能力,因为没有足够的熟练员工,高附加值的行业很难发展壮大。依我之见,如果大马不能提升人力资源能力,那要在10年内实现员工薪酬占GDP约45%的目标将会显得很困难。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