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牙买加的客家人/陈美枫

【四海兄弟】陈美枫

内子美英和我背包闯荡中美洲4个月,以墨西哥为起点,走遍南北美“脐带”上的8国和加勒比海西部的3个岛国及一个英国海外属地,不过那已是11年前的事了。

我们在4月15日那天从大开曼岛乘坐45分钟飞机到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开展此行第4国的9天行程。

牙买加位居古巴以南,面积不到1万1千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当地原住民泰诺人于16世纪沦为西班牙殖民者奴隶,后因白人从欧洲带来的疾病及遭过度奴役而彻底灭绝,其空缺被非洲黑奴填补。英国人在17世纪中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过这片土地,广种甘蔗,并在黑奴于1834年获解放后引进大量印度劳工。1962年8月6日,牙买加独立。

今天的牙买加,黑人是主要民族,英语是通用语,但牙买加人说话音调很奇怪,往往令人乍听满头雾水,得竖耳倾听方才知道原来说的是英语。

在金斯敦的音乐餐厅吃晚餐,弹吉他唱歌的音乐家是半个华人,女东主也是华泰混血儿。她告诉我们,金斯敦有不少华人,大多在商场上长袖善舞。

离开金斯敦后,我们造访了分处岛国各角落的4个城镇,都可轻易找到中餐馆,因此吃不惯本地烹饪者无需发愁。

华人都称陈先生

在岛西北角的牙买加第二大城市蒙特戈湾,我们在街上漫步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我Mr.Chin(陈先生),我大吃一惊,真不敢相信我居然已名扬海外,连一个偏远岛国的市井小民也认识我。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原来牙买加人把每个华人都称为“陈先生”;“陈”似乎是牙买加华人当中最普遍的姓,而“陈”的客家音正是Chin,莫非牙买加华人大多是客家人?

在东北角的安东尼奥港,我独自在镇上随意溜达,遇到个年届70的当地华人,话匣子一开竟然一见如故,以普通话参杂客家话聊个不亦乐乎。他父亲来自中国广东,母亲是本地华人;女儿嫁了给古巴人,在美国加州生活;儿子也娶了古巴人,住在美国迈亚密;妻子和年逾90的老母都追随儿子和媳妇去了迈亚密,留下他孤零零一人在安东尼奥港独居。他告诉我,牙买加华人可分成两大类:本地佬(Boontilao)和客家(Hakka)。他说的客家或者包括由外国移居过来的华人吧!

华人独霸零售业

根据史书记载,英殖民主子在黑奴解放后从印度引进劳工的同时,也从19世纪中开始分批从中国引进契约劳工,绝大多数是来自广东省四邑、东莞、惠阳和宝安的客家人。这一波移民潮持续到20世纪初。过后还有以其他方法进入牙买加的中国移民。

1943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牙买加当年共有1万2392个华人,在加勒比海岛国当中只比古巴的华人少,被归纳为“中国出生”、“土生”和“有色华人”3类;有色意指混杂了其他种族血统。到了1963年,华人几乎独霸牙买加零售业,控制了90巴仙干货店和95巴仙超市,也在洗衣业和赌博行业拥有颇大的占比。

然而牙买加华人也难逃很多其他国家少数族裔华人的命运,于1970年代遭遇种族暴力排斥而大举迁徙去加拿大和美国。1980和1990年代,香港和台湾企业家被美国市场吸引,到来牙买加开设纺织厂,从中国引进各阶员工,带动了又一波移民潮。

都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生性刻苦勤俭的华人为了追寻美好生活而飘洋过海,甘冒巨大风险以劳力和拼劲希望闯出一个春天来;我国华人的祖先就是这样从中国到来这片土地落地生根的。

如今时代不同了,不少受过高深教育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以及经济“上了岸”的商界翘楚也移民,不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生活,而是为了逃避对他们个人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他们难以接受的现状。当然也有很多基于各种见不得光的原因而远走他乡者;那或许不该称为移民,“窜逃”应是更贴切的称谓吧!

 

 
 

 

反应

 

大千

独自出海捕鱼 少年遭鲨鱼咬断头

(金斯敦30日讯)牙买加一名少年日前独自出海捕鱼,其后失踪。

到了隔天有人在海上发现中学生里德(Jahmaree Reid)的无头遗体,怀疑他是遭一头鲨鱼“咬断头”。

《纽约邮报》报道,里德26日在观光潜水胜地蒙特哥湾(Montego Bay)只身潜海并拿鱼叉捕鱼,然而家人到了晚间发现他仍未回来。直到隔天有渔夫和潜水客发现一具全身残缺不堪、头颅和左手“被咬掉”的遗体,证实就是里德。

据报道,近期有游客在事发海域目睹一只虎鲨徘徊潜伏,救援队因此怀疑里德是遭虎鲨咬死。目前当地居民仍在追捕这头虎鲨,因为里德的头颅可能还在鲨鱼胃中。

根据美国佛州国际鲨鱼袭击档案,从1749年以来蒙特哥湾只出现3起鲨鱼袭击案,此次里德遭虎鲨咬断头的案例非常罕见。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