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马币疲软,该当自强/胡逸山博士

马币近日来再度相对于区域内外的主要货币趋于疲软,说白了就是贬值,而这里指的主要也还是相对于美元的汇率。

笔者之前有强调,美联储最近的一路升息,不但对美国本地的社会经济有所影响,连全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如本地般的相对开放的经济体,也都是会或多或少地受波及。

美联储一升息,在美国本地市场来说,除了商家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的成本更高,许多人(这里泛指实体的个人以至所组成的机构)也会把多余的(或谓可支配的)款项存入银行去“吃利息”。

与其把钱放在公开市场上投资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倒不如把钱存入有可观利息的银行账户里较为心安。

当然,近月来眼看美国一家又一家银行的突然倒闭,而且事先存款人也好像看不出有什么迹象,看来钱放银行心也安不到哪里去,不过总好过放入公开市场里去大起大落吧。

这个市面上可支配的款项不多,也恰是美联储升息所要达到的社会经济效果,因为如此一来,理论上越少钱在市面上流通来消费,则商家们坐地起价的原动力也就会流失,而美联储最为敏感的通货膨胀就会被压下去。

学院派央行

但美联储的这套学院派气息浓厚、想当然耳的压制通胀手法,起码是有两个相互关联的漏洞。其一是美国本身是世界上几乎可谓最为开放的经济体,所以美元的款项也就得以相对自由地进出美国市场。

基本上只要能证明不是在从事洗黑钱等不合法的勾当,任何人要把大笔大笔的美元移出或移入美国,问题都不大。

在如前些时美国利率低企时,便会有大量美资外流到尤其是如本地般的所谓新兴市场里。

由于当时反正在美国国内的资本回报率不高,那么倒不如放手一搏,把美资引去这些市场里去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在当地真正投资建厂也好,以热钱的方式涌入当地的证劵市场去投机炒作也好,总之就是造成美资外流。

当然,到这些法制建设相对不健全、贪污腐败仍然猖獗的海外市场去投资,相比于在法制健全、操作更为透明的美国本土市场来说,也还是会面对更高的风险。

至于那些通常都是渴望外资投入的新兴市场,也顾不了什么热钱冷钱了,总之有钱拿来就无任欢迎了。

盼重振雄风

其二,美联储升息导致美国市面上的流通资金紧缩,但美国市场相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虽然回报目前没那么高,但风险也没那么高,所以一部份的在海外流通的美资,也包括在本地的,尤其是所谓的热钱,也还会是回流美国的。

如此一来,在本地流通的美资(当然是以美元为货币单位)也就大幅减少了。但作为一个也算是开放型经济体的本地来说,因为尤其是对外贸易的结算等需要用上美元,尤其是入口时通常都要以美元来支付,所以本地市面上的美元一少,则就要付出更多的马币来兑换美元,此所以近月来马币相对美元会趋于疲软。

要让马币重振雄风,则一方面要把本地的营商环境建设得更健全,令到美资以至其他外资认为本地的投资风险没如其他新兴市场般的高,则即便美联储升息,它们会认为把资金留在大马,也还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本地也要更能自给自足而减少(通常外国商家要求以美元支付的)入口。这样,我国自有充沛的美元来作为外汇储备,而马币相对于美元也就更能稳健。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