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孤独
文/廖三姐
我没有艺术细胞,更没有画画天赋,但对美还是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每个人都一样,不管他的审美观合不合当今艺术家的审美标准,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审美是很个人的。
我也看过一些画展,包括国内及国外的。之所以看画展,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熏陶熏陶自己的气质,提高自己庸俗的审美意识。然而好像没有什么作用,自己还是原地踏步,多数时候人家说的好画,自己并不怎么认同。直到看了梵谷的“星空”与“麦田里的乌鸦”,就有了与众人一样的感觉,深深地被打动了。
他的笔触挑动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激情。这里面有画家孤独灵魂的呐喊、对命运摆弄的无可奈何与大自然夸父追日般的对话。
据说这两幅画是他死前一年内画成的。这其间应该是他精神病最严重的时期,以至最后无法忍受而举枪自杀。死时仅37岁。
窥探内心世界
从这两幅画,我们多少可以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他是孤独无助的,他多么渴望有人可以了解他的画,但正常人却对它嗤之以鼻,甚至嘲讽他。所以被后人称为“The Greatest Artist”的梵谷在生前只卖了一幅画!
我认为梵谷的“星空”是一个大气场。它能吸引观赏者进入它的气场中,去感受画家的内心世界。
画面上滚动的云、旋转的星星、仰天长啸的大树、流动的山峦,即便是沉郁的蓝与黄,这一切仿佛都随着画家对生命的体悟而发出的呐喊而活动了起来。
混元气在流动
画面的三分之二是星罗棋布的辽阔天空,观赏者似乎可以察觉到了大自然的混元气在流动。此时将自己融入其中,与画家隔时空神交起来,就会对他的多舛命运产生了共鸣。
至于“麦田里的乌鸦”,因为观看前已知道这是他自杀前几天画的,看的时候就对那群往一个方向飞的乌鸦特别敏感。心里油然生起了一股悲凉,不禁热泪盈眶。
原来,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触动你内心的深处。
【艺术平台】马中交流艺术展

覃少妹作品

文|图:主办单位提供
2024年是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纪念年!值此庆祝之年特主办艺术家作品交流展,意义特重。
活动将由两国人民和艺术家的交流互鉴,增进彼此的友谊;以艺术家为桥梁,增进东盟国家在2024年艺术方面的交流合作,超越隔阂,包容互鉴。
此次双方参展艺术家各8位,展出作品大约60幅,作品类別为油画、水墨水彩、综合材料等。


下月交怡办画展
主办单位分别为桂林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第一场)、马来西亚浮罗交怡国家美术馆(第二场),而承办单位则是桂林美术馆、吉隆坡Peter Liew艺术机构。
中方艺术家代表分别是 黄菁、肖舜之、陈毅刚、黄少鵬、韦广寿、蒙志刚、曲琳、席华、梁旭才;马方艺术家名单则包括廖彼得、陈翠明、何世荣、覃少妹、黄竞标、刘自明、Housing Othman和Melton。
双方已在10月12日至10月23日于中国桂林美术馆完美展出,并将在11月24日至30日在罗交怡国家美术馆举办第二次画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