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凯希老先生】他的名字就是光环/陈春福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举行纪念马中建交45周年招待会上合影。左起为张赐兴、陈春福、陈凯希、现任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拉惹拿督努斯尔万、马中友好协会副秘书长黄振隆、外交部官员朱怀正和谢爱萍博士。
文|陈春福(马中友好协会执行秘书)
我小时候,凯希先生是我父亲的偶像;现在,凯希先生也是我的偶像!
我总是伸长耳朵,聆听父亲讲述那个在街头上演讲的“牛头党”英雄。父亲不擅讲故事,我也不懂政治是啥玩意,只隐约听出这人是个小胡子,他的名叫陈凯希。他不是江湖杀人越货的胡子,只是嘴上像陆小凤一样长多了两条眉毛。
我父亲是社阵支持者,他也有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理想。那些年选举群众大会,他都跟别人一样挤人潮;待到选举投票日,他会驾着那一辆破车,帮忙载人投票。但我想父亲一定载错人,不然他支持的候选人没理由不当选。
我长大后,凯希先生已经是一个商人,他从牢房走出来,踏入商场,用168千令吉就要学海鸥飞翔。故事听起来很动听很唯美,现实做起来却说易行难,凯希先生卯足一股劲,海鸥慢慢飞起来了。
后来,海鸥破浪前行,越飞越高,小胡子变成老胡子,中国酒和中国药至保健品越来越是卖得热火朝天,业务也越来越是多元,但他坚持一个信念,都卖最红的产品。
在马来西亚华社,凯希先生是一位不需要介绍但已经无人不识的人物。他很谦恭亲和,很草根接地气,他的故事很励志,他的人生很传奇。
民族团结的推手
他毕生活跃社会,是文化教育领域的园丁,植苗浇灌,耕耘起一片绿荫;他也一生热爱国家,是民族团结的推手,和谐共荣,成就一世传奇。他身型清瘦有点仙风道骨,形像却是高大伟岸,是一座丰碑。华总赠予他的那一方匾额,“嘉庚精神”四个字金光闪烁,就是凯希先生这一生最佳的写照。
凯希先生经常约我吃饭聊天,我们谈马中友好协会的大方向。马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政府扮演政府的角色,马中友好协会就是民间的和平使者。一个民间组织,可以是一股推动一个趋势的力量。以心相交,才能成其久远,带动更多马来同胞深入了解中国,也必须让更多中国朋友了解马来西亚,友好的基石才会稳固,才会万古长青。
我很喜欢跟他聊天吃饭,但又很怕和他吃饭。他自己吃得少,殷殷笑语勤劝饭,我每次都吃撑了。他小时候有过苦日子或饿过肚子,知道吃饱是大事,所以绝对不让朋友吃不饱。
驰骋商场的年代,凯希先生喜欢喝几杯,管白酒黑啤,谈笑间照单全收。淡出社交圈子,灿烂回归平淡的这三两年,我们和他喝咖啡乌,口味的转变是换一种享受,但绝不减他生活的情趣。
农历新年前,我和南洋商报前执行总编辑张赐兴、《凯希八十,无畏无悔》作者陈圆凤,围坐在太阳大厦的办公楼会议室和凯希先生吃饭聊天。我们聊得很轻松很率性,偶而还拿他开玩笑,我们成了主角,他却乐得当配角,笑看我们的轻狂。也许,那当儿,他脑子里也浮现他跌宕起伏的当年。
云淡风轻说国事
如果说当年那个街头演讲的陈凯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气呑山河是一种激昂慷慨;我倒喜欢这些年听他轻声细语,云淡风轻说国事家事身边事,那是如沐春风,惬意舒畅。
凯希先生的魅力肯定不是与生俱来,那是后天熬出来的。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骚人墨客的笔墨很浪漫,现实的生活却极是残酷,九死才能打出生天。经历九死,剩下的那一生已经进入化境,无欲与无求了。
凯希先生的人生从不需要光环拱照,从无到有,再从有到舍的无求境界,陈凯希三个字就是最大的光环了!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陈老,您一路走好!
【悼念凯希老先生】用“生命”换取承诺/许元龙

许元龙(左一)与陈凯希在聚餐盛宴握手寒喧。
文|许元龙(作者)
一早老友尊让兄传来陈凯希往生的噩耗,一时之间真的难接受。想想去年原本想借赠《真言集4.0》之便,拜会慷慨解囊赞助出版拙作经费的他,但冠病疫情的严峻及雪州成为重灾区,只好打消了亲自送予的念头,改由出版社的李小姐代送。
2020年1月1日,在巴生中华独中老友聚餐会,他仍是精神奕奕的接待来自各地的劳友。虽然讲话的声音轻而细,但总给其同志们倍感亲切的相见欢。
在那老友的聚餐盛宴上,其公子景岗代父亲致词,他语重心长的说,这是一场被他父亲形容为用“生命”去换取承诺的约会。他表示很心慰看到大家享受着激情喜悦和温馨与全国前辈劳友的再次喜相逢。
劳友5年一聚
这真的是用“生命”去实践承诺的约会。此约会在2000千禧年开始,原订10年聚会一次,但2010年欢聚之后,他表示10年太久,改5年一聚。2015年在盛会上倾听他太太陈秀英慷慨激昂的演说,真的是宝刀未老的给与会者上一堂劳史课。可惜,2017年秋,她挥别了她热爱的祖国、祖国人民、老同志及家人。
笔者在2020年团聚后,在一篇稿中写道,2025年之约,看似不久、实是很长,而对那些不再年轻的战友们来说,1年365天已嫌长,何况是5年1725天。也真没有想到,凯希兄会在652天后,在全世界充满爱的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农历二月二日戌时离开了我们,离开那从不放弃的社会主义信仰及永垂不朽的劳工党精神。
他16岁在新加坡中正中学念初中一,但因参加中学联领导的“反抽兵运动”而在中二时被迫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在那红火的左翼运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修,弥补了其学历方面的不足,给了他往后在职工运动与政坛上发挥卓越的领导角色。
他在1965年2月13日,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总共在牢营中度过了8年1个月的悲惨日子,这考验一个人在威迫利诱下对信仰的坚持与毅力,他成功了。
他出狱后转战商界,以其独特的视野开拓了专卖中国产品的海鸥集团。当然,任何人想在商场闯出一片蓝天谈何容易,他夫妇俩就是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最终成功将海鸥集团上市,从此给股东们(不少为劳党人及其后代)年年带来丰厚的回馈。
100万捐林连玉基金
他长袖善舞,充分发挥了取之社会、回归社会的社会主义与劳党精神,他慷慨解囊协助学校、慈善机构、需要人士。他在每次老友聚餐会上,也宣布拨出巨额资金给各州各地的凤凰联谊会、老友会、21世纪、甚至泰南前劳友们的组织。他在林连玉基金最需要资源的时候,无畏无惧的慷慨拨给100万令吉。他在几年前宣布,在他往生后将裸捐其个人名下的股票与资产供成立基金,继续的造福社会人群。
与凯希兄相知相识,或许是始于华文报章的言论版。那些年在报章言论版写了不少文章,他说他一一读过、还说写得入木三分。而后多次与劳党们的盛大聚餐会结缘,能与这些曾经为了理想而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的敢担当的政治工作者相聚是缘分,那可真的是享受着最愉快的夜晚。
记得有一年在新山的聚餐会,我问及关于其公司之业务。他私下告之,现在公司已完成整顿,如你想买,现在就可以入场。当时每股仅是86仙。
他走了,他的社会主义信仰、他的劳党精神、当下是渐行渐远了!但他的爱国爱民的风范,将遗爱人间、永垂不朽。
凯希兄,一路走好!

《真言集4.0》由陈凯希慷慨解囊赞助出版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