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消费的恩怨情仇/莊国辉

得四分阅读最新的报道得知,从2020年至今,马来西亚已有5272名34岁以下的年轻人宣告破产,其中25至34岁群体占5189人,25岁以下则有83人。
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破产案例逐年上升:去年共有877宗,比前年增加了150宗。根据马来西亚报穷局的数据显示,个人贷款是破产的主要原因,占去年5977宗破产案例的46.4%,接近一半。
得四分感叹地问了一句:“破产趋势年轻化,那么将来该如何面对人生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得四分也不经意想起年轻时在创业失败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人情冷暖。
对于得四分曾经轻狂的青年时代,年轻人破产趋势的年轻化这一课题,得四分认为,主要源自过度消费、缺乏财务管理知识,以及“先买后付”(BNPL)等贷款产品的诱惑,导致了不合理的债务积累。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理财亦是如此,财务自由的根基在于理性消费、财务管理与长远规划的稳固。
消费主义与过度消费
得四分对于年轻人和现代社会对“奢华生活”的推崇不敢恭维。过度消费使得许多年轻人不惜通过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奢侈品或高价商品,忽视了还款能力和长期财务健康。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人容易产生“别人拥有,我也该拥有”的心态,盲目跟风消费,导致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巨大不匹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财富的目的是享有,而非拥有。”我们对于财富的追求,不应仅限于物质的堆砌,而应当让其成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长远目标的工具。
“先买后付”无视债务
BNPL等消费模式短期内看似诱人,因其提供了分期付款的便利,但这种过度依赖短期借贷的行为,往往让年轻人未能意识到债务的累积。
尤其是在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状态的不合理情况下,年轻人更容易迷失本性。
正如孟子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不及时变通调整消费观念,便会被不合理的债务所缠绕,终陷困境。
个人贷款越滚越大
根据报穷局的数据,个人贷款是造成破产的主要原因,占去年破产案例的46.4%。年轻人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知识,对于信用卡、消费贷款、BNPL等短期借款方式的风险认识不足。
在短期内,或许并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但一旦收入出现问题,长期的债务将成为无法承受的重负。
债务雪球效应就像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到的:“欲速则不达,欲求则不成。”过度借贷、未能按时还款,最终积累的债务便成为无法挣脱的雪球,越来越大,直至无法承受。
就业不稳收入不足
为什么年轻人会容易陷入债务困境?年轻人在职场初期,通常面临收入不稳定、职业不确定等问题。在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许多年轻人通过借贷来缓解这些经济压力,却未曾意识到背后的财务隐患。
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的进步是由积累资本的过程推动的,但如果过度消费与不当投资混淆,则可能导致破产。”
理性规划与稳定的收入来源,是防止财务困境的关键。
何谓破产?
在马来西亚,破产是指个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法院依据法律程序,裁定债务人宣告破产。若债务人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债权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申请破产程序。
然而,“破产”并非意味着完全免除债务责任。正如《道德经》中所言:“无为而治,财自来。”破产后的债务清偿,依然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重组与清偿策略来执行。
即便破产后有些债务可能会被免除,依旧无法避免信用记录受到严重影响,这对未来的财务自由构成了极大的制约。
社媒虚荣心
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高生活成本与收入增长乏力,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破产的诱因。此外,社交媒体的虚荣心效应也加剧了年轻人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不惜借债来追求短期的满足,最终陷入债务泥潭。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无处不在的时代,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合理的规划,才能避免做出破产的错误选择。
向AKPK求助
如今,年轻人破产的现象逐渐年轻化,背后有多种因素。从过度消费、缺乏财务教育,到社交媒体影响下的虚荣心,年轻人在面对现代经济环境时往往缺乏理性的财务规划。
为了避免破产困境,年轻人应当加强理财知识,理性消费,培养储蓄与投资的良好习惯,并避免过度依赖借贷。
当然,如果遇到债务问题可以寻找AKPK(大马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协助个人债务管理。重点是,一切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千万要给自己机会,不要迷失。
正如《中庸》中所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理财中,真正的自由与成功,源于对自我的要求和对财务的掌控。
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够从如今的困境中汲取教训,做出明智的选择,走向更稳健的财务未来。
在不确定中寻求平衡/莊国辉

得四分正在翻看马来西亚公积金最新发布的6.3%回报率,内心涌动着一丝不安。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余额,让他感到一阵迷茫和焦虑。
匆匆关掉手机,望向窗外,天空微暗,心头却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叔叔,阿华。
如果人生是一道选择题,那么该如何选才能走向理想的未来?
A.迎娶“高富美”——找到一个经济条件优越的伴侣,直接进入上层社会的生活圈?
B.凭自己实力翻身——脚踏实地积累财富,靠智慧与努力打造自己的经济自由?
叔叔阿华年轻时,也曾面临类似的问题。身边有朋友选择了A,娶了富家千金,过上了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最后却因为缺乏独立的财务规划,面对婚姻变故时,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而阿华叔则坚定地选择了B,从社会新鲜人开始,一步步累积自己的财富,不仅让自己财务自由,还能在退休后无忧无虑地生活。
得四分想到这里,开始思考:“如果财富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那我要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
得四分现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保持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
他深知世事无常,得失皆有其时,若能坦然接受自然变化,就不会被外在的成败左右内心,从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选择的背后,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长期的规划。
如果选择A,财富可能来得容易,但没有掌握财务的能力,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如果选择B,短期内可能辛苦,但长期来看,却是一个稳健且可控的道路。
得四分最终明白,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靠外部条件,而是靠自己掌握财富的能力。
思考点:如果你是得四分,你会选择哪一条路?为什么?
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选择似乎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尤其是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各种财富与生活的选择时。
正如古人所言:“大海航行靠舵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财富的世界里,是否能做出智慧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我们未来的命运。
今天,让我们从理财的角度,重新审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哲理,探讨在复杂的财富管理和人生选择中,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定位。
做计划还是应对变化?
许多时候,我们把生活与财富看作是可以精确规划的航线。然而,正如马可·奥勒留所言:“生命的长度是由一系列瞬间组成的,而每一刻,都充满了不确定。”
生活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财富管理也不例外。无论你设定了多么完美的计划,市场的波动、突如其来的经济风暴,甚至是个人生活中的变故,都可能打乱原有的节奏。也许,在这样的一刻,你会发现,原来最重要的财富并非是那些早已规划好的数字,而是能够在变化中保持冷静的心态。
让我们借鉴古代的智慧,反思财富的真正含义。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不仅是道家的生活哲学,也是一种理财哲学。
财富并非单纯地是积累,而是如何在变化和不确定性中,找到适应的方式,并用智慧驾驭生活。
那么,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选择题前,该如何选择?是计划固守、试图控制一切,还是放开手脚,拥抱变动中的机会?
规划与变化的平衡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不仅仅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更是人生与财富的真实写照。得四分在理财的多年探索中深刻认识到,真正的财务自由不仅仅来自外部条件的积累,更在于内心的修炼与应变能力的提升。
正如庄子在《外物》中所言:“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庄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财富和生活的变幻,我们不能仅仅执着于“得”,而应顺应时势、顺应变化,在失与得之间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理财中,无论市场如何波动,理性与从容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得四分曾经与无数人交流过理财心得,发现很多人将财富的积累与急功近利的想法捆绑在一起。财富,若仅仅是为了追逐金钱本身,往往会陷入焦虑与不安的漩涡。
真正的理财自由,应当是通过长远的规划、对风险的预判与合理的储蓄、投资,去驾驭不可控的变化,而不是任由变化决定我们的方向。
在变化中找到稳定
从得四分的经验来看,财富管理的核心不在于单纯的数字游戏,而是在于如何在波动中找到稳定的心态。
历史上,有无数财富的赢家,曾因外部环境的变动而走向衰败。然而,也有不少智慧之人,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策略,从而逆流而上,实现财富的稳步增值。
比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财富不是享乐的工具,而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手段。”
在理财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被短期的收益所迷惑,忽视了财富更深层次的价值——它应当是支撑我们实现理想与梦想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智慧的选择,来应对不可预见的未来。
在得四分看来,真正的财务自由,是一种内心的平衡和智慧的积累。而这种平衡,并非一蹴而就。
它需要我们学会应对不确定性,理解财富流动的规律,而不是把金钱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钱永远是手段,而非目的。
智慧与心态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经济压力,始终无法跳出财务困境。
通过不断的教学和实践,得四分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无法真正走出困境,并非缺乏理财技巧,而是心态不稳、急功近利,容易受到市场的波动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影响。
这也与古代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相通——理财是一种心态的修行,只有内心稳重、心境从容,才能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不单单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接受,它更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财富的真正意义
在现代社会,理财不再是单纯的金钱游戏,而是与自我修行、心态调节密切相关。正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财务自由,最终是一种内心的自由,只有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心态与财富,才能真正做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从容不迫。
财富的积累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而人生的价值,最终不仅仅在于财富的多少,更在于如何驾驭这些财富,在不确定的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安稳之地。
也许我们会被经济和个人财务现象而迷惑,但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总是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所爱所求,而且会坚持地让自己梦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