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盲盒Labubu风潮来袭,是在割谁的韭菜?/萧伊妗
Labubu是由一位出生在香港,现为比利时籍的艺术家龙家声在2015年所创造。Labubu玩偶有着可爱清纯的大眼,长长的耳朵和顽皮的微笑,它其实是一只是受到北欧神话的启发所创造的精灵。
在这个系列中不只有Labubu,还有Zimomo、Mokoko 和Tycoco,其他的延申家族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在2019年时,龙家声与中国的玩具公司泡泡马特 (Pop Mart) 签订了独家授权合约。 泡泡马特是一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玩具制造商,主要生产盲盒玩具。
在Labubu出名以前,泡泡马特已有很多在双十一时卖到售罄的商品。销售榜一是Molly,接下来才到最近很夯的Labubu。

(取自Labubu官方X平台)
明星效应
根据最新资料,泡泡马特2023年收入63亿人民币,净利超过10亿人民币,主要消费者来自于90后和00后。
刚开始时,Labubu的价位是100多令吉,随着明星效应,现在在二手市场可以炒高至200多令吉。在泰国更是夸张,自从泰国籍的韩国组合Black Pink成员Lisa在社交帐号展示了她Labubu收集后,Labubu 更是水涨船高。
单日营业额可以突破1000万人民币,创造了泡泡马特海外门店单日销售最高纪录。
如果你与我一样是80后,或更早一代的人,一定对这些流行嗤之以鼻,或许还会觉得莫名其妙。然而泡泡马特的创办人王宁同样出生在80后,他却有不一样的商业触觉。
盲盒的原身为80年代就风靡日本传到东南亚的扭蛋机。再早期一点,这些商品就像是是60-80年代的Tikam。本来是小众情怀,花小钱可以买惊喜。然而,在影视动漫周边的带动下,收藏者的强烈喜好已淡化扭蛋机与盲盒是投机的韭菜盒子的事实。
贫穷本质
更有人称,生活经济压力大,买一个盲盒,带给自己一些小确幸,何乐不为?这与撰写《贫穷的本质》的诺贝尔经济学家的作者所提出的,穷人即使再穷,也会买花钱买一些看似不重要但可以让自己感到开心的物品一致。
打开盲盒前,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那种款式,在拆封后才“揭开谜底”,商家还会推出具有收藏价值的“隐藏款”。像赌博一样让人们上瘾,人们会因为第一次开箱的经历,而再次购买盲盒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商家发现了“盲盒”的套路,现在已延申至文具和饮食业。
很多受访的大人们都坚称自己不买名牌,买几百块的盲盒算是“降级消费”,其实对理财没有冲突。我想,只要是你能理性消费,不至于买手办或者盲盒而欠债当投机,其实都还行。
但是,如果你身为家长,你就要非常小心了。因为小孩的思想还未成熟,朋友之间会有比较,抽到热门款的盲盒会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由于盲盒是随机的,拆盲盒的结果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会反复激活多巴胺,小朋友很容易因此上瘾,这些盲盒已被证实助长孩子们有投机的心理,会养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方式。
破解盲盒成瘾
作为家长,我个人认为有几种破解方式:
1)不要让孩子有收集的心态
为了防止年幼的孩子对这些商品上瘾,我们可以先理解扭蛋和盲盒商家在利用消费者要收集一整套的心理。这比普通买东西本身更对荷包有杀伤力,因为谁也不知道会扭到什么,好奇心拽着人一步步上了扭蛋机的瘾。
2)让孩子明白这些手办的原价与真实价值
在日本旅行时,商场其实有卖一些与扭蛋和盲盒里同样玩具,然而经过盲盒包装后的价格几乎与无包装的玩具贵约20-30%。让孩子明白商家的套路有利与孩子理性消费。
3)减低物质攀比的心态
有时候孩子为了社交,会不自觉地跟随朋友圈买一些其实自己没有很喜欢的物品。
再大一点的孩子也喜欢立人设,展现自己新潮的一面。这尤其发生于不善于沟通的孩子身上。
我们可以帮孩子找出他们的优点,并让孩子建立自信,降低孩子依赖物质来社交。孩子们可以利用手工品,笑话输出等成为孩子们的话题以达到同样的社交的目的。
总得来说,对于没兴趣收集潮品的人来说,盲盒割都是韭菜。潮品达人则认为小庆幸买开心和关注理智消费还是值得的,最重要是不要让自己上瘾影响自己的理财计划就可以了。
【独家】盲盒引抢购·带旺实体店 高仿商盯上搅乱市场

抽盲盒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就是盲盒的魅力。
潮玩产业:盲盒玩转市场(下)
独家报道:游燕燕
盲盒的魅力足以让人疯狂!
有人因为买不到盲盒而哭泣;有人因为抢购而大打出手,就连学校也禁止学生带Labubu玩偶到校。
盲盒爆红,自然被不肖商人看中商机,制作出劣质仿冒品,甚至还有高仿品,来欺骗消费者,甚至连拿货的店家也会“中招”,欲哭无泪。
对此,游戏专卖店业者和盲盒收藏家林嘉嬿有深刻的经历,感叹潮流趋势如同潮水般翻滚,每一波都可能引发行业的巨变,甚至操纵人们的精神思想。
当初,因趁着盲盒趋势和市场潜能而引进盲盒,业者并未想到其效应如此之大,火红度超乎想象,盲盒经济一触即发。
游戏专卖店业者表示,在大马还未掀起盲盒潮之前,大部分人都是从中国网购平台购买盲盒,后来许多实体店开始售卖盲盒,越来越多人转向线下购买。
这就奇了,线上购买肯定较便宜,为何盲盒粉会选择帮衬实体店?
业者解释:“不同的盲盒里装着各种款式的玩偶,要等买家打开后才知道自己抽中什么。上网购买一般都是在家开盒,如果没抽中又要上网买,再痴痴等货到。
“在实体店很多人都是现场开盒,抽不中还可以马上再买,直到抽到想要的为止。
“抽盲盒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就是盲盒的魅力,给人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跳感。”

抽盲盒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就是盲盒的魅力。
网购盲盒难辨真假
此外,他也提到,网上购买盲盒难辨真假。虽然实体店的价格较高,但至少可亲自确认是真品,即使买到仿冒品,也能有个明确的问责对象。
业者坦言自己也曾是仿冒品的受害者,进货时发现有仿冒品混入其中。
“我们店里绝不售卖仿冒品。问题是,店里的进货量很大,很难一一检验所有货品的真伪,难以控制有鱼目混珠的情况发生。”

林嘉嬿提醒买家要慎选店家以免受骗。
店家“秤重量”收隐藏版
买家也要提防店家的欺骗行为。
林嘉嬿曾到过一家“黑店”,发现店员在秤盲盒的重量,显然是想把热款和隐藏版的盲盒收起。
据悉,为了抽中心头好,不少人会使出摇盲盒、秤重量等招数,但大部分店家规定只能摇盲盒。
“更离谱的是,我在该店购买的盲盒价格是49令吉,开盒后抽不到想要的回到店里打算购买另一盒,结果发现价格已涨到59令吉。这种坐地起价的行为令人气愤!
“此外,买家也要慎选店家,否则好的盲盒都被店家秤走,顾客只是在帮他们清雷品。”

防伪标签附有二维码扫描查证真伪。
抢购场面混乱爆冲突
盲盒迷从小众变大众,越多人爱,情况就越疯狂。
林嘉嬿曾亲眼见证粉丝为了抢购Labubu盲盒,导致场面一片混乱。
她分享道,泡泡玛特在本地某间购物中心开张第一天,人潮超级夸张。当天,只限前500名顾客可以购买整套Labubu盲盒。她前一天上网排队拿号码,成功抢得500名内的排号。
“我的排号是400多号,从早上10点排到傍晚6点才进到店里。店员规定要在1分钟内结账,否则就要离开。”
学校禁带Labubu
“我在现场看到有人因无法在一分钟内结账而大哭,还被工作人员强行拉走。”
另一次,她在今年8月参展动漫活动,泡泡玛特也是参展单位之一,在现场会售卖Labubu盲盒。
该活动是早上10时开始,有些人在前一晚凌晨2时就在现场排队。可是,隔天开门后,熬夜排队的人看到提早入场的参展商已经在排队就很生气,因而引发肢体冲突。
Labubu“乱象”甚至燃烧到学校!有学校已禁止学生带Labubu上学,避免孩子过度炫耀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很多孩子会因为‘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态而要求父母购买,这将对父母造成经济负担,而且有钱也未必买到。”

店家若要靠售卖盲盒生存需要有很多库存单位供消费者选择。
库存要多才能生存
除了泡泡玛特,市面上还有许多盲盒品牌。如果游戏专卖店或盲盒店要靠卖盲盒生存,库存单位(SKU)是越多越好。
业者说:“售卖盲盒要能够生存,就需要有很多库存单位供消费者选择,毕竟这是一种重复消费模式。
“但其中的风险是,不是每款盲盒都受欢迎,店家需要面对滞销的亏损。”
据店家观察,之前盲盒买家都以华裔居多,现在马来同胞也增加了不少。
业者指出:“自从三丽鸥(Sanrio)近年开始推出盲盒后,许多马来同胞也成了盲盒粉。”
盲盒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但相较于学生,经济能力较好的在职成人更愿意花钱购买盲盒。
赌徒心理万物皆可“盲”
随着各行各业刮起盲盒风,“万物皆可盲盒”一度成为流行语。盲盒市场可谓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商家做不到的。
从普遍较为人所熟知的潮玩界“常青树”扭蛋、童玩零食健达(Kinder)奇趣蛋、游戏卡包、快递盲盒、彩妆盲盒、服装盲盒、文具盲盒,到越来越新奇的盲盒玩法,都实实在在证明了盲盒带来的经济效应。
例如早前令全马为之疯狂的霸王茶姬“撕杯”抽奖活动、快餐店盲盒套餐等,其实这些还不算新奇,更新奇的陆续有来,比如生鲜食品类的盲盒。
在中国的生鲜市场,如果有一个摊位挤满围观者,可能是摊主正在打开榴梿盲盒,问你怕未!
海鲜盲盒吸睛
每每趁榴梿大量上市之际,榴梿盲盒便成了火爆生鲜市场的热词。榴梿盲盒主打的是榴梿现买现开,不同于已经分装好的榴梿果肉,消费者“愿赌服输”,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下一整个品质未知的榴梿,开出多少吃多少。
海鲜盲盒也吸引了不少人关注。水产市场的商家从32种海鲜中随机选5种,运气好的人可能买到帝王蟹、面包蟹、象拔蚌等,为开盲盒增添了不少刺激元素。
市面上任何盲盒产品,都会激发消费者的“赌徒心理”,毕竟人人都迷信小概率事件。这是人性使然,也是以小博大的绝佳机会,人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天选之人”。
实际上,除了一些玩偶类的盲盒需要前期的设计成本,其他大部分的盲盒都属于低成本高利润高复购产品。
一次不中就买两次,两次不中就买三次。低成本、高毛利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同时因为盲盒的上瘾机制,又给商家带来了持续的盈利。
如此天赐的商机怎能错过呢?难怪商家纷纷效仿,形成了万物皆可盲盒的众乐乐场面。
盲盒之所以能从小众市场走到主流市场,Labubu绝对功不可没,但它是否真能带红其他品牌的盲盒?
最终,盲盒真的能像数据所显示般“红”到2032年?
任何潮流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究竟是昙花一现或细水长流?究竟是真爱或跟风?时间可以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