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弃书不读/梧臻熙

文/图|梧臻熙

这是阅读的年代。这不是阅读的年代。

以前学经济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总会在讲台上解释完一个经济现象的正面意义后,紧接着就会说“反之”如何如何。

最近我的阅读也是如此“反之”。

找不到阅读的感觉

本以为可以在这2025年的第一个月可以读完几本书的,但开了几本新书、旧书来读,总是找不到读书的“位置”。我所说的位置,并不是指固定的地点、时间,而是一种感觉,阅读的感觉。

阅读是需要感觉的。无论你认同与否。

这几年,我常常到书店逛却也常常空手而归。以前一个月总会买上三四本,现在是能买到一本就要偷笑。

这并不表示出版社和书店的出版和引进的书不好看,只是在我这个“初老”的年纪,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是越来越不容易。

财经商贸、心灵哲学这类书是符合我这个年纪的。可是常年读这种“重口味”的、别人眼里的“工具书”,读着读着不免觉得许多思想概念有其重复的地方。

那选择读大部头的历史研究吧!可是看到那大部头就要心生退怯。不是不读他们,我也知道历史学家们用了很大的心力,刨了许多的资料和数据,加上独到的见解,才能为我们解读某个时期横切面的历史问题,以及人物们所导致的问题。

可是,问题就出现在可是,面对大部头,我们害怕!

曾经疗愈我的文学,如今也难以喂饱我的阅读贪婪。或者,不是贪婪,而是无法勾起我对于文学的贪婪。

毕竟年近40了,有什么故事没有看过呢?要找一本接近我年龄的故事来看,着实不易。

在自己的书架上,在自己的电子阅读器,在订阅的读书App里反复挖掘,好不容易挖到一本名叫《喧嚣与骚动》的福克纳名著,结果读了几页,打退堂鼓,译本不佳,加上心思紊乱,放弃吧!

年近40该读什么书?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如此呢?像我这种接近四字头的男人,该读什么书呢?养生之道?死亡之书?滑稽的笑话文集?我需要的是深刻的,贴近我的心灵的作品,可是这类作品往往很难在文学里找到,要找到不是没有,但现在阅读是越来越看缘分。

什么是普罗大众都适合的书籍呢?这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轻易界定的分类。但可以肯定的是,错肯定在我,因为我太挑剔了。

有趣的是,我从别人那边听到说:“啊,他阅读根本就没有挑的!”

呃——我不是不挑,只是我老了,更爱挑了。

岁月把我们都养成了最挑剔的人。或许不是挑剔,而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回味的往事,以及从前的快乐吧?

 
 

 

反应

 

商余

真奇怪?倒闭了才支持/梧臻熙

文|图 梧臻熙

疫情前逛知名的连锁书店,我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一整排的小童坐在青少年读物区域阅读书架上的书,人满为患,几乎霸占了整条走道,行人压根无法通行。

最可恶的是,青少年读物的对面都是我最喜欢的生活风格的书籍,被小童阻挡着,我要找一本烹饪书、旅行游记,真的太难了!

书店里美丽的风景

疫情后,我逛该知名的连锁书店,小童霸占书架之间的走道的情况大减,尤其最近,即便是开学在即,也越发少见父母带小孩逛书店,疫情前那被小孩占满的走道的画面,顿时浮现脑海,让我非常想念,用文青的说法就是“书店里美丽的风景”(如果我是书店老板看到这群小孩只读不买,肯定懊恼)。

这时候我就想,我想念的究竟是那些霸占走道阅读的小童呢?还是那时候的阅读氛围?在书店里面游走、闲逛、迷路(蛤?那家书店有大到让你迷路咩?朋友质疑道。我回答:嗨哟,这是修辞,是夸张手法?)最终得到的解答是,也许这是疫情的后遗症,曾经热爱逛书店的父母,因为那三四年因疫情而被遗忘的时光,同时间也遗忘了到书店走走逛逛的兴趣。

日前,趁着特别假期到书店闲逛,碰巧又遇到那边的充满创意设计的连锁书店即将撤出商场做促销,打折打到骨折,一本中文书只要区区3令吉,英文原版书折扣40%之多。
 

比喝奶茶还便宜

该书店的回头书价格本来就很便宜了,再折扣下去就只是十几块钱,比喝一杯奶茶还便宜,于是怒买了好几本中文书和英文书籍。

选购书籍的当儿,倒是看到不少的小孩在书店里嬉闹游戏,热闹极了!马来父母带着孩子们在书店里寻宝,我则在选购书籍时,静静感受着这股书店里的热闹氛围。

那一瞬间,书店好像生意兴隆了!但也就是那一瞬间,我想到,天呀,这书店竟然要在从商场里撤出时才有络绎的人潮,我的白眼就往上翻了。

果然,人类都有很奇怪的行为表现,总要等到失去时才来积极支持。唉,要是真爱,为何不平常就以实际行动让他好好存活下去?想到这里我又文青上身了。呸!我才不是文青。

带着打折打到骨折的书籍,我昂首阔步离开书店,不回头也绝对不回头。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