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见闻/张毅全
【人在江湖】文|图:张毅全
近两个月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频繁前往“春城”昆明。顾名思义,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温暖宜人。即使是冬天,气温依然稳定在几度至十几度之间,穿着一件外套,走在街上,既不会被冻得瑟瑟发抖,也不会出一身汗,舒适得让人想长住不走。
城市的新面貌:宁静与整洁并存
这几次到昆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城市变得更加整洁、安静了。街道上,电动车随处可见,它们悄无声息地滑过街头,几乎听不到引擎的轰鸣。相比起燃油车的隆隆声,这种“零噪音”出行方式让城市变得格外宁静。
拜电动车所赐,空气污染程度已大大减低。夜晚的昆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抬头望去,天空清晰,皎洁的月光洒落,繁星点点,空气清新得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这让我不禁感叹:原来城市可以这样安静、这样舒适!

从昆明往大理丽江,乘高铁只需区区3至4小时,交通极为方便。(图:沙溪玉津桥)
地铁初体验:6元的惊喜
这次,我还尝试了从昆明搭乘地铁前往机场。进站时,迎面而来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程度堪比演唱会散场。如果不向人请教,还真可能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脸茫然地在站内兜兜转转。
而最让我惊讶的是——从昆明市区到长水机场,地铁票价居然只要6元人民币!没错,6元!换算成马币,大约4令吉,新币更是一块多!这在东南亚恐怕连一份午餐都买不到。不得不感叹,中国的公共交通价格实在是太亲民了!
移动支付:二维码扫出一个新世界
到了昆明,才真正体会到移动支付的强大。不管是买早餐、坐地铁,还是在小摊贩买一串烤豆腐,几乎所有交易都是“扫一扫”完成。
离不开电子钱包
出发前,我已提前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刚开始使用时,心里还有点忐忑,生怕支付失败,因此特意随身带了一些现金,以防万一。但后来发现,这些电子钱包流畅得很,简直离不开它了。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还在讨论如何推广电子支付,而昆明早已是无现金社会,连卖烤红薯的阿姨都熟练地伸出二维码让你扫码付款。
安全感:孩子自由奔跑的城市
晚上外出买日用品时,路过天桥,竟然看到两个约莫七八岁的小朋友,手牵手在街头悠哉漫步,脸上没有一丝胆怯。这在其他城市,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地方,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画面。
昆明的朋友告诉我,如今昆明的治安非常好,主要得益于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一旦有人行窃,公安几乎能在一天之内锁定嫌疑人,并迅速逮捕。因此,偷窃、抢劫案件大幅减少,市民们可以安心出行,甚至夜晚散步都不用担心被抢劫。
昆明:一座持续进化的城市
疫情前,我曾无数次到访昆明,如今再次踏足,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现代化速度快得惊人。尽管经济在调整,但基础建设、科技应用、民生便利性,依然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进步。
每一次来到昆明,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正在悄然蜕变,变得更宜居、更高效、更令人向往。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春城”——不仅气候宜人,更让人心生向往,不舍离去。
骑在马背比赛 生动有趣全城喝采
【蒙古驯鹰】(下篇)
图/文|张毅全
蒙古地广人稀,行驶在阿尔泰山脉途中,便见天空飘下细如鹅绒的小雪,这一幕更是让我的心情兴奋不已。车子一路飞驰,进入山区后,路况逐渐变差,车速变得格外缓慢。

车子缓缓爬坡,周围的景色也随之改变,山脉增多,路面上覆盖着一层积雪。临近营地时,天空忽然飘下大雪,我们在车里忍不住高喊起来,像孩子般雀跃。司机见我们如此兴奋,索性停下车,让我们实地欣赏雪景。我们纷纷跳下车,在雪地里欢快地玩耍。
雪不久便停了,仿佛老天爷特别开恩,让我们尽情赏雪。我往另一边走去,意外发现一个小湖,湖面映出山丘的倒影。激动之下,我立刻跑回车队,呼唤大家抄起“家伙”拍摄这难得的画面。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沉浸在眼前的构图之中,兴奋不已。
抵达营地后,安顿好帐篷,随团的厨师已备好一顿丰盛的晚餐。第一次在雪地里露营的体验格外有趣,然而夜里寒风突起,帐篷顶端竟被风撕开一个缺口,冷风呼啸而入,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寒夜。
依旧不紧不慢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餐后,我们已准备好骑马上山。不过在这里不得不提,山丘上的蒙古人并不像城市人那样“分秒必争”。说好8点出发,导游已经催促了好几次,马夫们却依旧不紧不慢,直到九点半才悠然抵达,时间观念与我们大不相同。
不过,尽管悠闲,他们的工作态度却十分尽职,细心地扶我们上马,并一路牵引着上山。作为初次骑马的我,兴奋不已,几次忍不住想模仿西部电影中的牛仔,让马儿奔腾起来。然而,无论我怎么尝试,马儿却始终按兵不动,甚至连让它向前走都显得困难重重。导游见我窘迫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走过来轻声传授骑马的诀窍,特别强调与马儿“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我按着导游的指点尝试了一番,惊喜地发现马儿开始听话了。无论向左、向右,向前奔或停下,竟都得心应手。团友们看到我短时间内居然学会了骑马,纷纷啧啧称奇。我打趣道:“看来我前世是蒙古人!”
银河直挂夜空
一路上,雪景怡人,厚厚的积雪铺满大地,四周雪山环绕,蓝天白云相映,湖光山色。对于一个长于热带的人来说,这样的美景真是夫复何求!
回到营地时已近黄昏。我们迅速架好设备,捕捉着夕阳洒落在雪地上的最后一抹金色。用餐后,夜幕降临,抬头望去,满天星斗,仿佛触手可及。这里完全没有光害,银河直挂夜空,如此迷人的星空,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自然不会放过。

岩画列世界文化遗产
来到一个极具趣味的地点,这里分布着大量岩画,主要刻在天然石壁上,历史可追溯至青铜和铁器时代。
这些岩画描绘了狩猎、放牧、宗教仪式等场景,生动展现了古代游牧民的生活与信仰。这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古人记录生活、崇拜自然的方式。因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价值,这些岩画如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研究蒙古高原早期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面对这些瑰宝,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收获了许多新见闻。
怀着满满的满足感,我们启程返回乌列盖,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金鹰节。据说今年的金鹰节将有近百位猎鹰人参与,想到百人骑马入场的壮观场面,我的心情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老鹰的传说
金鹰节的场地距离乌列盖约8公里,吃过早餐,我们便出发,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我们到得很早,顺便拍摄了日出时分的景色。随着太阳渐渐升起,猎鹰人也陆续抵达。到9点左右,场地早已人山人海,充满了节日的气氛。10点钟,金鹰节正式拉开帷幕。
猎鹰人身穿传统服装,威风凛凛骑在骏马上,手臂上老鹰栖息。伴随着悠扬的传统音乐,猎鹰人队伍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入场。试想那场景——上百人的猎鹰人队伍整齐入场,老鹰展翅,沙尘滚滚,过千名观众的欢呼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势浩大,令人震撼不已。整个场面气势磅礴,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千年的盛大庆典。

比赛项目生动有趣
接着,比赛正式开始。以下为比赛项目:
1)赛尔达格 (Shyrdag)
一场极具吸引力的比赛。猎鹰人站在场地中,“Ki……啦……Ki……啦……” 呼唤远处山丘上的老鹰。老鹰必须精准地降落在猎鹰人手臂上,得分依据降落的速度与精准度。降落越快捷、准确,得分越高。这项比赛展示了猎鹰人与老鹰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参赛者众多时,甚至会设立预赛和决赛,竞争激烈。
2)托古斯库梅 (Tiny Teru)
在这项比赛中,猎人策马飞奔,低身拾起地上的硬币或小物件。比赛既考验反应,又展现精湛的骑术,充分体现人与马的默契配合。每当猎人成功拾起物件,观众席上便爆发出喝彩声。
3)布兹卡什 (Bushkashi)
两位骑士骑马争夺一只羊尸,场面激烈,对骑士的马术有极高要求。比赛通常是拉锯战,骑士与马匹的高度配合尤为重要,激战甚至会持续十几分钟。这是节日里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观众们为每一刻紧张对决而欢呼。


4)姑娘追 (Kiz Kuar)
趣味十足的比赛,男子骑马追逐女子,若未成功追上,便会遭女子用马鞭抽打。比赛是力量与速度的较量,观众们常因男子被追不上而捧腹大笑。较量不仅展示了速度,也体现了蒙古人男女皆精通骑术的传统。
5)射箭
作为蒙古传统技艺的象征,选手们比拼射击的精准度,展现集中力与多年训练的技艺。射箭是蒙古人立身自然、谋生的传统技能之一,亦是蒙古文化的重要传承。

6)骑骆驼比赛
展示草原民族对沙漠环境的适应力以及对骆驼的驾驭能力。参赛者骑骆驼在沙地中竞速,速度与耐力缺一不可。骆驼比赛是金鹰节中特别的项目之一。
站在摄影的角度来说,整个比赛充满动感,成功捕获瞬间,对摄影师师而言,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满足感。这种体验,正是令摄影师对摄影乐此不疲的动力。

蒙古国攻略
食:蒙古食物以肉食为主。主要是牛、绵羊肉,少量的马肉。有所许多烹饪手法,包括烧烤和水煮。此外,他们也喜欢吃面,而烤包子(Khuushuur)是油炸的肉馅包子。此外他们也能喝酒,喜欢喝马奶酒。我个人觉得味道有点骚。当然还有奶茶(Suutei Tsai)是蒙古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饮品,通常以砖茶和牛奶一起煮沸,再加上少量盐调味。
住:在城市内,譬如:乌兰巴托和市镇均有旅店。贵为首府,乌兰巴托备有五星至基本的宿舍。在市外围,可以找到蒙古包。至于在草原除了蒙古包,还有帐篷。蒙古包一般都不备私人厕所,而是依赖共享卫生间,备有厕所的蒙古包价格昂贵些。部分蒙古包有火炉设备以御寒。建议住入蒙古包,体验游牧民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