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憧憬/张毅全

【人在江湖】张毅全

从拉萨去珠峰,路途遥远。路经无数小镇。一般都会在帕羊用午餐。开车师傅时间拿捏得很好,抵达时刚好是用午餐时间。

西藏空气稀薄,时值正午,感觉阳光特别透和强烈。在摄影的角度来说,这种光线并不适于拍摄风光,套用摄影俗语即是——“光线太硬。”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欲拍摄人物,只要主题非处于强烈阳光下,譬如在有遮荫的地方,光线就会变得柔和些,如此采光则为不错。

餐馆门前有几位小朋友在嬉戏。我一般机不离身,套上85的镜头,我打算拍摄他们。

小朋友想当模特儿

小朋友们看到陌生人并不胆怯,反而跃跃欲试,想当模特儿。

不知道为何拍摄了一会,没什么感觉。正想走开时,发现了图里这位小朋友。

他显得有些羞涩,想参与却又不敢。

我指指相机,作了个拍照的动作。

他躲在墙后,但却伸出头来偷看我。

我走近,他又躲起来,一会又偷窥。

我笑着对他说:“不怕,叔叔给你拍摄几张。”

他不躲藏了,就这样站着让我拍摄。

他清澈的目光吸引了我,眼神流露自信,童真,脸上还有浅浅的笑容。

没有矫揉造作,一切是那么自然。

按下快门,瞬间已变永恒。

此刻把这段经历写出,已度过12个春秋。

真希望有朝一日能与这位小朋友再重逢。

不过此刻他已经不是小朋友,应该已经长大成人,变成个小帅哥了。

摄影除了扑捉瞬间,日后观赏作品,还会令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也是摄影其中一大魅力。



反应

 

商余

甘蔗园往事/张毅全

【人在江湖】图|文 张毅全

上个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为发展农业,推出了“青皮书计划”。政府在森美兰北部设立一家糖厂,鼓励附近一带乡民种植甘蔗,提供给糖厂提炼白糖。在我家乡马身新村,一股种植甘蔗的热潮悄然掀起。

那年,我年仅7岁。狭长的马身新村坐落在宽阔的大路两旁,几乎家家户户屋后都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十分适合种植甘蔗。村民们平日以割胶为生,闲暇时纷纷响应号召,开垦屋后荒地,播种甘蔗,忙碌的身影遍布田间。

外公、舅舅、阿姨们齐心协力,耕耘了近3个月,才看到甘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令我感动的,是年逾七旬的外曾祖母也参与其中。她虽然瘦弱,却是最勤奋的一员,在甘蔗园穿梭,不辞劳苦。

随后便是繁重的护理工作。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剥甘蔗叶”。为了让甘蔗健康生长,我们需要把成熟的叶子剥除。大伙弯着腰在甘蔗丛中穿梭,不仅要提防昆虫蛇类,还得小心锋利如刀的甘蔗叶,经常被割伤手脸。

甘蔗叶细毛沾肤发痒

更令人烦恼的是甘蔗叶上的细毛,沾到皮肤上便痒得难耐。所幸村民们有个土方子,只要用头发使劲揉搓,就能把细毛去除。我也难逃被蜇的命运,好在阿姨秀发浓密,每次都笑嘻嘻蹲下让我把细毛蹭掉,虽是小事,却让我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收割的日子最叫人兴奋。糖厂见时机成熟便会通知村民,于是大伙儿齐动员,砍下甘蔗。我们小孩个子小无力气,只能在一旁帮忙收集,看大人们将甘蔗捆成一束束,再用双肩挑到家门口集中。

令人惊叹的是,七旬高龄的外曾祖母竟也能独自扛起几捆甘蔗,她矮小的身躯中蕴藏着惊人的力量,让大家津津乐道。外曾祖母也教会我勤奋和坚韧的力量。

甘蔗园里,大人们辛勤劳作,我们小孩却把这当成再好玩不过的游戏。祖母会煮好咖啡,带着饼干送到园中,让大伙儿歇歇脚,一边吃喝,一边聊天嬉笑。那段欢乐时光,是我童年其中一段最珍贵的回忆。

此刻,品味咖啡饼干的香味,记忆却飘荡到甘蔗园。干枯甘蔗叶在脚下沙沙作响,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

转眼半个世纪已过,外曾祖母、外公、舅父相继离世,“青皮书计划”也终告失败。甘蔗园的记忆,教会了我勤奋、坚韧和同舟共济的可贵。那段纯真岁月,将永远珍藏在我心底,是我一生的回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