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20年储水/股悦
退休,几乎是每个人毫无选择的唯一出路;如今,更多人所追求的梦想是:财务独立,提早退休(FIRE)。
在谈退休规划之前,先来分享居民A和居民B之间的一段对话,如下:
居民A问居民B:“你们住居的地区时不时都会面对制水的问题,你们会如何处理此事?“
居民B回答:“在制水前,我们都会将家里各大大小小的桶盛满水,以预备未来数天的用水量。”
居民A说到:“那很好,未雨绸缪。”紧接笑着问:“但是,如果制水超过20年呢?”
居民B感到相当惊讶,并反问:“这…这怎么可能?”
其实,居民A所指的“水”,就是薪水。在制水的时候,大家都会忙着储水,以应付制水期间的用水量。
同样的情况,在我们退休“断水”之前,我们是否已准备好未来20年或更长久的“储水量”呢?
提早退休与否,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是否拥有足够的“子弹”,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准备?
乔治·富尔曼(George Foreman)曾经说过:“重点不在于我什么年龄退休,而是在于到时有多少收入。”
私人界打工一族的退休金,主要来自于公积金,并且取决于雇主与雇员的每月贡献和每年所获得的股息。
根据公积金局在2019年起所调整的基本存款,55岁的会员在第一户口应有至少24万令吉的存款。
此基本存款是为了确保会员在未来20年的生活,每个月有至少1000令吉的生活费。
显然地, 以最低的基本存款是难以应对未来20年的退休生活,而更另人担忧的是,财长在今年3月披露,逾半的会员在户口只有少过20万令吉的存款。
不仅如此,在这当中,有一半的会员,在5年内就耗尽了所有公积金存款,但这也并非是什么新鲜的新闻了。
如果只是光靠公积金存款作为养老金,除非是高薪一族,每月高额贡献公积金存款,否则难以拥有足够的退休金。
为此,财长鼓励年青人,如从20岁开始能每月投资500令吉,假设年回酬为6%,那么,到了60岁退休时,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复利力量宇宙最强
这就是“复利”(也就是利滚利)的神奇魔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宇宙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复利。”
以同样60岁达成百万令吉的养老金,假设年回酬为6%,但起跑点不一样,每月需要投资多少钱呢?
25岁开始投资,每月需要将近700令吉;30岁则要每月近1000令吉;35岁约1500令吉;40岁约2200令吉;45岁约3500令吉。
由此可见,越迟规划养老金(而这当然也包括其他财务规划),每月所需的投资负担也越来越重。
这也是为何在理财方面,相信大家都听过耳熟能详的一句劝告:越早开始投资越好!
别忘了,股神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一句投资名言:“投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
为何巴菲特如是说呢?因他清楚知道,在复利的魔力之下,越早投资,且持有的时间越长久,它就能发挥更大的效果,让财富带来重大的变化。
【南视界】复利的奇迹!EPF如何帮你成为百万富翁
一位年仅35岁的打工族通过公积金存款积累了近200万令吉,这背后不仅是高收入,更重要的是策略性存款和复利效应的充分利用。
这位年轻人收入较高,月薪达5万令吉,加上每年约20万至30万的花红。但即便如此,他并没有将所有收入用于消费,而是选择每年利用公积金的自愿缴纳机制,自存10万令吉,进一步增加退休储蓄的增长速度。同时,他坚持不动用公积金存款,充分利用复利的力量,以此积累出显著的财富。前10年,他存下了第一个百万,而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的存款快速翻倍,接近200万令吉!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复利的强大作用。尽管复利初期增长缓慢,但随着本金的增加,积累速度显著提升。这样即便是普通打工族,只要合理规划储蓄、善用公积金机制,也能逐步接近财务自由的目标。
这位年轻人的案例告诉我们:善用公积金的自愿缴纳机制、保持储蓄增长,并在长期内坚持不动用本金,是让财富稳步增长的关键。通过这些稳健的财务习惯,我们每个人也能迈向更加安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