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政棍蝗虫夹袭,面对红海怎么办?/拿督刘明
我上一期的文章:“政棍蝗虫夹袭,中小企业情何以堪”在网络电台的推波助澜下炸开了锅!最近我出席几个活动,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都和我聊起“引清兵入关”这词,说我很贴切地道出了中小企业的困境和心声,也对政府大开门户的作法非常无助和无奈!
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能够引起社会大众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共鸣,甚至让一些当政者对这个课题的关注,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曾经也受益
这篇文章恰逢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拜访马来西亚期间刊登,我仿佛成了一个不知好歹的搅局者,为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增添了少许灰暗!
马来西亚是民主国家,任何论述都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只是我有一点“受宠若惊“被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点名反驳。
YB林立迎敢怒敢言的从政态度是我敬佩的人民代议士之一,他的批评我当然虚心受教,虽然我不太认同他的观点,故我恳请YB林立迎暂时放下他擅长以数据说故事的律师身分,实地拜访或问一问他身边认识和不认识的中小企业朋友,听一听他们对这一波“蝗灾”的遭遇和感受,也许从不同角度看事情,会更有代入感和共鸣!

我用“蝗虫“来形容中企内卷我国,并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形容词。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她的经济天翻地覆地成长,飞快地窜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自己也是中国冲击1.0的受益者,更何况身为炎黄子孙,我绝对乐观其成中国崛起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
但是中国冲击2.0带来的产能过剩,确实扭曲了世界经济的秩序、严重威胁很多国家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当然包括我们的国家马来西亚,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勿入红海
自我懂得营销以来,我读懂的所有教科书都教导我们从创新来区隔竞争对手,以免堕入红海的激烈竞争,削价绝对是最后一个逼不得已的选项。
但是中国企业的所谓创新,几乎千遍一律都是如何从价格上争取市场份额,谈的都是性价比而完全罔顾产品的价值。
最近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砸巨资打广告的拼多多海外版Temu,又是另一个把价格往死里打的所谓“创新“平台!
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的廉价商品,一波接一波、连绵不断的套路,不止让我们这些零售商看了心惊胆战、怀疑人生,相信更让其他网购平台尤其是Lazada和虾皮面对最艰辛的挑战、穷以应对!
Temu和其他网购平台不一样和更具破坏性的是:他们无底线压榨供应商和给顾客7天无理由退款的舔客方式,只有内卷的中国商家愿意供货,我国商家是边都沾不到的!
做生意内卷到如此地步,至于吗?
残酷的邂逅
然而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Temu”这一个“美丽“的“邂逅“,绝对会让我们的国民尤其是马来同胞爱到如痴如醉,但如此一来,更多的国内消费将“飘向北方“,让原本疲软的经济更雪上加霜。(Temu 马来文应该译为相遇或邂逅)
罢了,我假如继续数落中国企业的不是,肯定会被某些人定调为不思进取的鲁蛇(loser),咱们就此打住吧!
我要在这里郑重声明,我甘冒天下之不讳而道出马来西亚中小企业之艰辛和挑战,是出自一颗爱国之心,绝对是对事不对人,也绝对没有反任何国家的意图,更何况一个蝼蚁小民,我何德何能?
有朋友问我,面对这些势不可挡的残酷状况,我们该如何应对?我说我没有答案,各安天命吧!
应对方案
不过我还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些方案,让大家脑力激荡一下。
1)节流开源
假如你的生意正面对中企的“龙卷风“,我劝你尽快把亏损的业务或分店等结束,把公司规模缩小止损,先生存下来,再寻新的商机。
假如你有机会再开拓新商机,记得避开中企有优势的行业,敬鬼神而远之!
2)另辟渠道
我最近有幸成为圆梦工厂所举办的创业大赛的其中一位导师。我的学生是一位刚从日本归国的汽车设计师。
他原本是想标杆日本的muji, 我告诉他作为一个新晋的品牌,muji的产品链太多,新品牌最重要是聚焦。
结果我们选择用设计来赋予传统文化产品新的生命,如用风筝做为璧灯、马来粽(ketupat )化身为车内香氛等等..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避开被蝗虫追杀的重灾区:一般的消费市场如商场和线上平台,专注于游客,反正免签后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中国游客倍增,他们一定会毫不吝啬地购买一些伴手礼和纪念品回去送人。
我们标杆日本著名伴手礼“Tokyo Banana “, 假如我们的产品设计是独一无二的、是游客必买代表马来西亚的纪念品,这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渠道!
最重要的是,外企不容易进入这个领域!
3)“共同富裕”
倘若你身处的行业很有前瞻性,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你又经营得不错,只是担心外国势力的恶性竞争。
为了继续保持竞争力,你无妨和一些国外的同行联手,共同打造更大的商机。
西方谚语云: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 (既然无力抗衡,共同富裕吧)
和比你大几倍的竞争对手联营,当然包括中企,与狼共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宝腾汽车零件供应商的经验前车可鉴,自己斟酌吧!
我不想在这里谈什么建立品牌等老掉牙的方法,因为大军压境,自创品牌来不及也未必管用!
最后一招就是:政府立法管制!不过假如我们的执政者还坚持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继续高举自由贸易这神圣不可侵犯的“共赢“大旗,我们无话可说,因为我们选出来的政府心甘情愿让他国赢两次!
认命吧!退堂!
免责声明:
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中小企业不能再观望 ESG成企业生存关键
报道:李琇云
(吉隆坡20日讯)“环境、社会和监管(ESG)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地中小企业不能再观望!”
大马环境、社会和监管公会总会长拿督谢国雄博士说,ESG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市场的入场券。若中小企业在ESG发展上出现迟滞,可能导致他们在国际市场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直击当前商业生态的核心矛盾。
根据2024年东南亚绿色经济报告,大马ESG领域的表现在东南亚属中等水平,落后于新加坡和越南。尽管全球供应链、融资市场及消费趋势均以ESG为核心标准,但超过90%本地中小企业仍缺乏明确的ESG实践方向。
谢国雄指中小企业ESG转型步履维艰,三大障碍成掣肘:
·认知断层:
多数业者未真正理解其长期商业价值,甚至误以为这只是“口号”或额外成本。
·资源匮乏: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与人才短缺,难以负担ESG认证、技术升级及永续发展相关投资,高额成本成为最大障碍。
·政策脱节:
政府就ESG的支持措施有限,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实践指引与补贴机制,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方向与动力。

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加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银行纳入风险评估框架
谢国雄说,银行和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支持ESG评级较高的企业,因他们认为,这类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具备更强的永续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已将ESG纳入风险评估框架,良好的ESG绩效能降低长期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他指许多企业已通过ESG战略实现永续发展与盈利能力的双赢。对于尚未开展ESG实践的企业,可以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包括可从资源优化、减少浪费、提升员工福利等“低成本、高影响力”的措施开始。
目前全球政策与市场趋势正加速ESG发展,欧盟也预计每年需投入1.5兆欧元以推动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凸显ESG已成为全球商业生态重要一环。

谢国雄
大企业纳入供应链遴选标准
无法适应规范恐被淘汰
高耗能行业ESG标准升级,大马中小企业该如何抓住供应链商机?
随着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ESG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永续表现正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谢国雄说,可再生能源是ESG体系下的重要领域,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加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碳排放率。业者可通过提供相关技术和服务,帮助数据中心优化能源结构。
另外,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也催生了对节能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的需求。高效制冷系统、智能电源管理和能耗优化方案,有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业者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谢国雄指随着ESG监管趋严,企业对碳排放管理的需求逐渐上升,供应链中的企业需具备碳足迹追踪和管理能力,以满足国际ESG规范。
面对ESG逐步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考量因素,他认为中小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提升ESG运营标准,以符合大型企业供应链合规要求,并加强ESG信息披露,满足市场及合作伙伴的预期。
“越来越多国际大企业已将ESG纳入供应链遴选标准,无法适应ESG规范的中小企业不仅会失去融资机会,还可能被市场淘汰。”
他以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为例,ESG不合规的企业将被征收20%额外关税,而大马中小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额外关税成本可能成为沉重负担,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谢国雄坦言,大型企业为了维护ESG声誉及合规性,倾向于选择符合ESG标准的供应商。对于依赖大企业订单的中小企业而言,若无法满足ESG要求,可能面临失去合作机会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