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赐予的礼物

文|惠娘
听过有人这样说:“如果我患上忧郁症,不必带我去看心理医生作心理辅导,只要时刻给我播听古典音乐,那是治疗我伤痛最好的良药。”
这番话听在我心里,有点触动。老实说,我真的非常认同说这番话的人。
一个人心灵有创伤,有悲痛,如果没有找到给他疗伤的良药,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因为雨下得多了,河水自然会泛滥,那决了堤的洪水,岂不形成患难成灾!幸亏上天还给他这么一条疏通的管道,让他疏通了他心中即将崩溃的洪灾。
古典音乐陪伴
记得大航天学家钱学森,当年在美国被美国政府软禁时,处于生命中最低之谷时,也是依靠古典音乐陪伴他走过最黑暗的时刻。
他曾不止一次这样说:“每当我极度忧伤,极度无助时,我就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它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去面对迎面而来的痛击、困难。”是的,这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带来的力量。
这是钱学森和其他醉心古典音乐者幸福的一面。上天赐给他们一双聆听的耳朵,以及一颗慈爱的心灵,只要音乐一流进他们心灵的深处,就会扣住他们内心某根心弦。心弦被触动了,自然就产生了力量。这种力量发挥后,人们就有了勇气与力量。
所以,无可置疑,音乐这门艺术,何止使人怡情悦性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思想。
如果问:人们可以从音乐中得到什么?我会说,可以得到改变生命的力量。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了音乐,他就拥有了一个超越的心情。他可以从不幸里面,找到幸福和成功的力量。
音乐慰抚心灵创痛
我始终有个感觉,音乐大师是上主派来人间作为慰抚人们心灵创痛的使者,你能接受它(音乐),是你的幸福。可知,这看似抽象其实具体的东西,曾治疗了多少脆弱的心灵,激荡了几许感动的泪水和欢笑。
有人走在人生旅途中,有父母的陪伴和呵护,有亲朋戚友的扶持和帮助,这虽然是幸福的,但不曾“独行”过,却不是真实的人生。感谢上天的恩赐,为踽踽独行的人送来一份宝贵的礼物,让美妙温馨的音律充实人的精神和心灵。
人是万变的动物,那瞬息万变的人情可以令我们惊慌、失措、唏嘘,但若有音乐作为陪伴,这种激情却是永久的,不会衰竭的。
话说旅行/惠娘

趁着可以走就尽量去看世界。(取自Pixabay)
文|惠娘
尽管人家说,在家的感觉最好;又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步难,尤其是长途跋涉而导致身心疲惫,一切那有在家那么方便!
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始终觉得,旅行是人生一大乐趣之一。世界那么大,宇宙之奇,众生之百态,不趁着有生之年出去看看,终日困在象牙塔里,岂不是成了一只井底蛙?也成了自大的“夜郎”。
旅行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探讨、智慧的投资。世界之大,那藏有浩瀚无比的宝藏,就像一本厚厚的书,等着人们去阅读,去寻索。如果长年累月耽在家,我们只读了这本厚厚的书的其中一页。只读了一页?知识上的收获究竟有多少?
所以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出门去走走,是应该的,尤其像我这种非“读万卷书”的料,不趁着双腿仍有多少劲,身体还算硬朗,还犹豫什么呢?
过去的旅程,我有时是随团参与,有时则是与一两位同行者结伴而去。两种方式,各有好坏。随团总是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滋味,参观的多是被炒热的景点。由于时间匆匆,接触当地的人和当地文化的机会少之又少,尤其常被安排去购物,实在无聊又无趣。
自由行则不同,有较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观赏观察异地的美景或美物。在秋风秋雨中,可以无限制地凝望花开或落叶;在寒雪铺天,隔窗呆望,漫天飞舞的雪花,那种心境那种感受。感觉上,远比一窝蜂到平庸景点或购物去凑热闹好多了。
乘邮轮,看海浪之起落,听海浪之潮声,又或观赏薄雾迷蒙在海面上,处身在一片汪样中,犹如自己在飘泊。尤其看着雾气茫茫,遮挡了地平线,全然不知何方是水天相接之处,天与水浑然一体,我像在天水之间恍惚迷失了自己。
充实心灵与头脑
有一次去到格陵兰南部的一个小镇叫瓜古都。是夏季,但仍旧寒冷,摄氏10度。这小镇,没有高楼大厦都是平房。市内少有车辆,没有人潮,到处是一片寂静。没有树木,连草也是稀稀拉拉的。当地的居民是因纽特人。据悉,这些因纽特人都是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后裔。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因纽特人,觉得非常好奇。我悄悄地打量他们,企图跟他们交谈。他们只能讲很简单的英语,人倒显得友善和气。
据悉,10度在于这里已是平常事。在严寒的冬季里,气温在零下数十度是司空见惯的。我真不能想像,他们长年累月在极度寒冷的气候里生存,对生命与生存会有什么看法?可惜我逗留在格陵兰的时间很短暂,无法进一步与他们多接触,否则,真想深入一些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世界之宽广,天地之浩瀚,谁又能走遍世界之各个角落呢?我们只能趁有生之年,能走多远就走远,看多一点世间的人和事,以充实我干枯的心灵和空虚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