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难阻欧洲经济碎片化/安邦智库
在欧洲央行12月份再度降息之后,近期欧洲央行行长拉嘉德在播客中表示,欧洲央行正在接近最终的通胀目标。
她表示:“我们已经非常接近那个阶段,届时我们可以宣布,我们已经可持续地将通胀率降至2%的中期目标。我这么说有一点保留,因为我仍然认为我们应该对服务保持高度警惕。”
拉嘉德的这一表态,意味着曾经“顽固不化”的通胀问题已经基本受到控制。这对近年来饱受通胀困扰的欧元区经济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安邦智库(ANBOUND)此前所预期,通胀的粘性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高利率政策对通胀的约束,必然会伤害到欧洲经济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拉嘉德在谈话中承认服务业通胀仍然维持高位,她指出,服务业的价格涨幅仍接近欧洲央行目标的两倍,并敦促政策制定者密切关注欧元区20国的薪资和企业利润走势。
这意味着通胀问题,仍然会长期影响欧洲央行的决策和欧元区经济的走向。
降息路径十分清晰
与美联储的“鹰派”降息不同,随着经济持续放缓,欧洲央行接下来的降息路径将十分清晰。
目前,欧洲央行今年已经降息4次,根据拉嘉德的谈话,市场预计明年欧洲央行还会再降息4次,其中存款机制利率可能到明年年中,就会从目前的3%降至2%。
在俄乌冲突爆发时,安邦智库曾经谈到欧洲地缘关系破裂导致的碎片化倾向。目前来看,这种碎片化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愈发明显。
一方面,目前推动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然发生了转变。由于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问题和地缘环境不稳,欧洲制造业受到显著冲击,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也进一步转向服务业。
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的区域分化更为明显。西班牙、爱尔兰,以及希腊等受益于旅游业的反弹,经济表现较好,而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则因“去工业化”等因素面临困难的境地。
曾经的“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经济,今年甚至可能继续萎缩。德国央行预测,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今年将萎缩0.2%,这将是继2023年下降0.3%后连续第二年出现衰退。
德国央行表示,德国制造业衰退加速,服务业的小幅复苏也完全无法弥补,德国仍处于衰退之中。更糟糕的是,德国央行预计,德国经济将面临多年停滞甚至衰退的危险。
同时,多年的高利率影响到居民收入,导致欧元区内部多国面临政局不稳。法国正陷入政治僵局,其2025年财政预算案因政府更迭而难产,导致债券收益率飙升,金融市场动荡。
德国方面,“红绿灯”政府也正在分道扬镳,面临新的政治格局重组。在特朗普即将重新担任美国总统,推动逆全球化加深的情况下,不仅欧洲对外贸易面临新的障碍和风险,欧洲政治格局的动荡同样会加剧,这些都会反噬欧洲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央行两难状态
近期来看,在欧洲央行宣布降息的决定后,欧元进一步下跌,今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超过5%,与美元的强势形成鲜明的反差。
尽管经济前景不佳,但服务业通胀问题,意味着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路径仍然具有“后顾之忧”,难以大幅度、快速降息以拉动低迷的经济,也不会再回到“负利率”时代。
欧洲央行的两难状态,更加意味着欧元区经济难以摆脱碎片化的低迷前景。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newsletter anbound.com
欧亚去美国化与新全球化

报道:笔锋
去美国化幽灵正在欧亚上空徘徊。特朗普不分青红皂白的关税大刀及背叛乌克兰的态度,令欧亚国家幡然醒悟,不能依靠美国,从“心”出发,远离美国,远离当今地缘政治最大不确定因素。
在2025年的春天,去美国化的幽灵正在欧亚的上空徘徊。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分青红皂白的关税大刀,以及背叛乌克兰的态度,让许多欧亚国家幡然醒悟,不能依靠美国,不能被特朗普的“不靠谱”行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而是要自力更生,走出过去的“舒适圈”,从“心”出发,要远离美国,远离当今地缘政治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从“心”出发就从欧洲开始。90年代苏联解体后的欧洲是美国主导一切,唯“美”是从,北约和欧盟也是唯美国马首是瞻,但当欧洲诸国看到乌克兰领袖泽连斯基被特朗普羞辱的命运,就开始理解被朋友背后插刀的异样痛苦,开始深切反省,要将昔日法国戴高乐将军独立欧洲构想,重新激活,不能在国防上仰赖美国,也不能在心态上被美国殖民。
尤其是特朗普明言要吞并丹麦的格陵兰,更让欧洲人警惕。
由于丹麦是北约成员国,一旦美军入侵格陵兰,北约国家就有义务群起抗击。
这都让欧洲人改变思维要脱离美国控制,不被特朗普牵着鼻子走。
特朗普对欧洲的傲慢和偏见,最近显示在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的发言上,她在面对美国记者提到法国一位议员要求美国归还自由神像的时候回答说,若不是美国,现在法国人还在说德语。但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学家指出,其实打败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还是靠苏联红军在东线奋勇抗敌,牺牲逾2800万人,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两大战役中,消耗了德军主力,才奠定后来反败为胜基础。
历史反映特朗普自大狂妄
没有苏联红军参战,牵制纳粹,就不可能有诺曼第登陆的成功。当然,法国的历史学家也还击指出1776年美国革命,如果没有法国协助,美国现在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
这些历史的恩怨情仇,都显示特朗普政府的自大狂妄,让欧洲人义愤填膺。
亚洲方面也出现雷同效应。日本被美国要求自己负担军费,不能一切都要美国老大哥埋单。这对日本的经济带来冲击。韩国方面,此前还被特朗普政府列为“敏感国家”,在于韩国内部的政争,亲美的尹锡悦面临弹劾的混乱,以及传出韩国发展核武的说法。
日韩警觉美国不可靠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让日本与韩国警觉:美国不是可靠的盟友,而是要时刻提防的损友。
亚洲的中国早就对特朗普的两面三刀感受深刻。2017年特朗普甫上台就访问中国,也邀习近平访问美国。
但好话说尽之后就开始贸易战,也背后操作加拿大幕后扣留华为的孟晚舟事件。
最近特朗普政府不但要加重对华关税,还强购香港富商李嘉诚管理的巴拿马运河和43个港口的管理权,引起北京不满。
船运界也传出,美国甚至会对中国制造的船只进口,征收每艘100万美元(约443万令吉)的附加费,以打击当前领先全球的中国造船业。
但更令北京警惕的是美国如何介入台海事务,若一旦台海爆发战争,美军的动向就是关键。白宫最近召开台海作战计划的秘密会议,马斯克是否可以参加就成为美国媒体报道的焦点。
中国从几年前就开始脱美化,减少外贸上对美的巨大依赖。
最新数据显示,对美贸易已降至全部贸易的12%。中国外贸更多元化,同时将生产链条延伸到东盟国家,进入美国所谓的友岸外包产业链,一举两得,既可以避开美国制裁和关税,也使东盟国家和中国关系更形密切,焕发了东南亚经济繁荣的历史高峰。
中国“延长供应链”开拓新需求
东南亚的历史繁荣,展示中国的“延长供应链”,不仅在于承接输往美国和西方的产业链,也开拓了新的需求,如中国的餐饮业集团延伸到东南亚,售卖冻柠檬茶和冰淇淋的“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开了4800家,高性价比背后,是一条数字化和工业化的产业链,将每一个环节都数字化计算,展现最高效率;而工业化力量就是兴建柠檬农场、奶粉农场,从源头上规模化,将生产要素价格压到最低,但品质却最好,因而月前在港上市集资掀起狂潮,被投资者看好。
晋非美国全球化场域
这也让亚洲的财富力量焕发新动力,如何用新的管理和技术将很多传统的产业转型,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都带来企业新的内生能量,不需要再为美国和西方市场烦恼,不再只是为西方人作嫁衣裳,回归自己的市场和人民福祉,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特朗普的关税大刀没有砍倒亚洲企业,反而意外地砍除亚洲企业依赖美国的心态,自立自强,加快建立自己的内循环,不惧美国的打压和侮辱。
这也刺激了一个新的全球化版本。全球化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一个非美国的全球化场域。东盟之间、中国和东盟之间、中国和欧洲之间、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贸易和协作的密度和强度都在增强。这是一个没有美国的新全球化模式,也代表一个没有胁迫和傲慢势力的模式,正在国际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