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找寻内心财务自由/莊国辉

“人之一生,得失未可得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子》
老子的智慧教我们,人生的得失、财富的涨跌,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无论是财富的积累还是流失,都与自然的循环相似。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财富的波动,可能有高峰也会有低谷,这些变化不仅是物质上的考量,更是内心的一次次考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雨,但通过理财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能在风雨中找到平衡。就像张学友在《这么近那么远》中唱的,“这么近,那么远”。
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我们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同样,财富就像这样,“这么近”,却又“那么远”。它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流动,或许触手可及,但又总是难以完全掌控。
因此,在面对无常时,我们应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论是亲人还是财富,珍惜每一刻的拥有。
财富流动与无常
“财聚则散,财散则聚。” ——古人常说,财富易得难守,也常常因贪欲而失去,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财富的流动也有高潮和低谷。人类常常被欲望驱使,忽视内心的平静,过度追求财富而忽略了生命的意义。
《心经》中提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提醒我们,财富只是外物,若能放下对物质的执念,反而能体验到更深的自由。财富的流动和无常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顺应这一变化,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面对无常的智慧
无论是财富的积累,还是人生的波动,它们都无法逃避“无常”的规律。正如现代心理学家查尔斯·霍普金斯所说:“生活的意义,不是要拥有一切,而是要理解失去一切后,仍然能够站立。”
在财富的流动中,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在拥有时保持平衡,在失去时依然保持从容。
财富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目标,而应是达成目标的工具。通过理财的智慧,我们能在无常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定与自由。
得四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理财导师,教授理财课程超过14年。帮助无数人了解理财的重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理财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财富的技能,它更是一种心态的修行。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挑战时,得四分对理财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什么是财富的意义
几年前,得四分的母亲因病住院,生活陷入困境。作为唯一的照顾者,他除了要在课程和教学中投入大量时间,还要兼顾家庭的责任。生活压力倍增,夜以继日的奔波让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正是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他对财富管理的看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开始反思,财富到底是什么?它是否能够在我们面临生死考验时,带来内心的安慰?如果财富无法为我们抵御生命中的低谷,那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生命的理解
有一次,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得四分去医院探望母亲,回家时已是深夜。这时,一位学生打来电话,倾诉着自己面临的债务危机。
得四分平静地告诉学生:“财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它不能是生活的全部。当你站在生死的边缘时,你会发现,财富和压力只是暂时的。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无常,但我们能做的,是在无常中学会如何积极地生活。”
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学生,也让他明白了理财的真正意义:财富管理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理解。面对无常,得四分坚持正面积极的心态,提醒学生,财富的真正自由,并非金钱的多寡,而是内心的平衡和从容。
得四分的经历告诉我们,财富与生命一样,充满波动。就像《庄子》所言:“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财富的增减是自然的规律,学会顺应变化,我们的内心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平和。
困境中永不放弃
尽管生活给得四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教学,也没有放弃家庭责任。他相信,真正的财务自由,并非外在财富的多寡,而是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他经常告诉学员:“财富的真正自由,源于心境的修行。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可以通过智慧和努力,在无常的世界中找到平稳。”
正如张学友在《这么近那么远》中唱到:“这么近,那么远”,这句歌词完美诠释了生死离别的无奈与痛苦。得四分深知,尽管我们可以规划财富,积累财富,但终究无法抗拒生命的无常。
正是这种无常,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珍惜当下的时光与资源。理财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享乐,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结:找到内心安宁与从容
得四分最终得出结论,财富的积累并非生活的终极目标,理财的本质在于获得更多的选择与自由。
真正的财务自由,并非拥有更多的钱,而是能在财富的流动与生活的无常中,找到内心的安宁与从容。
在财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理性管理,更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财富与生命的流动一样,充满变化,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如何在无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稳。
财富与消费的恩怨情仇/莊国辉

得四分阅读最新的报道得知,从2020年至今,马来西亚已有5272名34岁以下的年轻人宣告破产,其中25至34岁群体占5189人,25岁以下则有83人。
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破产案例逐年上升:去年共有877宗,比前年增加了150宗。根据马来西亚报穷局的数据显示,个人贷款是破产的主要原因,占去年5977宗破产案例的46.4%,接近一半。
得四分感叹地问了一句:“破产趋势年轻化,那么将来该如何面对人生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得四分也不经意想起年轻时在创业失败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人情冷暖。
对于得四分曾经轻狂的青年时代,年轻人破产趋势的年轻化这一课题,得四分认为,主要源自过度消费、缺乏财务管理知识,以及“先买后付”(BNPL)等贷款产品的诱惑,导致了不合理的债务积累。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理财亦是如此,财务自由的根基在于理性消费、财务管理与长远规划的稳固。
消费主义与过度消费
得四分对于年轻人和现代社会对“奢华生活”的推崇不敢恭维。过度消费使得许多年轻人不惜通过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奢侈品或高价商品,忽视了还款能力和长期财务健康。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人容易产生“别人拥有,我也该拥有”的心态,盲目跟风消费,导致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巨大不匹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财富的目的是享有,而非拥有。”我们对于财富的追求,不应仅限于物质的堆砌,而应当让其成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长远目标的工具。
“先买后付”无视债务
BNPL等消费模式短期内看似诱人,因其提供了分期付款的便利,但这种过度依赖短期借贷的行为,往往让年轻人未能意识到债务的累积。
尤其是在人有我也要有的心理状态的不合理情况下,年轻人更容易迷失本性。
正如孟子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不及时变通调整消费观念,便会被不合理的债务所缠绕,终陷困境。
个人贷款越滚越大
根据报穷局的数据,个人贷款是造成破产的主要原因,占去年破产案例的46.4%。年轻人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知识,对于信用卡、消费贷款、BNPL等短期借款方式的风险认识不足。
在短期内,或许并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但一旦收入出现问题,长期的债务将成为无法承受的重负。
债务雪球效应就像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到的:“欲速则不达,欲求则不成。”过度借贷、未能按时还款,最终积累的债务便成为无法挣脱的雪球,越来越大,直至无法承受。
就业不稳收入不足
为什么年轻人会容易陷入债务困境?年轻人在职场初期,通常面临收入不稳定、职业不确定等问题。在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许多年轻人通过借贷来缓解这些经济压力,却未曾意识到背后的财务隐患。
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的进步是由积累资本的过程推动的,但如果过度消费与不当投资混淆,则可能导致破产。”
理性规划与稳定的收入来源,是防止财务困境的关键。
何谓破产?
在马来西亚,破产是指个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法院依据法律程序,裁定债务人宣告破产。若债务人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债权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申请破产程序。
然而,“破产”并非意味着完全免除债务责任。正如《道德经》中所言:“无为而治,财自来。”破产后的债务清偿,依然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重组与清偿策略来执行。
即便破产后有些债务可能会被免除,依旧无法避免信用记录受到严重影响,这对未来的财务自由构成了极大的制约。
社媒虚荣心
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高生活成本与收入增长乏力,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破产的诱因。此外,社交媒体的虚荣心效应也加剧了年轻人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不惜借债来追求短期的满足,最终陷入债务泥潭。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无处不在的时代,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合理的规划,才能避免做出破产的错误选择。
向AKPK求助
如今,年轻人破产的现象逐渐年轻化,背后有多种因素。从过度消费、缺乏财务教育,到社交媒体影响下的虚荣心,年轻人在面对现代经济环境时往往缺乏理性的财务规划。
为了避免破产困境,年轻人应当加强理财知识,理性消费,培养储蓄与投资的良好习惯,并避免过度依赖借贷。
当然,如果遇到债务问题可以寻找AKPK(大马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协助个人债务管理。重点是,一切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千万要给自己机会,不要迷失。
正如《中庸》中所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理财中,真正的自由与成功,源于对自我的要求和对财务的掌控。
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够从如今的困境中汲取教训,做出明智的选择,走向更稳健的财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