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他撰写厚重槟城典故/欧宗敏

槟岛市区有一条马路名为狄更斯街(Lebuh Dickens),两端路口衔接槟榔路与调和路,而槟州警察总部大门入口也在这条路上。据知,老一辈人叫这条路为“暗牌间”(“暗牌”是福建话,警探的意思)。

这条马路是纪念1801年来到槟城上任的首位法官兼推事约翰·狄更斯(John Dickens),虽然他的名字与著名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父亲相似,不过他与小说家应该关系不大。他踏上岛屿时,距离莱特船长开发槟榔屿已经15年了,当时莱特已经逝世。

文章出版等了20年

张景云在《槟榔屿英制司法的滥觞》一文中指出,莱特具有自由贸易思维,他开发槟城成为商港,吸引人群前来生活与定居。他以大英帝国的法律与司法制度作为后盾与保障,以让岛民安居乐业及大展宏图,可是他的法制与法治愿望要等到他逝世后才能落实。

这篇文章收集在张景云的著作《炎方丛脞:东南亚历史随笔》(2021年)。本书收集51篇文章,其中49篇的创作年份从2004年至2009年,另外2篇则是2014年与2021年。换句话说,本书的文章,几乎等了20年终于结集出版,确实值得庆贺。

张景云于二战后在槟榔屿长大求学,15岁与老师走进土库街美国新闻处图书馆,过后去了槟城图书馆,以及英国文化协会阅览室。他的图书馆阅读经历,正如他所言:“我在这里首次接触到两大领域的思想宝藏,第一个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暨外延思想,其次是国际时事政治评论。”

本书的副题是“东南亚历史随笔”。顾名思义,其历史随笔范围涵盖东南亚,然而作为一位在槟城长大求学的槟城人,书里关于槟城的典故撰写,大约14篇,包括一篇文长近9000字全新创作,《槟榔屿老地名故实》堪称压轴之作。

学贯中西 学问深厚

《槟榔屿早期传奇人物:缎罗申》讲述缎罗申街的命名是来自印尼亚齐富商缎罗申(Tuanku Syed Hussein)以及他的事迹。著名打石街回教堂是他的产业,在19世纪中叶那里曾经是马来私会党红旗帮的总部。熟悉1867年槟城大暴动历史,应该知道建德堂与红旗结盟,对抗海山和白旗阵营的事件。

《槟城天主教神学院》记录1786年莱特登陆槟榔屿时,约百名葡暹混血族群与印度天主教徒由法裔神父带领到来。Serani为混血族群名称,它是从葡萄牙语Nasrani的音译演变(一说是阿拉伯语),原指基督教徒,意思是非白皮肤的教徒(也有称呼葡人后裔混种人的说法)。这群天主教徒建设槟城天主教神学院是多年后的事了。

张景云中学肄业,中年后进入报业,在30年报人生涯中,曾经历任3家报馆总主笔。他学贯中西,深厚学问,就像《炎方丛脞:东南亚历史随笔》一样厚重,令人信服。

 

 
 

 

反应

 

商余

上尉手植猴面包树/欧宗敏

槟岛市区的那棵大树是著名的,著名原因是百余年前有位名人手植的,而至今依然树叶茂盛,显露生机勃勃面貌,只是树身倾斜,多年以来需置放多个支架来支撑,避免它倒塌。

大树生长在分界堤的草地,类似小花园,也是一个路口,2条马路交界的路口。这2条马路是中路和州元首府路。目前大树的周围,当局也种植了一些植物,因此路过时不容易清楚地见到它。

这课大树是猴面包树(Baobab),原产于非洲,印度与澳洲等地方有其踪影。猴面包树也被非洲人称为生命之树,树木全身都各有用途,而且可以生长几百年。

由于是名人手植,所以常常被误传是槟榔屿开拓者莱特船长,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到底是谁种植这棵猴面包树呢?种树人是史必迪上尉(Captain Tristram Speedy),1872年他来到槟城担任槟城总警长,不过,只做了2年而已。

史必迪上尉在英属殖民地的主要贡献,不是在槟城,而是在拿律(Larut),也是今天的霹雳太平。他在槟城期间,第3次拿律战争爆发,马来封地主卡伊布拉欣(Ngah Ibrahim)流亡槟城,两人相遇,卡伊布拉欣赏识他的军事经验,而他接受卡伊布拉欣的重托,辞去槟城总警长职,拿了经费前往印度旁遮普(Punjab),招募逾百锡克士兵,因为那里也是他成长与参军的地方。

招锡克兵平定拿律之乱

1973年史必迪上尉带领士兵前往拿律展开军事行动,与海山党员,并肩作战攻下义兴地盘,后来成功促使《邦咯条约》和谈,结束拿律之乱。

《邦咯条约》签署后,1974年霹雳首任参政司伯治(James Birch)就职,史必迪上尉出任副参政司,主要驻守在太平一带,他带领的锡克士兵也成为维持治安与执法的军警人员。

除了治安与执法之外,史必迪上尉规划与建设太平的建筑物与道路,让杂乱亚答屋乡村转型,换句话说,他推动太平现代化城镇,功绩不小。

太平是我国少数地方名称是选用中文命名(或者中文方言),据说当年史必迪上尉听取华社的献议,选中“太平”的寓意,期望不再发生长达十余年的拿律战乱。

拿律战争后,锡克士兵陆续被英殖民政府引进作为警力,成为社会治安的主力之一。独立后,锡克人在此扎根,成为我国多元文化的族群之一。

当年史必迪上尉跨洋招兵买马,引进锡克人,以今日我国多元种族观点来看,算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作。

关于手植的树木,霹雳江沙的第一棵橡胶树于1877年种植,至今依然绿意盎然。而史必迪上尉手植的猴面包树,其年份更早几年,不知是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手植树木?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